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日常生活中经常喝茶,但你知道泡茶的水温很有讲究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泡茶水温的那些事儿~
细嫩的茶说“我怕烫”
小时候,我学着祖母喝茶的样子,在杯中丢了一撮茶叶,用滚开的水浇注,她一把拦住我说:“这细嫩的叶子最怕烫,一烫就死了。没有生命,茶水也不好喝。”那时觉得祖母小题大做,甚至言过其实。长大后懂得了茶才明白,水温是成全茶味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是所有茶都中意沸腾(100℃)之水,像细嫩一点的绿茶,特别是名品,比如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六安瓜片、黄山毛峰、都匀毛尖等,这类高级绿茶最细嫩新鲜,是非常怕“烫”的。
把沸水晾至80~85℃冲泡最好,甚至洞庭碧螺春可以用70℃的水冲泡。可以先倒水,再放茶叶。水温过高,茶水变深,香味遭到破坏,绿茶变“熟”,那清甜就尝不到了,而且经过沸水的“折磨”,维生素等物质会被瓦解,绿茶的功效也就大打折扣了。
六大茶类
不同的茶叶,不同的泡法,不同的茶汤滋味。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六大茶类对于水温的喜好
绿茶和黄茶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最讲究的就是鲜嫩的口感,需要现喝现泡。它适合用80度的水温冲泡,这样泡茶既不会破坏茶叶中的营养成分,还能充分发挥出绿茶的清新口感,同时,绿茶的浸泡时间不宜过长。黄茶的冲泡方法与绿茶基本一致。
上投法:先在杯中加入7分的热水,再加入茶叶。
中投法:向杯中加入三分之一的热水,再加入茶。
下投法:加入茶叶后立马冲水,是最常用的泡茶方式。
一般来说,绿茶的精华在第二泡和第三泡上,再之后味道就有些寡淡了。
红茶
红茶冲泡秘诀在于沸水冲泡、环壁注水,快速出茶,并且不能留茶汤在盖碗中。如果第一泡茶汤没有出干净,接下来的每一泡茶都会发涩,所以每一泡茶出汤一定要干净。环壁注水可以水浸泡到每一根茶叶,激发茶的香味。
一泡水,二泡就开始出味道了,正宗的武夷山红茶可以冲泡6泡仍有余香,2泡到4泡是红茶最好的口感。
乌龙茶
乌龙茶,也称青茶,香气怡人。代表茶有武夷山大红袍、安溪铁观音等,最佳用具是盖碗,同时讲究“高香低泡”的原则,即把三分之一的茶放入盖碗中,沸水定点冲泡,激发茶香,冲水不能离盖碗太远,一定要近,才能聚集香气,保留茶香。
第一泡的时候只是让茶叶湿润,二泡的时候开始有茶香,三泡四泡叶子已经完全舒展,味道充分释放,茶汤此时口感香气最好,五泡以后茶味渐渐减退,水味越来越重。注意茶最好要占容器的三分之一味道才醇香哦。
白茶
白茶常用盖碗冲泡,先用沸水把茶具清洗一遍,作消毒之用。清洗过后,将茶倒入盖碗(通常用120ml的盖碗,投茶5g即可)。投茶后可用盖碗的余温闻香,之后再用沸水冲泡。用盖碗冲泡,可充分激发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因为盖碗的便捷性,又方便闻香,十分难得。
白茶三大类、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冲泡白毫银针,建议茶友们采用定点注水的方式,这样不会破坏芽头娇嫩的茶,保证了茶叶的原滋味。白毫银针冲泡时,前3泡出水时间要快,通常5秒出水即可。之后根据茶汤的浓度,延缓出水时间。
白牡丹,亦属于芽头娇嫩的茶,在冲泡时,与白毫银针有异曲同工之妙。出水时间,也是由快到慢,前3泡不要闷泡,否则易出现茶汤浓烈甚至是苦涩的情况。待茶汤滋味变淡后,加长冲泡时间即可。
寿眉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们的外形粗大,叶片厚、茶梗多。冲泡寿眉时,可直接将沸水冲泡到茶叶上。因为寿眉的腊质丰富、叶片厚、茶梗多,所有在冲泡的时候,出水时间可适当延缓一些,前3泡控制在7秒左右出水,后面几泡可根据茶汤浓度调整。
黑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在存储中依然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化进行自然的陈化,在一定时间内,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黑茶冲泡比较讲究,一般来说需要先洗茶,即先把茶叶放进杯中,倒进沸水进行洗茶,而后继续沸水冲泡。这样不但可以滤掉茶叶的杂质,并且使泡出的茶汤滋味更香醇。
冲泡黑茶时,前几泡的时间都应短一些,五泡以后可以延长时间(冲泡频率放慢,可以使茶叶更加耐泡)。黑茶至少可以冲泡5次以上,部分黑茶可以冲泡十次以上。
小贴士
过于碎的茶,在冲泡时要比正常泡茶的量少三分之一,这样泡出的茶才不会过于浓郁。不同的生活习惯的人,喝茶的浓淡也各有不同,可以根据自己习惯进行相应调整。但是为了健康,浓茶不宜常饮哦。(来源:茶周刊,图片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