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陈远,来自云南石屏,毕业于云南农大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后在上海,浙江沿海一带工作,从事六大茶类销售培训工作。十年不忘喜欢普洱茶的初心,最终又回到普洱茶的世界来专注普洱茶学习。普洱茶博大精深,《普洱茶1001夜》不断完善资料分享给大家,做到通俗易懂,衷心希望能为喜欢普洱茶的朋友带来一点福音。
《普洱茶1001夜》第125天:民族种茶主题周!拉祜族种茶的故事
说到拉祜族,就会想起贺开古茶园,贺开古茶山是指贺开村的四个拉祜族人的古茶寨子,包括曼囡寨、曼迈寨、曼弄新寨和曼弄老寨。据说拉祜人是从青藏高原迁至大理,再迁入西双版纳的。拉祜人自称是猎虎民族,历史上主要以狩猎为生,以肉食为主的民族都嗜茶。以前拉祜人在山上建寨,据说搬家建房子时首先要在房子周围种植核桃和茶树,两样都是富有营养而口感又特别好的东西,现在想想真是富有智慧。
今天曼迈村和曼弄寨的村民还保留着浓厚的拉祜族风俗,每到傍晚男男女女聚集在村里的大茶树下对唱拉祜曲子,贺开年纪大一些的拉祜人还习惯喝烤罐茶。
普洱茶料用烤罐茶的方式来喝与普洱生茶冲泡来喝比较,我发现烤罐茶有四个优点:第一,没有了苦涩味;第二,烤罐茶的清香非常棒;第三,烤罐茶的寒性大大下降,寒性体质的人多喝也无妨;第四,空腹喝也不会头晕、醉茶。事实上,烤罐茶在云南山区其他少数民族中也有流行,据说这是南诏国时期开始出现的饮茶方法,这样算来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用各种方式降低茶的寒性,使更多的人适合喝茶,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乌龙茶的制作,红茶的发酵,黑茶的渥堆,无不如此。
贺开古茶山的寨子相距一、二公里,海拔在1400—1700米,气候温润,适合种茶。在这些寨子周围分布着大约7000亩老树茶园,树龄数百年,有的超过千年。
贺开村的寨子内以及寨子之间的山路平缓,路的两旁都是古茶园,简直就是一幅精美的天然画卷。
在贺开4个古寨子里,曼弄新寨最值得看。整个寨子就在茶林中,古茶树、古寨子、古茶园混在一起。曼弄新寨的拉祜族村民,站在自己的房间推开窗户或者在阳台上就可以摘茶。他们白天闻着茶香劳动,夜晚呼吸着茶香入眠。
曼弄老寨——属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委会,距离百润茶业冠同基地约1300米左右,是贺开古茶山三寨中的其中一个寨子。
贺开古茶山主要是指曼迈、曼弄老、曼弄新三个拉祜族寨子集中连片的古茶园,总面积达483公顷,是云南连片面积最大的一处古茶园。
拉祜族种茶史传说
明代中期直至清代中期是西双版纳各民族大规模种茶的一个高峰期,保存至今的西双版纳十二座古茶山都是在这段时期种植成形。拉祜族迁入西双版纳后,受当地傣族土司的统治。同时,由于受到当时西双版纳的社会环境及其他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拉祜族开始有规模地种植茶叶,以茶为生。今西双版纳勐海县贺开和勐宋两大古茶山中的古茶树,就是拉祜族种茶历史的活见证。
据当地的拉祜族村民讲,贺开古茶山最早种茶的是布朗族,而布朗族什么时候迁走就不知道了。拉祜族迁移到贺开一带最早的已有20多代,约500年左右的历史。在贺开定居下来后,拉祜族在原来布朗族所种茶树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扩大种植茶树,甚至还从南糯山一带背来茶籽补种,才最终形成了如此规模的连片大茶园。因此,拉祜族才是最终成就贺开古茶山的民族,贺开古茶山也见证了拉祜族500年来栽培利用茶树、以茶为生的历史。
下面和我一起走进这片神奇的秘境。拉祜族种茶主要是采取“顺山坡,棵对棵,挖穴播种”的方法,日常也没有管理,所以茶树自然生长后越来越高。
来到曼弄老寨村口,只看到满山的茶树围绕着寨子,不愧是茶中有寨,寨中有茶。
特此鸣谢:本图文由《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供稿,版权与本网无关。
《普洱茶1001夜》第122天:民族种茶主题周!布朗族特殊的喝茶方式,最值得挖掘的故事
《普洱茶1001夜》第123天:民族种茶主题周!到底有哪些民族在种茶?
《普洱茶1001夜》第124天:民族种茶主题周!傣族人民种茶的传说,你听说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