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胃作为我们饮食消化的一个重要器官,任何东西吃进去后都得经过它的“腐熟”或消化。吃了再有营养的食物,也得先过它这一关,才能为身体所吸收利用。
胃不好的人,身体是比较容易出状况的,而且一旦胃出现问题,再有吸引力的食物也食之无味。
胃病很常见,但也千变万化,身体健康的人有无限的快乐,胃病缠身的人各有各的痛楚,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有目的地去调理,进行合理科学养胃。
我们常说胃不好,主要有以下两大类症状:
胃寒
胃寒成因:
中医会把胃寒理解为胃部阳气衰弱,胃寒的出现,往往也体现了脾部不健康。
我们理解胃寒,主要与饮食习惯有关,是因为过多食用生冷的食物、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而导致寒邪、寒气凝滞在胃腑,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
常见表现:
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胃里面有了寒气,就会影响到我们食物的消化,从而出现肚子胀、拉肚子等状况。胃寒大多会伴有胃痛,很多人喜欢按着、喜欢温暖,比如用热水袋敷一敷就会轻松很多。
还有些人对于油腻的食物不感兴趣,一吃油腻的食物就有恶心、反胃的感觉,甚至想吐,这也是明显的胃寒表现。
有些胃寒的人,吃什么都感觉没有胃口,吃什么,都吃的很少。
有时候从体型上也可以看出,如果体型很纤瘦,还伴随着脸色苍白、四肢松软无力,常常感觉很疲倦,种种表现,都说明这个人胃寒。
胃热
胃热成因:
胃寒是说胃部受到寒邪入侵,那么胃热则说明胃部受到邪热伤害,有些时候,我们也会把胃热理解为胃火,即胃部上火。
胃热(火),多因吃了太多辛辣煎炸油腻的食物而成,或因心情抑郁,郁而化火、嗜酒成性、过多食用辛辣食物等导致胃热证。
当邪热侵犯到胃部,或者肝部、胆部出现上火,就会影响到胃部健康。
胃热常见表现:
胃热的人,经常会出现嗳腐吞酸、胃部疼痛或有灼热感、伴有口臭或牙龈肿痛、牙疼、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心烦失眠,舌红苔黄、颐肿、面赤、口干口苦、口干不想喝水、脉细数等。
胃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很多人并不在意,甚至有些人胃不舒服时还会坚持饮茶。
很多茶友在生活中也都形成了长期只喝一款茶的习惯,集万千宠爱于一款茶,或者觉得有些茶口感不错,就大量的喝。
但喝多了不仅对身体无益,还可能对肠胃造成伤害,你知道哪些茶不能多喝吗?
菊花茶
一到夏天或秋天比较容易燥热的季节,很多人都想喝杯菊花茶降降火,中医认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菊花茶可以清热解毒,但不宜长期连续饮用,一般一周1-2次为宜。
尤其是体虚、脾虚、胃寒及腹泄者就不建议饮用了!多喝会引起胃部及身体不适。
生普
普洱茶新生茶手工杀青后带有火气,过量饮用会上火,老生茶性平。
生茶由于茶性较强,有胃病或者肠道疾病的,喝生茶比喝熟茶会更易受刺激,造成不适,部分茶气足的普洱茶(包含生普和熟普)也会造成盘气、排气现象。
普洱茶是业界公认对人体益处最多的茶类,普洱熟茶由于渥堆发酵加工,其茶性已经得到缓和并且属于热性茶,所以对于胃寒者较好。
绿茶
绿茶是没有发酵的茶。龙井、碧螺春、毛尖、雀舌等都属于绿茶。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饮用。
有助于人体将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经常吸烟者,喝喝绿茶,可减少尼古丁的伤害作用。
但是绿茶也是诸多茶类中寒性最强的,对于胃寒、胃疼者最不适宜。
白茶
适用人群和绿茶相似,但“绿茶的陈茶是草,白茶的陈茶是宝”,陈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
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得到了一定的氧化发酵,相对而言凉性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可适量饮用,一般每人每天只要5克就足够,老年人不宜太多,新制的白茶胃寒者就不建议饮用了。
黄茶
黄茶为轻发酵茶,制造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加工过程中加了一道闪黄的程序,使茶叶出现“黄叶黄汤”的情况,君山银针、蒙顶白芽、霍山黄芽等都属于黄茶。
黄茶为凉寒茶,对胃部产生影响较大,富含很多的茶碱、茶多酚等成分,能影响胃部的活动,因而胃部不适者不适宜饮用。
凉茶
凉茶是用民间常用复方或单味土产草药煎熬而成的饮料,可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凉茶性寒,对有胃病的人是不适宜的。
凉茶毕竟是药,要注意因人制宜,健康的人长期滥服药性苦寒的凉茶,也易损伤人体阳气和脾胃,过度饮用凉茶轻者脾胃不适,重者会诱发胃肠道疾病。
中医在治脾胃病上,多根据“寒则温之,热则凉之”的原则。
治脾亦不宜不温大热。若热之太过,势必损伤脾阴;治胃亦不宜大凉大寒,如寒之太过,势必损及胃阳,应做到寒温相适,方为高明。
茶再好,再喜欢,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的品饮,不要长期只喝一类茶,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适当的进行调节,可不要得不偿失。(作者:茶姐,来源:茶姐聊茶,图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