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你知道这些基础知识吗?

  • A+
所属分类:茶百科

喝茶,你知道这些基础知识吗?

作为一个茶行业从业人员,我们必须熟悉一些最基础的茶文化理论知识,只有拥有坚实的理论结合实践,才能真正的泡好一杯茶,一个合格的茶艺师不但要会泡茶,还需懂茶,更要会销售茶产品,并能把茶类的自身本土茶文化融入到茶叶冲技艺中,让消费者及观众能从茶类自身的本土茶文化、茶类发展历程去感觉这类茶的感观感受及心灵互动。

一、茶的使用发展历程

(一)人们最早对茶的利用应从食用开始,把茶叶作为食物来充饥,或是做菜吃,这是我国最早利用茶叶的方法,到目前云南少数民族中还保留腌制茶叶食用的习惯。在食用的过程中,人们在食用的过程中发现了茶叶的一些特殊功能,能解毒、提神。最早有关茶的药用书有《神农本草》《食论》等,清楚的记载了茶的药用功能。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食用与药用并存。后发展到饮用价段。当时人们在利用茶的时候把茶当饮料或解渴、提神。有记载的饮用从巴蜀兴起,巴蜀的茶事可上溯到西周初年。这就是我国对茶的利用过程,就是食用——食药并存——饮用的一个发展过程。

(二)饮茶方式的发展。唐中期前人们的饮茶方式是煮饮法,把茶叶鲜叶或干叶烹煮成羹汤后饮用,饮用前还往往会加入盐来调味,或与姜、桂皮、橘皮、薄荷等一起熬煮。饮茶兴于中唐,唐中期以后饮茶活动达到空前的规模,当时主要的茶叶产品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当时主要的饮茶方式是煎茶法,以茶饼加工成末状。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把茶叶加工成末,二沸投茶,三沸茶汤煎成,这就是唐代时期人们的饮茶方式。到了宋代饮茶方式主要以点茶方式为主流,点茶方式在煎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点茶法是待水开后,将茶末置于茶碗中,然后注入沸水,用茶筅拂击使茶汤表面成沫状,目前日本还保留了这种饮茶方式。在赵佶撰写的《大观茶论》里对点茶的技艺有很清楚的记录,在宋元时泡茶法已经萌芽,当时用散茶冲泡清饮,也是当时的“撮泡法”特别是到元代,民间几乎以撮泡为主,到了明代,朱元璋废团改散的政令,促进了泡茶法的发展和形成,用散茶冲泡清饮这种方式一直保留到现在,也是现在主流的饮茶方式。

二、茶叶制作工艺的发展历程

人们最早利用茶时是把茶叶晒干、阴干收藏,这种方法就是最原始最简单的茶叶加工工艺。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意识到如遇阴雨天就无法晒干茶叶,从而利用“甑”来蒸茶,这就是最原始的蒸青工艺。蒸后再用火来焙干,再到饼茶的制作,饼茶的制作在唐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宋代时福建建州所产的“龙团凤饼”就是当时团茶和饼茶的代表。元代茶叶加工主要以散茶为主,但贡茶还是沿袭饼茶。至明代朱元璋的“废团改散”的政令,促进了六大茶类的形成。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还有再加工茶,如饼茶、沱茶、花茶、茶膏等。由于加工工艺的逐渐成熟才有了各朝各代的各大名茶以及现在的品种优质茶、生态优质茶、工艺优质茶等优秀产品。作为从业人员我们应该要熟悉各茶类的加工工艺流程,在这就不一一例出,总之现在的茶叶加工技艺是劳动人们在茶叶的劳动生产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劳动智慧结晶。

三、茶具的发展历程

在最早人们发现和使用茶时还没有专用的茶具,都是和食用具通用。茶具的概念和字最早出现在西汉王褒的《僮约》中“武阳买茶,烹茶尽具”。当时的茶具是什么材质,如何使用无明确的记载。最早有记载的茶具以陶器为主,后出现了瓷器,到了唐朝,朝野上下无不饮茶,引发了各地瓷器茶具的发展,当时著名的有过越州、岳州、鼎州、婺州、寿州、洪州等,在陆羽茶经中《四、茶之器》有明确的记载,书中还列举了煮茶、饮茶和储茶用具共24件。可见唐朝时茶具发展已经达到非常成熟的阶段到了宋朝,由于饮茶方式的不同,大都不用碗改用盏,盏敞口小底,有黑釉、酱釉、青白釉及白釉等,烧制技术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当时著名的五大名窑官、哥、定、汝、钧。还有福建建州的黑釉建盏,当时盛极一时。元代由于散茶、末茶饮用增多,因而茶具的种类简化,这时青花瓷茶具声名鹊起,在白瓷上缀青色纹饰,著名的元青花和青花釉里红就是在这个时代诞生的。在明朝宜兴紫砂兴起,和瓷器并驾齐驱,当时江西景德镇的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得到人们的喜爱。当时“景瓷宜陶”为茶人选择茶具的首选。在烧制和工艺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茶具发展到现在不管是使用性和适用性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品种丰富,材质也丰富,如玻璃、漆器、金属、竹木茶具等等。这就是简单的茶具发展历程。

四、茶文化的定义

茶文化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系的物质和精神总和。狭义指精神财富部分。具体有以下四个层面

(一)物态文化,即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和产品的总称。通俗指茶叶的种植、制造、加工、保存、化学成分及疗效等研究,也抱括茶叶、水、茶具以及与茶有关的活动和物品。

(二)制度文化,即人们从事茶叶生产及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国家对茶行业制定的标准、法律法规、税收及管理等

(三)行为文化,即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俗成的行为模式,一般以茶礼、茶俗及茶艺表现出来,如来客敬茶,走亲仿友赠送茶礼等行为。

(四)心态文化,即人们在应用茶叶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饮茶过程中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的意境,也可上升到哲理高度,形成所谓的茶德、茶道等,也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

从发现茶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积累,不断的更新和改良,才形成我们目前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茶行业从业人员我们无法在短暂的时间去完全熟悉和了解整个茶文化,以上也只是茶文化中的一小部分,也是我个人学习的一点心得,也是部分最基础、最基本的茶文化知识。只有学习好基础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在实践中使用。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已,在学习茶文化同时还要学习传统文化,只有了解我国的历史发展及传统文化的发展,才能更好的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茶生活中,正确客观的传播茶文化。(作者:张清海,来源:金盏玉叶茶文化,图来源:南茗佳人)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