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1001夜》第36天:同兴号与同昌号

  • A+
所属分类:行业新闻

《普洱茶1001夜》第36天:同兴号与同昌号

图为《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本图由作者提供)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陈远,来自云南石屏,毕业于云南农大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后在上海,浙江沿海一带工作,从事六大茶类销售培训工作。十年不忘喜欢普洱茶的初心,最终又回到普洱茶的世界来专注普洱茶学习。普洱茶博大精深,《普洱茶1001夜》不断完善资料分享给大家,做到通俗易懂,衷心希望能为喜欢普洱茶的朋友带来一点福音。

《普洱茶1001夜》第36天:同兴号与同昌号

1、同兴号

易武同兴号的故事,要想详细了解同兴号的历史,还得看看杨凯老师研究的同兴号号级茶历史。

易武是普洱茶的圣地。虽然它的声名鹊起较倚邦为晚,但由于它有老茶存世,有老街、老故事存留,相较于倚邦,它名气更大。

然而,在易武众多的故事中,最富戏剧性,最高大上的一个人物(或家族)故事,却并不为易武人所熟悉。这个人就是向逢春,这个家族就是同兴号向家。

《普洱茶1001夜》第36天:同兴号与同昌号

1870年,一个叫向逢春的石屏州籍武生考中了武举。这一年也是因杜文秀起义停考后的首次乡试武考。次年,也就是1871年(同治辛未年),向逢春和通海武举汪里仁一起,结伴进京,准备参加武进士的考试。尽管进京考试并不需要自己花旅费,有公车可以乘坐,但两人还是携带了一些金银、烟土作为盘缠。一路上,两人大谈理想抱负,展望着自己的辉煌未来。

八月八日,他们的车来到沙河县(今河北邯郸下辖的沙河市),在离县城只有5华里的小赵庄的河滩上,突然冲出4条手持大棒的大汉,对着向逢春他们从永年县换乘的公车乱敲乱打。此时,身体强健,性格钢方,喜骑射,能文能武的向逢春和汪里仁一下慌了手脚,两人跳下车来,来不及拿细软金银,弃车而逃。跑出一段路后,两人回过神来,又试探着返回出事地。此时,劫匪已经带着抢到的价值400多两银子的财物溜之大吉了。两位举人只有一边安慰自己,一边收拾残局,赶着车去县城报案。

这个抢劫案一直被报告到直隶总督李鸿章那里,却也是不了了之,无法破案。两个靠武功吃饭,刀头添血的武举,竟让路边的散匪给抢了,相当的不可思议。不过,破财消灾,向逢春一举夺得武进士,钦赐守备衔,留京城试用了。汪里仁则名落孙山。随后,向逢春又回到云南,靠军功步步高升,一直升到一品衔武功将军,记名总兵的高位。

讲了半天故事,向逢春和易武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原来,向逢春的爷爷叫向灿和,向灿和出生在石屏县的定兴寨,出生后,母亲去世,父亲给他娶了个小后妈。小后妈又给他生了弟弟、妹妹,向灿和在家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一天,他偷了后妈的一个玉手镯,一个人离家出走了。那一年他十三岁,大约是在19世纪初。很多年过去了,向灿和满载还乡。此时,他在易武买了茶山,在绿春县戈兰买了花山(种棉花和旱谷),他回到定兴寨盖起了一院漂亮的大房子,非常风光。

过去,石屏人有句话叫:“穷走夷方急走厂。”也就是说,如果犯了事或没地方讨生活,可以去个旧矿洞里开矿(走厂);如果想发财,那应该去烟瘴之地的夷方(也就是少数民族待的地方)。易武就属于夷方。

自从乾隆五十四年允许汉人进入易武及其周边以来,大量的石屏人来到易武,他们成立公所(行业组织),建盖石屏会馆(同乡组织),种茶,采茶,卖茶。公所还每年从茶叶捐税中抽取一部分截流,“凡同乡之无业者广招至易,垫以资本,减厥茶租”,助其创业。公所的这种政策一定对向灿和有所帮助。

向灿和有六个儿子,老二向鸾标在易武种茶(但似乎并没有开设茶庄),老三、老四在绿春花山种旱谷。向灿和给家族立下规矩,向家后人如果谁有困难,都可以到易武去种茶讨生活。这样,家族里的人就在易武、绿春、石屏三个地方流动了。不过,他们还是把家族的基地放在了离内地更近,经济、文化更发达的石屏。

向逢春是易武向鸾标的大儿子,人长得壮实机灵,七岁时他就能记三坟五典之类的古书了。长年在蛮荒之地闯荡的向鸾标决定让向逢春习武,有成,可以靠军功发达,不成,也可以作一个强悍的马帮头领。向逢春很争气,不但考中武进士,还步步高升,为家族封妻荫子,带来很多荣誉。

1881年,向逢春跟随从云贵总督降职为福建巡抚的岑毓英,“自备资斧携勇来闽”,到福建、台湾等地帮岑毓英管理水军。也就是说,向逢春不但不领军饷,还自己出钱,带领亲兵不远万里奔赴福建,保卫边疆。我想,他一定也会携带自家出产的普洱茶在福建、台湾品饮的。随后,向逢春回到云南,中法战争期间,任岑毓英的后勤总管,负责军需物资的调剂和运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向逢春的努力在中国近代史上对列强的唯一胜仗是有帮助的。

向逢春当官后,家里的大门做了改造,爷爷建盖的老宅门口挂上了进士第的横匾,门外竖起两座石狮子,门前的八字影壁前立起了拴马柱、上马石,门口还挂上一个铜锣,有人来访,必须先敲锣,由家丁通报以后才可以进入。

当上总兵后,他又在定兴寨离老宅不远处加盖了另外一座宅院,门口挂上一个竖匾:“将军第”。

向逢春有三个儿子,因援助滇军战胜法军有功,被准予世袭六品武将。他的二儿子向维义字质卿,就承袭了这项福利,荫六品衔,随向逢春在军营效力。1891年,向逢春听闻有人告他,说他贪污军饷,他情急之下,在云南河口吞金自杀。18岁的向质卿扶灵柩回到石屏,为父亲修了一座并不太豪华的墓,守孝三年后回到易武,在种好自家茶园的基础上,开办了同兴茶庄。据易武人回忆,同兴茶庄是1897年创建的。

现在的易武人对向质卿了解得很少,当他们看到写有向质卿的号级圆茶的大票时,往往把他和他的儿子搞混。这也许和向逢春自杀后,向质卿的地位有些尴尬有关。尽管皇上没有剥夺他后代的六品官衔,但向逢春的死毕竟不很光彩,所以他们不像同昌黄家那样大肆宣传自己的光荣家史。同时,向家人在解放前就离开了易武,躲过了土改和镇反,也淡化了人们对他们的记忆。

2013年到2014年,我靠着一个天马行空的猜想,找到了向质卿在石屏的老家,当一个农村妇女坐在门墩上说他就是向质卿的孙媳妇,他后面破败的大院就是向质卿的老家时,我有一种做梦的感觉。

随后,我看到了向家两个版本的家谱,听了她们给我讲述的各种各样的故事,尤其是在向家人的帮助下,找到向鸾标、向逢春、向质卿、向绳武以及他们家族的无数块诰命碑。当我弹压蒿草,剪除蛛网,拭去泥污,看到向质卿阴宅的全貌以后,我才意识到我的发现有多么的重要。尽管坟前的石狮子已经不在,但墓墙、封土以及坟丘五六米外的墓碑仍然保存完好。坟墙的左边是向质卿儿子向式谷(也就是向绳武)写的逝者生平,右边则是女婿罗寿衡写的诔辞。正中墓主的头衔是“清世袭六品荫生尽先补用千总向公惟义墓”。我将生平和诔辞拍照,并当场辨读录音,很多未解的谜团,豁然破解。我确信,向氏家族绝对是普洱茶家族中官衔最高的,同时,向质卿的墓碑和墓壁上的墓志铭也绝对是最重要的普洱茶文献和最准确的私人档案。通过这些文献,我比较准确地还原了向质卿的一生和同兴号在易武的闪光的历程。

1897年,向质卿创办了同兴号茶庄,“拣采易武春季发生之嫩尖,名曰新春正印细白尖,并未掺杂别山所产”,生产普洱茶。民国初年,由于他忠诚正直,见多识广,商业有成,被推选为易武商务分会会长、易武石屏同乡会会长。随后,他带领儿子向式谷(向绳武)、侄子向式璋、女婿罗寿衡等置办骡马,在石屏开设同顺祥茶号,在滇南各地互通有无,贸易盐茶。他还“倡议筹款购屋,作石屏会馆,使乡人旅易,得有聚会之所。”

1925年,他把易武茶庄的业务交给儿子向绳武(纯武),自己回到石屏老家养老。此时,县长苏闻,任命他为石屏昌明乡保安团团总。随后,他筹款建立公仓,丰年时储存粮食,有需要时开仓救济贫穷。

向家还在石屏县城设立同源利、兴泰等盐号,义兴祥绸庄、镇兴杂货庄,贸易远达香港、上海等地。他们很重视公益事业,无论是修桥补路,兴办中学,还是茶帮有需要,都慷慨解囊。他们又在石屏西门盖了一区的房子(一区有多大,不详),帮助家乡的穷人。

《普洱茶1001夜》第36天:同兴号与同昌号

1940年,向质卿因腹痛而病逝。

向质卿的长子是向式谷(字绳武),曾任易武镇镇长,易武商会主席。此时家族的业务已经通达上海、广东、香港、越南、泰国,他经常在石屏、昆明往来,回易武的时间自然就少多了。

向质卿的次子向式典,1939年去世。

1948年,向绳武在石屏去世,向家人都回石屏治丧,没有人再回易武。和向绳武同辈的向寿山则逃到香港。易武只有一些姻亲,和为向家加工茶叶的佃户,向家的双象莲商标被他们当作读书的草稿纸用了很多年。

同兴号茶庄的成立,这是有史记载以来,云南第一家正式注册成立的茶号,从此开启了普洱茶进入有品牌的“号级茶”时代。同兴号是云南创建最早最大的茶庄,据清朝《贡茶案册》记载,同兴号以专门精制高级普洱茶品而闻名,其主要以加工圆茶茶品为主,云南圆宝贡茶(七子饼茶)为同兴号茶庄首创。

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前后,同兴号年产规模达500担,属大型茶庄,跻身茶业豪门之列。其后,同庆号、宋聘号、福元昌号相继在易武成立,由此,同兴号与其他三家茶号一起被称为当地茶界的“四大家族”。

同兴号茶庄原名同顺祥号,最早开在石屏,前身称中信行,是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有名的四大茶庄之一。

抗日战争前的庄主是向绳武,称同兴记茶庄,现代改名为易武同兴号茶厂。

1921年前后,因抗日战争期间,因战乱茶马古道受阻,同兴号茶庄被迫关门停业。重开后同兴号旧址已被多次转卖,如今已不再属于同兴号原主人。

在普洱茶界,人们大都将同兴圆茶分为“同兴早期圆茶”和“同兴后期圆茶”。茶饼采用倚邦茶山曼松顶上的白尖嫩芽制成,曼松顶上茶园在当时就是高质量的代名词。

现存之同兴圆茶,茶性清香醇厚,是倚邦普洱的代表作之一。

后期同兴圆茶,除了内飞明显不同外,内票也改为中英文对照的“石印双象莲”商标,并注明“特自1935年中”更换,上方并有主人向质卿(中)、督造人向绳武(右)、督造向寿山(左)三人的头像。

使得1950年以后出现的后期同兴号,又有人将其归类为“向庆记同兴圆茶”。同兴号的历史比较有研究意义,值得不断挖掘。

2、同昌号

同昌号创设于1869年(清同治七年),全名为易武同昌黄记花茶庄。曾在清末民初时期暂停休业一段时间,1890年时由黄家接手经营。

《普洱茶1001夜》第36天:同兴号与同昌号

民国十年左右,易武茶区有许多茶庄复业或新创茶号,同昌号也在当时重新复业。民国十八年,同昌号茶厂规模已经很大,普洱茶年产量约四百多担。

民国二十几年时,同昌号主人改变,转由商人黄文兴接手经营,之后交由黄备武主持。因几经易主,最早同昌号圆茶已不复得,至今所存者多为30年代后的标明“主人黄文兴”或“同昌黄记主人”之茶品。

茶庄易主的初期,仍然是以同昌号的商号发行茶品,只是在茶品内飞的落款改为“主人黄文兴谨白”。同昌圆茶饼身厚实并呈深栗色,条索扁长,自毫粗硕,明显看出梗叶一体的茶菁,十分自然美观。

而且是三种茶品中油面光泽比较好的。因制造关系,饼面留有深凹痕迹。埋贴着一张蓝字白底,5*6公分内飞,其上落款着“主人黄文兴谨白”。同昌号茶饼特色是:厚实,色泽深栗,条索偏长,白毫粗硕,可以在饼中看见梗叶一体的茶菁。同昌号的茶叶比较注重品质,所以赢得市场消费者的青睐。

参考文献:

〔1〕杨凯。号级古董茶事典·普洱茶溯源与流变〔M〕。台北:五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12。

〔2〕邓时海。普洱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

〔3〕林世兴。云南山头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

〔4〕茶中三味——茶文化收藏品专场。2012年秋季拍卖会。 

特此鸣谢:本图文由《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供稿,版权与本网无关。

【《普洱茶1001夜》更多内容推荐】

《普洱茶1001夜》第26天:普洱茶历史划分的三个时期,思路清晰易懂

《普洱茶1001夜》第27天:普洱茶近100年的厚重历史片段曝光

《普洱茶1001夜》第28天:岁月沉淀的普洱茶历史勾勒

《普洱茶1001夜》第29天:普洱茶断代历史片段和近代的历史文化发展

《普洱茶1001夜》第30天:普洱茶熟茶批量发酵到普洱茶357克计量单位的形成过程

《普洱茶1001夜》第31天:普洱茶中的号级茶,以及号级茶的特点

《普洱茶1001夜》第32天:乾利贞宋聘号丨十年如一日寻找一个号级茶的艰难岁月

《普洱茶1001夜》第33天:同庆号丨号级茶中的佼佼者

《普洱茶1001夜》第34天:百年福元昌号级茶的传奇历史

《普洱茶1001夜》第35天:车顺号,瑞贡天朝号级茶的不朽见证!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