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时光陈酿,夏日涤烦消暑

  • A+
所属分类:普洱茶知识

一壶时光陈酿,夏日涤烦消暑

许多人常喝熟茶,却不知道老茶头是为何物。直到某次偶然喝到它,才发现熟茶中竟然还有这般美妙的风味存在继承了熟茶的醇厚香甜之外,口感醇滑、耐泡度高、糯香明显等优点,也让老茶头成为了茶客们的杯中挚爱。

何为老茶头

茶头,又名“自然沱”。

普洱熟茶发酵过程中,茶叶在适合的温湿条件下,通过自身转化酶不断进行转化。在这一过程中,茶叶堆头的温度会不断升温。为了不让茶叶焖焦,就会多次进行人工翻堆解块,让茶叶在均匀发酵,为后面的开沟、摊晾奠定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嫩度好、果胶含量丰富的茶条,容易包裹在一起,形成一团一团的“茶疙瘩”。在多次的翻堆解块中,一些粘得相对松散的“茶疙瘩”,通过解块后重新回到散茶堆里,而那些无法解块的“茶疙瘩”,便单独保留。这就是“茶头”。

这些“茶头”,多是嫩度好、果胶含量丰富的茶条,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具有滋味浓厚、糯滑甜润、耐泡度高等特点。

老茶头名字的由来

最早,小体型的“茶疙瘩”通常被用来制作成茶饼,因为形状呈颗粒状、滋味香气独特,所以叫做“粒粒香”。后来,由于这个名字容易与乌龙茶里的“粒粒香”混淆,才有了“老茶头”这个名字。

“老茶头”名称的来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明清时期,西藏已经大范围饮用滇茶,藏传佛教更会每年举行名叫“普茶”的重大茶会。“普茶”的茶汤是煮的,负责煮茶的人是寺庙里的专职官员,叫“茶头”,类似的还有负责做饭的叫“饭头”,负责菜园的叫“菜头”。

“普茶”的茶汤是用煮的,“茶头”就负责煮茶,团块茶最好的品饮方式就是煮,联系至此,他就有了把产品叫“茶头”的想法,加个老字,一方面代表年长的茶头,也就是煮茶的老师傅了;另一方面,“老茶头”三个字与茶品特征又十分贴切。

老茶头有何特色

老茶头除了有普洱熟茶的内质外,还含有更丰富的果胶质。

老茶头极其耐泡,能够泡15道以上,有些年份的老茶头耐泡度更佳,泡到最后仍有大部分茶头不会散开,还是粘稠在一起,发酵程度由外重内轻一目了然。

相比正常的熟茶,丰富的果胶质使茶汤红浓透亮度,口感醇厚柔滑,甜度更高;茶汤入口陈香就慢慢的满口散开,特别是茶汤滑过喉部更加顺滑。

自然沉淀,越陈越香,这就是光阴滑过的味道。

5月名茶优选自然沱普洱熟茶

今天给茶友们推荐一款2011年勐海老茶头——自然沱。

精选勐海原料

这款“自然沱”,精选2011年勐海原料发酵而成,颗粒紧实饱满,色泽红褐油润,似疙瘩的外表,虽不那么好看,却是其凝聚精华的结果,轻掂沉实有料。散料形态,颗颗分明。

虽然是老茶头,但它却是由嫩芽构成的“精华”,这款老茶头的出产率较低,一般渥一堆熟茶1000公斤,茶头只有100公斤左右,出产率仅有10%。

9年干仓转化

我们都知道年份对于普洱茶的重要性是可见一斑的。一般3-5年的熟普,渥堆味散去,是转化的上升阶段。5-10年是稳定期,内质转化达到高峰。

此次的这款老茶头于2011发酵年距今已经9年,是正处于熟普陈放的关键年,这款茶正迎来它“品饮的春天”。

糯香十足绵绸甘甜

干茶形如果脯,呈疙瘩状。色泽灰褐,偶有金芽附着其上,每颗都饱满紧实。

洗茶后的头道茶汤就有很浓的糯米香气。

历经9年陈化,堆味早已褪去,茶汤酒红透亮,满满的时间质感。入口绵绸顺滑,醇厚甘甜,充溢口腔。

作为普洱茶凝结的精华,该茶稳重耐泡,至15泡才渐转淡,温柔的甜贯穿始终,余香蔓延肺腑。

冲泡方法

器具:紫砂壶(220ml)

水温:沸水

投茶量:10G

冲泡方法:一般的老茶头都紧结、耐泡,建议紫砂壶为佳,水温要高,沸水润洗1-2遍之后可以正常出汤。10泡之后可以适当闷泡。

一颗优秀的老茶头,总是需要经历高温锤炼的。泡过十几泡后还可再拿去煮茶,口感令人惊艳。糯香陈香萦绕满室,茶汤顺滑细腻,糯感强,甘甜突出,饮后齿颊留香,令人愉悦欣喜。

老茶头茶性沿袭熟茶的温润,因在发酵过程中形成诸多有益菌,对人体肠胃有极好的保健作用,更稠、更滑的茶汤进入胃和肠道后形成一层特别的“保护膜”,有养胃护胃之效。夏日消暑养生,男女老少皆宜品饮。(来源:茶界中国,图片来源:南茗佳人)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