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小细节里的大文章

  • A+
所属分类:茶百科

泡茶,小细节里的大文章

经常喝茶的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疑虑,通常我们会用紫砂壶泡茶,如果没有把水倒干净,是不是就叫坐杯呢?那它和闷泡又有什么区别?

其实,这个问题隐藏了冲泡时的三个小细节。首先要先解释一下,没有把水倒干净的情况,叫“留根”,不是坐杯和闷泡。

那么大家是否能分清楚“留根”“闷泡”和“坐杯”呢?

1、留根

留根,即在泡茶的时候留下一些茶汤,不倒干净,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滋味得以延续,风味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通常留根法,是有意而为之,目的性极强,就是为了让茶更好喝。

“留根”泡法常见于冲泡滋味浸出率很高、且不怎么耐泡的茶叶。留多少由茶性及茶量定,有出六分留四分,也有出七分留三分等等。

2、闷泡

闷泡,可理解为“闷+泡”。

闷,指的是密闭,使不透气。要形成闷的条件,一定是要有一个密闭的空间。泡,即茶叶浸泡在水中。

我们平时所说的闷泡,就是加够水之后,盖上盖子闷泡,至少3分钟。比如用紫砂壶、盖碗这类有盖的茶具,都可以达到闷泡的效果。

闷泡,其实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容易让茶叶的缺点呈现。比如有的老茶客喝茶,想知道一款茶有什么缺点,就会加盖闷泡,等到茶汤凉了,再倒出来品尝,寻找茶叶的缺点。有的茶友泡茶时,忽然有事要离开几分钟,没来得及出汤,茶叶闷泡在紫砂壶、盖碗里,把茶叶里最最深层次的物质都激发出来。

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这种长时间闷泡出来的茶,不建议大家喝。因为茶汤会变得苦涩、浓烈,对人体的刺激过大。

3、坐杯

从字面意思上讲,“坐杯”就是让茶叶坐在杯子里。而实际上是等待茶叶中的物质析出,让这些滋味物质均匀扩散而延缓出汤的时间。

平时我们泡茶时坐杯,往往是因为茶汤变淡了,喝在嘴里没啥滋味。但看茶叶,它还没有完全舒展,丢了又很可惜。这时候,我们就会延缓出汤的时间。至于延缓的时间,要根据茶汤的浓淡情况判断。

注意:坐杯和闷泡,是不一样的。

闷泡是是一种有意或无意间的一个比较极端的做法,比如审评茶叶时就会采取这样的方式,更容易呈现茶叶的缺点。

而坐杯是循序渐进的,目的是让茶汤更好喝。

通过以上介绍,你了解“留根”、“坐杯”和“闷泡”了吗?分清这些小细节,在我们真正冲泡茶叶时,可以正确对应上冲泡手法,才可以泡出更好喝的茶汤。(来源:洱颂,图来源:南茗佳人)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