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图1网传红印普洱茶饼的模样
目前普洱茶市场中大名鼎鼎的“88青”,并不是它最早的产品名,而是后来被人叫出来的“江湖名号”。类似的“江湖名号”有不少,不过,有些好像也被玩坏了。
我们今天来略说一二。
一、江湖名号的由来
普洱茶产制历史悠久,也曾经在清代“名重天下”,不过在清末就开始走出一段下坡路,民国的产量与市场已大为缩小。1949年至2004年间,一直是作为小众茶类、特种茶类而存在,市场区域范围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广东局部以及西北等地,影响力并不大。
2005-2007年上半年的普洱茶热潮,让普洱茶之名重归大众视野。两年来时间,重新完成了普洱茶作为一个全国性知名茶叶品类的回归。
而这个热潮背后的核心概念,就是“越陈越香”,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投资收藏”。
2008年至今,普洱茶市场总体快速发展,消费日增,对老茶饼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顺着“越陈越香”的逻辑,一些老字号被挖了出来,一些存世的老茶饼被翻了出来,一些年头略长而且在茶商手里有一定存货的产品被捧了出来,一些现在热门村寨的早期产品被推了出来。
这些产品,本身存量有限,卖着卖着应该就要没了的。
如果想要卖不完,那就只有给这些产品起个“江湖名号”,然后再以这些“江湖名号”来不断的推出新产品。这样的话,新产品可以源源不断,而老产品则又可以更加奇货可居,岂不是两全其美?
只不过,由于有些“江湖名号”本身,其所指不清,众说纷纭或者含糊不清,有些甚至是毫无原则和底线地去演绎,因而充满着口水。
同时,由于这些江湖名号,基本都不可注册为商标而由某一家茶企或茶商独占,所以这些“江湖名号”成了承载着这些产品故事的“江湖品牌”。
所指不清而且玩家众多,所以这些“江湖名号”所指向的“江湖品牌”,许多时候也就成了“江湖故事包”,被玩坏了。
二、红印和各种“印”
喝普洱茶一段时间后,估计你或迟或早、或多或少会在某个时间或场合,听到关于“红印”或什么“印”的故事,而且往往还会让你油然而生敬仰、向往和期待之情。
假如你去网络上搜索“红印”,一定可以搜到各种说法。有人说它指的是50年代的普洱茶产品,有人说它指的是50-60年代的普洱茶产品,有人说它指的是50-70年代的普洱茶产品,也有人说它指的是50年代到80年代的普洱茶产品,还有人说它是1940年代的普洱茶产品。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表述了。
图2关于“红印普洱圆茶”的百度百科
简单说说这里的“印”吧。所谓“印”,指的是中茶公司的“八中茶”商标图案,标准图案是外面八个红色“中”字,围绕着里面一个绿色“茶”字,由于正好是个圆形图案,当印制在普洱茶产品上后,所以被后人形象的称之为“印”。
所谓“红印”,就是指整个商标都被印成了红色。这些基本都是拿来指代1950年代及随后若干年的早期产品。
不过,如果你百度一下“红印圆茶”,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点击可查看大图,下同):
图3百度“红印圆茶”
你搜索一下天猫,十几家茶企的“红印”,价格从几百到几千。因为涉及到具体企业,这里就不上图了。
顺带说一下,上面图2中提到的“1940年代的红印”,实则是个大笑话,或者说大骗局——因为,所谓“印”所对应的“中茶”商标,要到1951年才出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查阅笔者于2014年所写的文章:啼笑皆非!50万!!1940年代的“中茶”牌老茶???
“红印”,早就被玩坏了。
“红印”之后,还有“蓝印”、“绿印”、“黄印”、“水蓝印”等各种“印”。这些“印”的状况,基本类似“红印”。
这些被玩坏的各式各样的“印”,不分大小啊。
三、88青
图4网传“88青”的模样
查“88青饼”百度百科,“88青饼是勐海茶厂于1988年至1992年生产的7542青饼的统称,是茶人对这段时期勐海茶厂生产的7542青饼的一种特殊称谓,属于勐海茶厂按照1975年的研制的7542配方加工生产的以4级茶青为主要原料的常规品种。”
从上面的这些文字不难看出,这茶当年其实很普通。这茶当年也就几块钱一饼吧?
现在则是变成了大几万块钱一饼。
即便是12-13年前时,这茶也还是不算起眼。
这茶的真正起飞,大概是在10年前。当时,“红印”的故事讲得有点久了,“红印”的茶好像不太好意思总是继续大量的卖下去了。这个时候,轮到了这批茶登场了。这批茶,成了有量的“老人家”了。
这个茶的故事,好像一直有续集。
这个茶,好像永远卖不完。
卖的就是你没有,卖的就是你没喝过。有的时候,像喝“茅台”似的,有的时候,真真假假可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喝那不论真真假假的神水时,那种纵使真假难辨但还是真情实意的感觉。
同时,各种“复刻”,各种“翻版”,各种“原配方”……
一饼当年普普通通的茶,造就后来若干大师、中师和无数小师。
毕竟,还是有许多人,现在是非“88青”不喝的呀。
为茶一饼,造富八方,堪称神饼。老—N—Bility啦。
88青,虽然被玩坏,但还在一直被玩。市场需要啊。
这个就不具体细说了。说多了,容易得罪人,既容易得罪卖这个茶的人,也容易得罪买这个茶的人,还容易得罪喝这个茶的人。
什么?你确定你喝的或手头的“88青”,就是正经八百的“88青”,或者就是那种感觉?那太好了!我原本说的就是一种现象,肯定不是在说你。我就知道你识货,现在我就放心了。
四、“大白菜”和各种白菜
关于“大白菜”,大体的说法是,这是指某茶商在2000-2004年间在某茶厂订制的产品,而且主要用班章毛料制作。之所以叫“大白菜”,是因为其茶饼棉纸中间带有的有机认证标志,外形和颜色都很像大白菜,因而后来就将这些产品统称为大白菜。
图5网传“大白菜”的模样
图6有机认证标识
虽然,这些说法,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官方说法”或“标准说法”,也从来就没人去认真探究这些说法是从何而起,或者去探究一个所谓的确定说法,即便这一说法中不无值得推敲之处,比如,班章村那时候有了有机基地么?那个时候,就已经有古茶园做了有机认证吗?
只不过,现在班章大热,这些在较早年份和班章扯上了关系的产品,最初究竟如何其实并不重要了,“江湖名号”所承载的“江湖故事”,其力量早已超越了具体产品本身。
百度一下“普洱茶大白菜”,看到的是这样的景象:
图7百度“普洱茶大白菜”
点开上面的图看看,有些茶饼上面,还真的是直接上了“白菜”的图片。
搜索一下天猫,也是多家企业各种模样的“大白菜”。而其中有一家企业还极为夸张,竟然有13块钱一饼的“大白菜”。
“大白菜”,也被玩坏了。
五、“孔雀”
早在2003年左右,原来的国有老茶厂推出过棉纸上带有孔雀图案的茶饼。
图8早期孔雀饼上的孔雀图案
普洱茶大热之后,尤其是十几年后的今天,这些孔雀饼成为了受追捧的对象。
同时,多个企业推出了各种模样的“孔雀”:
图9百度“普洱茶孔雀”
图10天猫上的“孔雀”
“孔雀”,也被玩坏了。
六、被玩坏的背后
被玩坏的“江湖名号”背后,都有大体共同的脉络。
首先,一个时期或一批目前稀缺货倍受市场追捧的产品。
其次,拥有一个“江湖名号”,这个“江湖名号”的所指未必清晰,但一定是有很强的故事性。这个“江湖名号”,实际在一定呈上具备了“江湖品牌”的意义。
然后,由于这个“江湖品牌”的文字和/或图案本身不可注册,所以称为一个公用品牌,使得搭便车者众。有的则是直接仿冒造假。
最后,由于行业参与者众,或者“复刻”,或者假货泛滥,所以使得“江湖品牌”烟笼雾罩,直至“江湖名号”被玩坏,成为“江湖故事包”,甚至是“江湖事故包”。
而本质上,无论你怎样去追捧这个“江湖名号”,假如你现在以这个“江湖名号”再来生产产品,再去讲述投资升值的故事,其不同的时代背景所导致其不复存在的稀缺性,都使得这个逻辑链条变得极其脆弱或直接断裂。你把某款产品吹上天,你咋就不上天呢?你能照着某个“江湖名号”做款产品,甚至你能“复刻”某个配方,但是,你能“复刻”那个时代和“复刻”那个时代的产品在今天的稀缺性么?
所以不管你是怎样的“大师”和怎样的法力,最多只是画了个符收了点钱而已,照样升值的神化故事,是不可能真正变为现实了。(文章来源:茶业管理评论;作者:邓增永;图片来源:南茗佳人;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