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茶历史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在滇、川、藏“大三角”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文明传播古道之一—茶马古道。
一、茶马古道的起源
茶马古道源自唐宋时期汉藏民族间的“茶马互市”。青藏属高寒地区,海拔在三四千米以上,人们主要以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为主食。由于该地区不产蔬菜和水果,囤积在人体内的脂肪又不易分解,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伤害,且燥热的糌粑亦对人体有伤害。
茶叶不但能够分解脂肪,而且还能防止燥热,所以喝酥油茶成为藏民高原生活的习惯。藏区不产茶,需从内地引进。藏区和川、滇边地产好马。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往往需要大量的骡马。于是,茶马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随着藏区和川、滇边地的骡马、毛皮、药材与内地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交换贸易日益繁盛,社会经济发展日趋繁荣,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便形成了一条联系南北、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二、茶马政策的发展及废止
“茶马互市”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受到历代统治者的盘剥。北宋日时于期,朝廷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设置榷茶和买马司来监控茶马贸易。到了元代,官府废止了宋代实行的茶马治边政策。
进入明代,茶马治边政策变得更加严厉,甚至成为统治者统治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重要手段。明太祖洪武年间,一匹上等马最多可换120斤茶叶,而到了明万历年间,一匹上等马只能换三十篦茶叶,中等换二十篦,下等换十五篦。

清代时的茶马治边政策虽然有所松弛,但私茶商人开始增多,在茶马交易中往往茶多马少。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官营茶马交易制度终被废止,茶马古道也随之废止了。可以说,崎岖绵延的茶马古道是中国商人在沧桑岁月中用自己的双脚艰难踏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