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1001夜》第129天:紫砂与茶主题周!紫砂的历史渊源和来龙去脉

  • A+
所属分类:行业新闻

《普洱茶1001夜》第129天:紫砂与茶主题周!紫砂的历史渊源和来龙去脉

 图为《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本图由作者提供)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陈远,来自云南石屏,毕业于云南农大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后在上海,浙江沿海一带工作,从事六大茶类销售培训工作。十年不忘喜欢普洱茶的初心,最终又回到普洱茶的世界来专注普洱茶学习。普洱茶博大精深,《普洱茶1001夜》不断完善资料分享给大家,做到通俗易懂,衷心希望能为喜欢普洱茶的朋友带来一点福音。    

《普洱茶1001夜》第129天:紫砂与茶主题周!紫砂的历史渊源和来龙去脉

 我们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都会围绕,紫砂,瓷器,紫陶,银壶,铁壶,铜壶,建盏等主题来学习。本周的主题是紫砂与茶的关系。

热爱茶之人,必会热爱茶器,比如紫砂壶,淳香的茶,盛放于相得益彰的紫砂壶中才显得圆满,精美的紫砂壶,也只有经过茶香的滋润,生命才算完整。

壶与茶的泡和养之间是相互的,而用紫砂茶具来泡茶,可以使茶的口感更加醇厚绵长,而且,经常使用一把壶泡同一种茶,香气会愈加浓郁。而紫砂壶也会在茶的泡养之下,色泽更趋浑厚。

既然紫砂有这么好,接下来我们梳理一下紫砂的历史渊源和来龙去脉。

《普洱茶1001夜》第129天:紫砂与茶主题周!紫砂的历史渊源和来龙去脉

紫砂在六百多年的历史中,被太多的文人追崇,喜爱。

繁复的工艺,丰富的人文注入奠定了具有她一定艺术价值,欣赏价值,收藏价值,关于紫砂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这次,我们简单的论论紫砂,论论宜兴特有的陶瓷文化。

宜兴有着七千多年的制陶史,陶器的制作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时期。近年来,在宜兴骆驼墩遗址(宜兴新街镇),西溪遗址(宜兴方庄镇)下湾遗址(宜兴铜官山附近)的考古中都出土大量的陶器,陶罐占了很大的份额。

1976年,宜兴羊角山古窑址的发现,证实了紫砂在北宋时期,已经被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罐,缸,坛,盆,内壁施釉,用于贮水,装油,和用于日常洗漱,直至元,明。这个时期也出现了最有代表性的宜兴均陶器,被销往国内外,不少精品也进了宫廷。在宜兴丁蜀镇紫砂业界,均陶器早于紫砂壶的论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普洱茶1001夜》第129天:紫砂与茶主题周!紫砂的历史渊源和来龙去脉

在明代正德年紫砂壶的初创年,历史记载被认可最多的是明代周高起所著《阳羡茗壶系》言,金砂寺僧,捏砂制壶。期间宜兴籍进士四川参政吴仕(别号颐山)未获功名前常带书童供春,在金沙寺读书,供春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砂。

明代早期墓葬没有出现过紫砂,最早的是明太监吴经墓中出土的一把嘉靖年的提梁壶。明代嘉靖万历期间,已经出现了紫砂高手四大家: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时大彬父亲)。

明代晚期丰富的紫砂文化发展就此开始,兴盛......

1391年,茶业史上发生了一次变革,明太祖朱元璋废团兴散,民间逐渐有了盖碗冲泡法的产生。

《普洱茶1001夜》第129天:紫砂与茶主题周!紫砂的历史渊源和来龙去脉

宜兴自古就出茶产茶。东汉就有关于茶叶的记载。唐代,宜兴阳羡茶是进贡茶。诗人卢仝写道: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宋代,苏东坡诗云: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

正是根植于得天独厚,丰饶的陶文化土壤,宜兴紫砂文化这朵奇葩,在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才得以生长,繁荣,经久不衰至今。而且紫砂文化应该是中国陶瓷史上发展最短,却和茶最密切的陶瓷文化。

宜兴因陶而生砂,因茶而兴砂。有茶有砂,有砂有茶,一切都是巧合而生。 

特此鸣谢:本图文由《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供稿,版权与本网无关。

【《普洱茶1001夜》更多内容推荐】

《普洱茶1001夜》第124天:民族种茶主题周!傣族人民种茶的传说,你听说过吗?

《普洱茶1001夜》第125天:民族种茶主题周!拉祜族种茶的故事

《普洱茶1001夜》第126天:民族种茶主题周!普洱茶祖先的各种版本故事

《普洱茶1001夜》第127天:普洱茶的历史故事价值

《普洱茶1001夜》第128天:紫砂与茶主题周!紫砂壶泡茶的十大好处都在这里了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