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厉害了,厉害了,厉害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日前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公布2019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调查结果,安溪县再次获“全国重点产茶县”荣誉称号并位列首位。至此,安溪县已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首位。安溪铁观音再次腾飞!!!
在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中,安溪铁观音以1425.43亿元的品牌价值再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单第二,为茶叶类第一,比上届净增1亿元。至此安溪已连续10年位居全国产茶县首位,厉害了,安溪铁观音连续4年名列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
近年来,安溪茶产业始终坚持“放眼国际、兼纳百茶、固本培元、抢占高端”的发展方向,不仅创造茶园总面积、茶叶产量、涉茶产值、受益人口等多项全国第一。
据了解,安溪县拥有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年产量6.8万吨,涉茶总产值1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来自于茶业,茶叶传统市场占有率和电子商务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2017年,建成茶庄园38个,管控茶园32万亩,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家、合作社1188家,家庭农场501家,茶园生产合作、质量联控比例达95%以上;
安溪铁观音以1424.38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区域品牌价值茶叶类全国第一;在2017年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安溪铁观音入选“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此外,在国际销售上也大展身手,茶企抱团登陆欧美茶叶高端市场,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合作协议产品清单。安溪铁观音还荣膺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外商最熟悉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品牌、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品牌500强等殊荣。
国际化,迈向茶叶强县
近年来,国内其他茶类强势崛起,茶叶市场群雄并峙,安溪铁观音面临的竞争形势愈发严峻。不仅如此,茶叶品牌还要跨行业与其他饮料竞争。对此,安溪铁观音的立身秘笈是开启国际化之旅。
安溪茶征战海外市场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期,泉州港是东方第一大港,安溪茶作为重要的商贸物品,遍及东南亚、西非、欧洲等58个国家和地区。明清时期,安溪茶叶80%由厦门运销东南亚、欧洲等地。20世纪30年代,安溪人在东南亚开设的茶号达100多家。
“早在100多年前,八马茶叶的前身‘信记茶叶’就是东南亚有名的茶叶出口商。上世纪90年代,八马更是成为乌龙茶出口的中国三强之一。高峰时期,八马出口的乌龙茶占到日本进口高端乌龙茶的1/3。”八马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林荣溪说。
安溪茶叶早已种下千年海丝基因,然而,新时期要破局新问题。安溪茶叶要开拓国际市场,首要的是与国外的饮茶习惯相融合,针对出口目的国的技术标准、质量监管和消费习惯,研发适销对路的茶产品。只有补齐安溪茶产业品牌和市场开拓方面的短板,安溪才有可能由茶叶大县迈向茶叶强县。
为此,近年来,安溪县全面推广庄园化、去冰箱化、地标化、标准化,持续打好质量管控、贯标用标、链条延伸组合拳,打造现代茶业。
安溪以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为契机,以推行“山长制”为抓手,通过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整治压茶机和除草剂、推行茶树留高和梯壁留草、评选“十大金牌茶庄园”和“名山名茶”,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推进茶山生态修复,打造从茶园到茶杯看得见的健康饮品。
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陈志明说,近年来,国际市场对茶叶质量安全要求日趋严苛,为此,安溪对标国际标准体系、市场需求、价格规律和营销惯例,打造国际多边互认的国家级茶叶检验检测实验室。同时,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创办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溪县政府还以安溪铁观音整体品牌在海外注册,以全面加快品牌建设的国际化步伐,为众多子品牌出海铺平道路。自2015年初以来,安溪铁观音现已在欧盟、俄罗斯、日本等46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国际商标注册,成功入选“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产品清单。借助闽茶海丝行、营销中心、茶学社、茶酒对话等平台载体,安溪铁观音进一步加快国际化步伐,并以国礼茶、国宾茶身份惊艳国际政要舞台,香飘大国外交。
独特的产茶环境让安溪底蕴丰厚
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素以制茶工艺精湛、茶叶品质优异、茶文化底蕴深厚著称。据《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兴于明清,盛于当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们拥有环境独特、制作工艺独特、产业基础雄厚及市场占有率高三大最突出优势。”安溪县区划办主任吴顺情介绍。
独特自然环境孕育神奇茶树。县农业农村局长陈志明介绍,安溪所处的经纬度、年平均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红壤或沙质红壤,微酸性土质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矿质营养元素丰富等,形成独特地域环境,滋养出安溪铁观音这棵神奇的植物,造福一方百姓。“高山云雾出好茶。在安溪3057.28平方公里县域中,千米高山近3000座,为铁观音茶叶的‘观音韵、圣妙香’奠定天然基础。”
在茶树种植和制作工艺上,则有着被茶业界公认为安溪对中国茶业的历史性三大贡献。一是于明朝成化年间,发明创制“半发酵”乌龙茶制作技艺,在中国茶类家族成员中增加了“青茶”种类,这也是此次申遗的独一无二的优势。二是在清朝雍正年间,发现铁观音这一珍稀茶树品种,直到今天,依然流传着“魏说”和“王说”两个铁观音起源的传说。三是发明“短穗扦插”茶树无性繁殖技术,不仅让安溪成为全国茶树无性繁殖发源地,也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品尝到品种纯正、品质优良的铁观音。
茶产业基础雄厚,市场占有率高。目前,在全县100多万人中,50多万名技术型茶农以合作社为单元,劳作在60万亩有机、准有机、生态茶园里;年产6万吨,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6%来自茶产业。2018年,全县涉茶总产值175亿元,连续10年位居全国重点产茶县第一位……创下县级茶园面积、年茶叶产量、涉茶总产值、茶叶从业人员、受益人口、农民茶叶收入比例等多项全国第一;直接带动印刷包装、机械制造、食品加工、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以及房地产发展,出现“一业兴、百业旺”繁荣盛景。
重营销,传播文化自信
2018年底,由安溪县茶叶管理委员会、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茶文化传承传播活动,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举办。活动旨在传播弘扬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加快安溪铁观音二次腾飞。
“一带一路”,始于贸易,拓展于文化。茶叶消费,既是物质消费,也是文化消费。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安溪坚持文化先行,依托千年的茶文化积淀形成的文化自信,沿着祖辈开辟的海丝之路,不断提升与海丝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充分展示精彩纷呈的安溪茶文化。
出生于英国的Sarah不远万里来到安溪寻味铁观音,亲历体验并讲述铁观音的种植、制作、品位。这段故事缘起于安溪拍摄的双语茶文化宣传片《循香问茶》。
创作茶文化文艺精品,丰富茶产业文化内涵,讲好茶故事。创作唱响铁观音茶歌《飘香》,制作发行MV、微电影等在央视播出,成为广为传唱的茶文化歌曲;编辑出版《安溪铁观音:一棵伟大植物的传奇》《铁观音的王国》等对外宣传的茶文化书籍,亮相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成为首次亮相国际书展的中国茶文化图书;引入海丝国际电影节重要支持项目电影《天涯芬芳》,联合拍摄以安溪铁观音为纽带、闽南文化和南洋风情为底色的海丝文化电影;拍摄制作《寻茶》系列茶文化纪录片,打造茶文化影视精品,在国内外有效传播。
政府助力,安溪各龙头企业也各自发力。自2012年起至今,三和公司便开展功夫茶道世界巡礼活动,先后在澳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及美国布朗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常春藤盟校推介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不仅如此,其还在罗马、米兰、威尼斯、热那亚等地高校设立茶学社,传播中国优秀茶文化。八马赛珍珠铁观音全球巡回品鉴会、华祥苑东方茶文化全球巡回展、八马茶业的赛珍珠铁观音和华祥苑茶业的金凤凰铁观音代表中国名茶赴米兰参加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茶文化周“中国故事中国茶”系列宣传活动……从输出茶叶到输出茶文化,安溪铁观音的传播内涵正在不断深化。
设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加大宣传推介,升安溪茶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制作工艺以及雄厚的产业基础,融合形成了完整齐全、特色鲜明的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陈志明认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是以传统铁观音品种选育、种植栽培、植保管理、采制工艺和茶文化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系统,系统在生产过程中孕育的生物多样性,发挥的生态系统功能,呈现出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多重特征。
得益于此,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还构建了完善的茶园管理体系和质量安全管控体系。在茶园管理方面,形成带状茶——林模式:茶树留高、梯壁留草,并大量套种绿肥。这种复合生态系统既实现了土壤营养物质的再循环,又维持了生物的多样性、保持了水土和生态功能;在质量安全管控方面,实现了“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从茶园到茶杯全面安全的可追溯管控体系。
此外,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还因悠久茶文化历史而形成铁观音独特的风情、习俗、食俗和礼俗。其中,茶艺表演带有浓厚的闽南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传递“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茶农之间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还形成独特的民间技艺切磋形式——斗茶。安溪铁观音大师赛已经连续举办两届,诞生4名铁观音大师、16名铁观音名匠,大大促进茶叶制作技艺和茶叶品质的提升。同时,我县还举全县之力,捐资创办全国唯一的涉茶本科院校——安溪茶学院,创下历史上安溪民间捐资助学规模最大、金额最多的纪录。这为安溪茶产业的人才、技术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国家级非遗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传承人魏月德看来,上述种种撑起了庞大的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在2014年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后,完全具备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条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品牌效应,在提升品牌价值、带动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国际交流等方面成效将更加显著。
而对于列入预备名单的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如何加大宣传推介,持续推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陈志明表示,要以此为契机,更好带动茶农增收致富,提升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循环;增强茶叶消费者对安溪铁观音的认同感,提升茶企业打造高品质茶的信心,发展品牌农业,形成良性的商品经济循环;提升安溪茶业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

秋茶
走高端,挖掘国际市场新潜能
安溪县龙涓内灶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于2014年初,是我省首家茶叶联合社,同时也是我省首家获得出口资质的茶叶合作社。
“单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着生产规模偏小、专业化能力不足、带动能力偏弱等问题,只有抱团发展,通过优势组合,才能实现合作共赢。”联合社的发起成立者陈敬敏告诉记者。
联合社成立之初便瞄准国际市场。2015年,联合社建立了出口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并申请出口茶叶卫生注册备案,于2016年获批。联合社积极参加香港国际茶展、马来西亚国际茶展等各类展会,赢得大批国际订单。
“过去,安溪铁观音一般都是作为茶饮料基础材料出口各国。如今,联合社通过提升品牌品质,改用小包装出口,直接成为消费国茶桌上的产品,变过去产品出口为品牌出口,大大提升产品价值。”陈敬敏说,这吸引了众多出口贸易企业前来洽谈合作。
经5年培育,联合社的合作社成员扩大到10家,共有农户800多户。联合社茶园从刚成立时的1000多亩壮大到3000多亩,其中,出口备案基地2000多亩,每年出口茶叶约4000万元。
联合社的发展之道正是近年来安溪茶叶出口的一个方向。据悉,2017年,泉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安溪办事处共检验监管出口茶叶148批、价值1153.65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2.1%、88.5%。
安溪县茶叶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刘青洲说,过去,安溪茶叶主要出口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中低档的原料批发为主。但如今,安溪茶自主茶叶品牌打开了我国香港和东南亚中高端市场,并逐步走进欧美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
三和茶叶的“莫逆之交”“丝路知音”两款产品先后成为“2014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定制茶”“2015中意建交45周年纪念定制茶”及“2017中希建交45周年纪念定制茶”,意大利总统府“丝路知音定制茶园”、希腊总统府专属定制茶山落户安溪,八马茶叶与毛里求斯开展“携手一带一路 共享一杯好茶”活动,与毛里求斯本土最大茶企携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