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在泡茶时,会把第一道茶汤倒掉不喝或者用来冲洗杯具。这第一道程序被称之为“醒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洗茶”。
茶学学术界亦有人把洗茶列为茶艺规范,不少茶艺流程中都把洗茶列为一个必经的环节。
那么,被定性为具有“洗茶”、“醒茶”之用的第一道茶汤究竟能不能喝呢?
这想必是每个爱茶之人都面临过也都思考过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如果将头道茶汤等同于洗茶水的话,那么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洗茶洗的究竟是什么?
据考证,“洗茶”一词始于北宋,一直应用于泡茶饮用程式,至今约近700年历史。
《中国茶叶大辞典》对“洗茶”解释:“洗茶即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
很多人之所以坚持要洗茶,是出于安全和卫生考虑。就像“饭前开水烫碗”一样,虽被证明杀菌效果微弱,但对清除残余洗涤剂还是有点用的,更大的意义是让人吃起来放心点。
那么,洗茶真可以洗去农残?
农药多为脂溶性物质,热水只能溶解和稀释很小部分的量,单靠头道茶洗去“农残”不太可能。而且,有农残与农残超标又是两个概念。
洗茶,可用来洗去杂质和灰尘?
这个说法更适合那些有一定陈放时间的茶叶,如普洱熟茶、千两茶、茯砖茶等黑茶。
头道茶汤里的泡沫是什么,有影响吗?
头道茶汤里往往会出现很多泡沫,有人会纠结于此,其实,这些泡沫是一种叫做“茶皂素”的物质造成的。
茶皂素,具有乳化、分散、发泡、湿润等功能,还具有消炎、镇痛,抗渗透等作用。且茶中的茶皂素含量少,对茶汤的滋味没有实质性影响。
头道茶汤达不到最佳口感,弃之也无妨?
研究表明,茶叶冲泡后,首先浸出的是带有爽鲜味的氨基酸和带有刺激味的生物碱。茶多酚、茶色素和大部分的氨基酸等物质水溶性都很强,也会在第一泡中迅速浸出。
如果是铁观音之类的颗粒茶,或是紧压的茶饼、茶砖等,第一遍茶未完全泡开,未达到最佳品饮状态,可以弃之不饮。而一般的条索形茶,且山场不错的茶,头道茶汤内含物质丰富且滋味不错,弃之就有点可惜了。
从头道茶中“管中窥豹”
头道茶还有窥一斑可知全豹,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作用。作为一款茶的头一道,它隐含的信息量也是很丰富的。
如:头道茶入口后,感受到仓味或异味,说明这款茶的储存环境可能不达标;如果有青味或糊味,可能是工艺上出了问题;茶汤碎渣较多,可能是原料等级不高。
《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写的洗茶“可诱发茶香、茶味”其实是针对后发酵的黑茶。
由于黑茶是久藏茶,长期储藏易积闷味,且多为紧压的茶饼、茶砖,洗茶既可去仓味也促使茶叶泡开。
而以清甜鲜爽取胜的绿茶、黄茶、新白茶,原料本身就青鲜柔嫩,且制作工艺简单,遇热水内含物迅速释放。
乌龙茶和红茶经过揉捻发酵,精华附于茶叶表面,也不需要靠洗茶诱发香气。
武夷岩茶中头道茶汤有“还魂汤”的美称,弃之就显得有点暴殄天物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关于头道茶汤究竟要不要喝依旧是个颇为主观的命题,只希望以上所列能让茶友们更加清晰和坚定自己的判断。
也愿头道茶汤能让你与每款茶的相遇都如初见,而非初出之时便愿此生不再相见。(作者:茶觉,来源:茶香记生活家,图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