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茶百科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不论生茶熟茶,在多次冲泡以后,茶的汤色和滋味依然稳定持久,冲泡次数的多寡,似乎成为了这款茶好坏的具体呈现。
那么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
首先看茶叶的耐泡度跟哪些客观因素有关
原料品种:云南大叶种——天生耐泡
决定因素:60%
与耐泡度直接相关的,是茶品的内含物质高低。看内含物质高低,最为科学的还是看水浸出物含量,茶叶水浸出物中主要含有多酚类、可溶性糖、水溶果胶、咖啡碱等形成茶叶丰富滋味的重要成分。云南大叶种内含物质丰富,可以说是天生就耐泡。
原料采摘:茶叶老嫩度
决定因素:20%
普洱茶的采摘标准一般是一芽二叶至一芽四叶,因为芽叶梗中所含的物质比例不同,这个采摘标准有利于茶叶呈现出较好的口感滋味,也让茶叶在后期产生更好的转化。
原料细节:树龄、季节、地理
决定因素:20%
同样的大叶种原料,其水浸出物也会有高低几个百分点之分,这些原因主要是原料的树龄、季节、地理造成的。这是细分茶品品质的一个重要参考。
再看另一个概念:冲泡次数
冲泡次数与先天茶品品质以及制作工艺、冲泡等后天因素都有关联。
原料:品种、季节、区位、树龄
决定因素:60%
首先,影响冲泡次数的必然有原料的不同,不同的茶先天耐泡度就有区别。先天品质好,则只要正常泡,次数都不会少于15泡。工艺、冲泡把握等后天因素会让同样一款茶在冲泡次数上有一些浮动。
冲泡方法:
决定因素:20%
冲泡方法是影响泡数的一个后期关键环节,从投茶量、茶叶形态散茶或紧茶、注水比例、出汤速度等方面都会影响到茶叶最终的冲泡次数。
揉捻:决定滋味、香气的释放速度。
决定因素:20%
在揉捻这个环节,茶叶一般会揉出抛条、中条、紧条三种。紧条茶加工时揉捻充分,茶叶细胞壁破裂多,出味快,出汤控制不好,泡数就会减少;中条揉捻适中,内含物释放不紧不慢;抛条则揉捻轻,呈现细水长流的风格,给人很耐泡的感觉。
后天存放的方式也有影响
新茶和老茶
很多茶友买到新茶,迫不及待的想撬开来偿个鲜。此时或许茶饼经过高温蒸汽,或是适度烘干,茶性并不温和,通常会在前四泡显得香气非常浓郁,滋味浓强。但是到8泡之后,茶味就开始减淡了,有的茶叶慢慢的开始苦涩起来。
紧压茶和散茶
此外就是紧压茶与散茶之间的耐泡程度。有很多人认为紧压茶的耐泡程度比散茶更高,其实这种认为是有误的,只因为紧压茶在陈化种滋味变得更加俨然、浓纯持久,才会造成这种错觉。
老茶也有不经泡的,不经泡不能轻下结论判定茶好与不好。毕竟普洱茶耐泡程度不是作为衡量茶叶好坏、优劣的标准。正因为茶老,经过多年转化,内含物质综合下降到非常适合品饮的角度。
一款茶的好坏并不是但看耐泡度就可以决定的,耐泡度也只是茶叶品质的其中一个方面,我们在品鉴的时候还要注重于茶品的香气、甜度、层次感、饱满度、韵味、耐泡度等综合品质,细细品味每一泡茶,做到品鉴完整。(来源:甘茗,图片来源:品购茶网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