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 —— 茶道与茶艺的关系

  • A+
所属分类:茶百科

茶文化 —— 茶道与茶艺的关系

茶文化研究者曾提出茶道与茶艺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为了弘扬茶文化、推广品饮茗茶的民俗,有人提出使用“茶道”一词,但是中国虽自古有“茶道”之说,但“道”字特别庄重,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觉。

因此,茶学家希望民众能普遍接受茶文化,因而提出了“茶艺”一词,即以茶为主体,将艺术融于生活以丰富生活。所以,“茶艺”产生的目的在于生活,而不在于茶。

茶道与茶艺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茶艺是茶道的具体形式,茶道是茶艺的精神内涵,茶艺是有形的行为,茶道是无形的意识。

正因为有了茶艺和茶道的存在,饮茶活动的目的才具有了更高的层次,人们才可以在最普通的日常喝茶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规范及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技能。

中国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即煎茶、斗茶、功夫茶。

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最早的艺术品尝形式。

斗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优劣的一种艺术。斗茶又称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功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功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的流行余韵。清代功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功夫茶讲究品饮功夫。饮功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在茶道中,茶艺是“茶”和“艺”的结合。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个系统。

茶艺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对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

整个品茶过程是一种美好的意境,其过程体现了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其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传统的茶艺,是用辩证统一的自然观和人的自身体验,从灵与肉的交互感受中来辨别有关问题。所以在技艺当中,既包含着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包含了人们主观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寄托。

茶艺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第一,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茶艺,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茶叶的分类、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茶叶的鉴别、贮藏、选购等内容。这是学习茶艺的基础。

第二,茶艺的技术。是指茶艺的技巧和工艺,包括茶艺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色、香、味、形的欣赏,茶具的欣赏与收藏等内容。这是茶艺的核心部分。

第三,茶艺的礼仪。是指服务过程中的礼貌和礼节,包括服务过程中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与技巧等内容。

第四,茶艺的规范。茶艺要真正体现出茶人之间平等互敬的精神,因此宾客都有规范的要求。作为客人,要以茶人的精神与品质去要求自己,很投入地去品茶赏茶。作为服务者,也要符合待客之道,尤其是茶艺馆,其服务规范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悟道。道是指一种修行,一种生活的道路和方向,是人生的哲学,道属于精神的被容。悟道是茶艺的最高境界,是通过泡茶与品茶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探寻生命的意义。

简单地说,茶艺是“茶”与“艺”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人把人们日常饮茶的习惯,根据茶道规则,通过艺术加工,向饮茶人和宾客展现茶的冲、泡、饮的技巧,把日常的饮茶引向艺术化,提升了品饮的境界,赋予茶以更强的灵性和美感。

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对于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品位,是一种积极的方式。另外,茶艺也是一种舞台艺术,要展现茶艺的魅力,需要借助于人物、道具、舞台、灯光、音响、字画、花草等的密切配合及合理编排,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茶艺在融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他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华茶文化。

茶道与茶艺几乎同时产生,同时遭遇低谷,又同时在当代复兴。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无法使其界限十分分明,但两者却是各自独立的,不能混淆。(来源:帝芙特,图片来源:南茗佳人)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