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普洱茶的风味会随着陈化的过程而得以转化,在不同的仓储环境下,相应的转化结果也会不同。在良好的仓储状态中的普洱茶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增长,茶叶的品质会得到提升。
当然其风味的变化与储藏的时间、温度、湿度及气压都有显著的相关性。仓储的条件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普洱茶最终的香气和滋味。
来自淮南农业大学的研究,对比了东莞、勐海和昆明的普洱仓储。通过对比这三个不同地区仓储的普洱茶,可以非常明显地发现它们的区别。该研究通过对东莞、勐海和昆明三地连续三年的贮藏转化做了跟踪分析和实验。
根据其实验结果发现,对比三地仓储的空气湿度和茶样的含水量发现,仓储湿度与茶样含水量成正比。而湿度也同样影响到了茶样的转化程度。
对比三地的茶样,在环境湿度最高的东莞的茶样内含成分(包括茶多酚、水浸出物、茶色素、游离氨基酸、黄酮、咖啡碱)下降速度最快,而环境湿度中等的勐海茶样则稍快于湿度最低的昆明茶样。在陈化速度上,东莞是最快的。但与更干燥的地区相比,湿度较高的仓储会导致普洱的耐泡度降低。
这三个地区的茶样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别。茶饼的厚度也与湿度成正比,东莞茶样、勐海茶样、昆明茶样。在湿度与温度较高的环境中,茶饼的起泡率会加快,茶饼的外形变化会更大。
同批的茶样在经过三个不同地区陈化过程后,茶样的感官审评上也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差异。在香气上,勐海和昆明的茶样香气相对较为纯正,而东莞茶样的香气中掺有一定程度的杂味。在汤色上,东莞茶样的颜色变化较之勐海和昆明也转化得更快,相比之下像仓储时间更久的生普。
由此可见不同地点的仓储对普洱的影响。除了仓储对茶饼外形和香气上的影响以外,在对滋味变化上的影响也很大。
对此,我们也进行了一个横向比较。产自2016年的麻黑在经过勐腊和上海的仓储转化,和另一款同样产自2016年的麻黑但只经过勐腊仓储转化,两者的在滋味上就有相当不同的偏向。
只经过勐腊仓储的这款麻黑甜度很高,入口柔滑圆润、稳定而具有厚度。
而经过勐腊和上海两地仓储的麻黑依然有高甜的特点,但甜中有带有一丝梅子酸和轻微的咸味。微微的苦味缓慢地化开,没有勐腊仓储的圆润柔滑,多了一份颗粒感和层次感。
普洱茶在不同地区经过仓储陈化,由于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茶饼外形、香气、到滋味等都会呈现不同的转化效果。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叶科学系副教授陈文品从2008年起着手研究不同区域的普洱茶仓储研究。将同批次实验茶发送到广州、上海、香港、西安、北京等地进行仓储,每三年对样品数据进行一次横向比较,以探索出在不同地域的仓储环境下,会出现怎么样的变化和效果。
从这项历时多年的研究中采集到的数据发现,上海仓储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西北区以西安仓储效果为佳。
近两三年来,随着各个普洱茶业的发展,各个茶企也着手对仓储进行研究和改良。有些老茶客偏好湿度较高地区仓储的茶,而另一些则认为原产地仓储更能体现普洱的风味。回归到喝茶的本质,还是在“好不好喝”这个点上。对于仓储之争,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喜好自行判断。(文章来源:茶昔茗今,图片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