普洱茶仓储发展史:从香港仓到健康仓(不同时代介绍一)

  • A+
所属分类:存放收藏

普洱茶仓储发展史:从香港仓到健康仓(不同时代介绍一)

要谈论仓储发展史,我们首先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产销格局。普洱茶有边销、内销与外销。普洱茶的仓储概念是诞生于外销。普洱茶的外销长期以香港的本地消费及转口贸易为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普洱茶的外销史就是普洱茶的港销史。普洱茶的仓储史是附属于港销史的。

这说的是,1950年到1978年的情况。其后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不再是港销与港仓一统天下,其他地方的消费市场与仓储也蓬勃兴起来了。而且外销带来的两次普洱茶热,一次是80年代的西方社会的热,另一次是90年代的台湾热,最终这股热潮传递回大陆,形成了2003年以后的大陆普洱茶热。

普洱茶的外销变迁,其实就是出口转内销线路:香港(1950—1978)-日本、法国(1978—1989)-台湾(1990—2002)-大陆(2003至今)。

下面笔者,将围绕这条出口转内销路线图,来梳理普洱茶产业的变迁大逻辑。并在产业发展逻辑的基础上,揭示普洱茶仓储发展脉络……

普洱茶的龙门一跃(三级跳):先后与西方主流健康价值、中国主流文化接轨,并在大陆完成产业链崛起。

1978年,有香港茶商将普洱卖往日本,引起了日本的普洱茶热。1979年,甘普尔先生成为了云南沱茶在欧洲的总代理商。这意味着,普洱茶的外销继传统的香港、东南亚市场之后,西方主流国家的市场也迅速打开了。

自1978年开始的普洱茶健康热可以用以下两个故事来说明:

据老茶人邹家驹撰文介绍,香港利丰公司林芝铭小姐用人工发酵云南普洱茶设计了一个冠名“美的青春茶”小包装卖往日本。被世人视为经济动物的日本人很快发现了云南普洱茶的妙用,视其为中国古代传来的“神秘茶叶”。日本媒体介绍,好的云南普洱茶需要两三年发酵期,产量难以提高,货一直不够卖。商家有个通病,东西越少越狂抢。从1978年开始,每届广交会日本商社都蜂拥而至,大肆抢购普洱茶,不问真假不问质量,有数量就行。

据下关茶厂宣传资料,云南沱茶(外销)是下关茶厂开发研制的新产品,三十多年来经久不衰,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该产品1975年开始试制,1976年在广州商品交易会上首次亮相,并获得外商好评,1979年香港天生行罗良先生陪同甘普尔先生到广州参加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签订了由甘普尔先生在欧洲独家经销云南沱茶的长期协议。之后批量出口,销往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卢森堡以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享有“减肥茶”、“益寿茶”之美称。

如果说,普洱茶的传统外销地区贡献了普洱茶的大众品饮价值,即低档的廉价日常饮料,虽然也有一些有钱人、读书人在喝它,但都是将其当成普通的茶品;那么西方社会则发掘了普洱茶的神奇保健功能,让其脱离了引车卖浆者流的“低级趣味”,与西方主流社会的健康价值接轨,从此普洱茶交了好运。这是普洱茶的第一跳。

90年代,台湾为普洱茶穿上尊贵的文化外衣,让其成为最具历史感、最神秘、最原生态、最具品饮价值的中国茶,不喝显得没文化,不做普洱茶显得没追求,变成投资收藏界的宠儿。台湾人的第二跳之后,就是大陆人在2003年开启了惊天动地的第三跳,让普洱茶红遍大江南北,全国人民疯狂追捧与炒作。

如果说,日本人、法国人玩的是健康股,台湾人玩的是文化股,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概念股阶段,那么大陆人就将这些概念股进行放大,并落实到强大的普洱茶产业链,让普洱茶真正雄起并傲视中国茶界!(来源:茶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