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的涩感应该怎么解释?

  • A+
所属分类:普洱茶知识
普洱茶中的涩感应该怎么解释?
 
一款普洱茶的综合口感是由苦、涩、香、甜、润、滑决定的,每一种口感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喝茶在爱茶人心里早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喝茶,它更加像是品味百态人生,谱写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人的一辈子会遇到很多的事情,但是就像茶一样“苦能回甘,涩能生津”。
 
每一种口感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那么今天笔者就先来解释一下普洱茶的涩感究竟是怎么来的?
 
普洱茶的涩感,在茶叶审评中也时常被称为收敛感。“收敛性”这三字用的人多,懂得的人少。其实收敛性跟茶的苦、涩有关,简单来说就是一款茶苦涩度高,但同时能伴随强烈的回甘生津才能称之为“收敛性”,当然如果是单纯的苦涩,也没有回甘生津,就是寡苦涩,就不能用收敛性来形容了,收敛性越强的茶,苦、涩味在进入口腔后被感知至消退,转成回甘的过程越短;如果收敛性弱,苦涩味在口腔内就会消退得慢或口腔一直都延续着苦涩味。
 
一款茶入口瞬间,苦涩味会迅速被口腔的感觉器官感知,这种感觉在口腔中会能持续多久,这就要看此款茶的收敛性了。涩与滑相反。喝茶时口感中的涩,说的也就是不滑。
 
涩感详细的来说分为狭义的涩与广义的涩
 
广义的涩
 
1、不正确的加工、放置方式;
 
2、杀青偏轻的情况下,失水率不达标,会造成茶叶具有较重的“青涩味”;
 
3、仓储环境下湿度过大,也会导致茶叶偏涩;
 
4、原料是采用的中小叶种或者过嫩的嫩芽,涩感都会更强;
 
狭义的涩
 
多酚类导致黏蛋白失水造成涩感和有机酸刺激唾液腺导致唾液分泌
 
解释一下就是两种:
 
1、儿茶素造成的涩感;比如酯型儿茶素造成的涩感,就比非酯型儿茶素造成的涩感要强,要持久。简单点来说就是涩感化的稍慢。
 
2、简单葡糖苷造成的涩感(糖苷结构:简单糖-有机酸),这种涩感相对而言化得比较快。(图文来源:云茶苑)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