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南北朝时期,饮茶以四川和江南地区相对较多,这与我国茶叶的生产以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为主有关。
在黄河以南,尽管三千多年前蜀人曾向周武王贡茶,春秋时期也有齐国晏婴食茶菜的记载,但是从《洛阳伽蓝记》中王肃“酪奴”的故事,以及其他诸多文献来看,北方黄河流域的茶事要相对落后一些。
那么黄河流域的饮茶到了何时才比较普遍呢?隋文帝杨坚在茶事的普遍传播上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
杨坚,北周武帝时袭爵隋国公,大定元年代周称帝,国号“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
隋文帝在位期间勤于政务,自奉甚俭,茶却是常奉其左右。
《随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怪诞的故事:某夜,隋文帝做了一个噩梦,梦到有一位神人,将他的骨头给换了,从梦中醒来以后,隋文帝便一直头痛。
后来遇到一位僧人,他告诉隋文帝:“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隋文帝闻言,服了茗茶,果然见效。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所以当时人们争相采啜,并有人这么赞叹:“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
意思就是说苦心钻研孔子的《春秋》,殚精竭虑地区演绎《河图》,想要出人头地,其实还不如有许多茶喝来得更痛快。
南朝时齐武帝,也是一位尊茶的君主,而且还明文规定天下无论贵贱,有祭奠的话就必须供茶,但是因为南齐地偏南方,其上行下效的影响与成效要远远低于隋文帝。
直到隋文帝一统天下,结束了南北朝长期以来的对峙局面,南北的饮茶风俗才得以迅速融合。而且以其帝王之尊而嗜茶,于是普天之下,没人再敢视茶为“酪奴”。
从茶文化的角度来看,隋文帝是有着历史功绩的,尽管他当时或许对饮茶并未自觉,对其历史功绩也并没有意识。
看完这个故事,你是否体会到茶叶在中国历史上的传播呢。今天,你喝黑茶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