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行业新闻

普洱茶是品饮和存储价值兼具的饮品。
从品饮的角度来说,茶友们更注重普洱茶当下的香气和茶汤表现;从收藏和投资的角度来说,活性决定未来的转化空间,如何通过品饮判断出普洱茶的存储价值就很关键。
普洱茶的转化,是物理和化学反应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
“越陈越香”,并不意味着只要存放时间足够长,普洱茶就可以变得越来越好喝。
“仓储得当”,指的是将普洱茶保存在清洁干燥、温湿度适宜、避光、通风的环境中;此外,原料优质、制作工艺醇熟的普洱茶,后期更具转化价值。

在未对普洱茶的转化机制形成系统的认识之前,大部分茶友更倾向于通过各种浅显的“概念”来对普洱茶的转化价值做出判断。
比如近几年热度较高的“山头”、“古树”等,相对于每款茶的不同特点,山头知名度越高、茶树树龄越老的普洱茶,更容易获得市场和大众的认可。
那么,抛开种种主观预判,在品饮普洱茶,如何通过具体的茶品表现,对其未来的转化趋势进行客观评价呢?
生津、回甘

生津,是指口腔中分泌出唾液;回甘,指的是回味甜美。喝普洱茶时,很多茶友都会感受到生津回甘,不同之处在于,覆盖口腔的范围大小和持续时间长短。
普洱茶的香气、滋味和汤质表现,均由内含物质决定,生津回甘也不例外。
茶叶中糖苷类物质含量的多少,是判断普洱茶是否值得存放和投资的重要依据。
糖苷类物质主要由葡萄糖和有机酸组成。茶汤中的葡萄糖吸热水解,口腔的不同部位就会产生回甘;有机酸刺激唾液腺分泌,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津。
品饮不同的普洱茶时,从舌面、上颚,到两颊和舌底,生津回甘覆盖口腔的范围也各不相同。糖苷类物质含量越多,覆盖面越广、持续时间越长,存储价值也就越高。
清凉感

清凉感,指的是喝茶以后舌面,甚至整个口腔都不自觉发凉的感觉。
和上文提到的生津回甘有相似之处,清凉感同样与茶叶中的糖苷类物质密切相关。
糖苷类物质的水解是一个吸热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既会产生回甘,也会带来“清凉感。”
如果茶叶中糖苷类物质的含量原本就不高,或是因工艺不到位导致糖苷类物质被迅速分解,这样的普洱茶,喝起来清凉感不显,亦不具备后期转化价值。
体感

体感,最直接的表述是“发热感”。喝茶时,手心、手肘、后背等部位有发热感,甚至出汗,或是通体舒畅等,都可以归结为体感。
当人体吸收了茶汤中的糖类物质时,血糖升高,就需藉由发热来维持血糖平衡;另外,茶汤中的生物碱会加速人体血液循环,从而导致发热感更明显。
由于血糖指数不同,人们在喝同一款茶时的体感表现各不相同。因此,在判断茶叶品质时,体感更适合作为一种参考和辅助。

具体的滋味(苦、甜等)和汤质(涩、滑等)表现,并不是评判茶叶品质的主要标准。
喝普洱茶时产生的生津回甘、清凉感和体感,不仅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品饮感受,同时也直接反应了茶叶中糖苷类物质含量的多少。
从茶叶内含物质出发,才能更快挑选到活性好、更具存储价值的优质普洱茶。(本文系说茶网原创文章,作者:至夏、说茶网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