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了1000杯茶,发现"它"才是决定"茶好喝"的惊天秘密

  • A+
所属分类:茶百科
我喝了1000杯茶,发现"它"才是决定"茶好喝"的惊天秘密
 
说“山韵”,可能还有一部分茶友不清楚,换言之就是“一山一味”这样大家应该明白了吧!
 
经常喝茶的朋友,可能听人说起“喉韵”、“水路”、“体感”这一类比较抽象的词,真如有些人说的是一种虚无的东西吗?
 
那么“山韵”是否也真实存在呢?
 
一山一味
 
山与山茶与茶之间自有不同
 
懂茶理的茶友,应该明白,橘生淮南则为橘,它的大小差异因环境不同而不同,最后呈现效果自然也不一样。
 
茶叶也是一样,一山头一茶味。
 
云南景迈古茶树-熟普
 
比如普洱,大叶种茶就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
 
但在一个大环境中还存在很多独特的小环境,因为土壤、温度、湿度、海拔、综合气候等原因,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
 
所以普洱环境造就了现在的普洱。
 
换一个环境就不叫普洱了,而在云南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也就是这个道理。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有句话讲“时势造英雄”,人可以随时代、环境变化来塑造自己,但古茶树不行,必须依靠特定环境,适宜生长。
 
于是在适应的过程中主动发生变化,
 
形成与以前不一样的特质,
 
包括叶片大小、
 
树冠形态、根系深浅等等,
 
当然也包括了口味。
 
景迈山VS勐海
 
环境对口味影响不可小觑,它的重要性美酒香水质对豆腐的影响,大多数地方制作豆腐工艺,几乎一致。
 
因为原理是不变的。
 
但,我门吃一口豆腐,还是会发现每一个地方豆腐口感都不一样。
 
比如,建水豆腐有种独特的建水味,石屏豆腐有自己的石屏味,那工艺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水质好坏了。
 
这些都是能被人味觉感知出来的。
 
一样的,茶树在大小环境下,因受气候、海拔、温湿度、土壤性质等形成自己的生态系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拥有自己的独特的口感。
 
采摘中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山头味”或者“山韵”。
 
这么看来,“山韵”并非夸大,它同样可被人感知,所以厉害一点的茶人,专业一点的人,一品茶就知,是那一座山头的茶。
 
实际上,茶学上也是承认“山韵”是客观存在的。
 
一山一韵,自有其特定环境规律和律动,也决定了一山一茶,区别与其他山头茶的品质和程度。所以好环境造就好茶树。
 
大家在选择茶时,山韵也是一个不错参考依据哦!(来源: 尚廷坊普洱茶,图片来源:品购茶网图库)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