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茶的历史

  • A+
所属分类:茶百科

秋茶的历史

唐代以前,历史上关于秋茶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大概是因为,那是茶农只采春茶,秋冬茶一概留养的缘故。

汉武帝时期,可以见到“荈”(chuǎn)字,而这个字的意思是“采摘较晚的茶”——有人认为就是指秋茶。

到了晋朝,第一篇“茶叶专题文章”出现——《荈赋》。《荈赋》中第一次写到种茶的规模,第一次写到秋茶的采摘,第一次写到用器为陶瓷,第一次写到茶汤特点。作者和朋友在初秋时节,趁着农事稍微闲下来的时候上山游玩,看到满山布满茶树,便即兴采摘起来。

这个时候的秋茶采摘,可以理解为农闲时的娱乐活动,并无他意。

唐代,茶圣陆羽独尊春茶,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秋茶就销声匿迹了。

中唐诗人张籍在《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里提到:“秋茶莫夜余,新自作松浆。”

诗人许浑的诗里也有“秋茶垂露细,寒菊带霜甘”之句,虽无法窥见秋茶的全貌,但也能得知民间有喝秋茶的习惯。

秋茶真正的普及应该是在宋朝,北宋末年的诗人陆游,很爱喝茶,甚至自比茶圣陆羽的转世。正是在他的诗句中,秋茶再次现身了。

“地炉堆兽炽石炭,瓦鼎号蚓煎秋茶。”这句诗来自陆游诗作《初到荣州》。在另几首诗中,则直接写到“园丁种冬菜,邻女卖秋茶。”“邻父筑场收早稼,溪姑负笼卖秋茶。”“园丁刈霜稻,村女卖秋茶。”……

不同于《荈赋》中郊游时的娱乐性,此时的秋茶显然已经进入了正常销售领域了。

直到明清之后,大量史料记载了古人采秋茶的故事。

尤其清代,很多对茶有研究的文人雅士,认为秋茶有更深的论述,对秋茶提出了采养结合的问题,认为秋茶不宜过多的采摘。

清朝王草堂的茶说中如此写道:“武夷山自谷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约隔二旬复采,谓之二春,又隔又采,谓之三春。夏末秋初又采一次,名为秋露,香更浓,味亦佳,但为来年计,惜之,不能多采耳”。(来源:茶经楼,图来源:南茗佳人)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