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茶百科
斗茶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唐称“茗战”,宋呼“斗茶”,名异而实同,都具有强烈的赛事色彩。它是我国古代以竞赛方式,评定茶叶质量优劣、沏茶技艺高低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品茶的最高表现形式。
斗茶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汤色,即茶水的颜色。标准是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者则稍逊。“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蔡襄《茶录》)。二是汤花,即指汤面泛起的泡沫。
决定汤花的优劣有两项标准:第一是汤花的色泽,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两者的标准是相同的;第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早者为负,晚者为胜。斗茶多为两人,三斗二胜,计算胜负的术语叫“相差几水”。
斗茶最初见于以出产贡茶而闻名的建州茶乡,是一项在新茶制成后,茶农评比新茶的比赛活动,具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颇有趣味性。范仲淹在《斗茶歌》中对当时斗茶情况做过描写:“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胜茗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来源:茶物几何,图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