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大树茶和台地茶?

  • A+
所属分类:茶百科

如何鉴别大树茶和台地茶?

为保证原料品质,陈升号自2008年起,先后在布朗山老班章、南糯山半坡老寨、勐宋山那卡、古六大茶山易武建设原料初制加工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茶农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合作古茶园面积上万亩,掌控了名优普洱茶产区的核心资源。

我们都知道普洱茶以云南大叶种茶青为原料,依据种植方式与树龄的差异,茶树可分为台地、大树、老树、古树等。树龄越大,价值越高。

台地茶,是指从人工栽培的梯地茶。由于受人为种植、采摘、修剪的影响,这类茶树主干不明显,一级分枝部位变低,种植密度较大,树体生育空间较小,茶菁芽叶细小、叶质较薄、条形较为秀丽,这些特点在长期采摘的密植茶园里尤为明显。

大树茶,指采制于百年以上的古老茶园茶,这些大树茶病虫害少,不需用药防治,也不进行修剪及中耕施肥等管理措施,是一种地道的天然植被大树茶,也可以说是天然有机茶,其产量当然较台地茶低得多了。

对于台地茶和大树茶有什么区别呢?

01.干茶条索

干茶条索的清晰度完整性。

大茶树随着树龄的增加,茶树的发芽率会不断下降;

但相比台地茶树,大茶树可采芽叶单位面积所获得的营养物质会更均衡充足,大茶树生长出的芽头更加自然饱满肥壮。

加之,现阶段大树茶生产还沿用人工揉捻、传统石磨压制,相对台地茶机械化揉捻压制,能使保留更多的芽毫细节,精制后的饼面干茶条索相比之下也会更加清晰完整。

02.叶底

叶底相对来说比干茶更加容易鉴别。

大树茶叶底一般色泽深而均匀,观感鲜活度较高,而台地茶叶底色泽较浅而显花杂,观感光泽度较差。

另外大茶树生长周期长,叶片能积累更多的内含物质,叶片上相对更为厚实肥满。从叶底看叶脉也是一种区分方式。大树茶的叶脉舒展凸起明显,而台茶叶脉本身短细平展。

大树茶叶底质感肥厚,而台地茶叶底质感瘦薄,“肥”与“瘦”之间除了可溶物质差异外,还有纤维素的分布特点。

大树茶叶片中纤维素分布均匀而密集,台地茶叶片中的纤维素则分布散乱而稀疏,只有用手轻轻一捏,感受柔软度和回弹性,就能做出判断。大树茶叶底柔软有韧性,反之台地茶虽较柔软但韧性较差。

03.回甘生津

茶叶中有机酸会促进唾液腺分泌,产生生津效果,儿茶素和糖类物质则会带来明显的回甘感受。通常迅速的回甘和持续不断的生津是作为评价一款好茶的重要因素。

苦涩与回甘生津是紧密联系的,一般来说台地茶苦涩比较重,甚至苦涩会滞口不散,回甘也较短,口感缺少层次。

而大树茶相对苦涩较淡,容易化开,回甘绵长。不过这也要结合茶树生长区域和品种来看,有的品种的大树苦涩也很浓烈,不过一般能快速化开,紧接着会带来强烈的回甘。

台地茶也可能有生津,一般很短暂。大树的生津更加丰富全面,比如舌面生津明显,舌底如鸣泉等。

04.耐泡度

茶叶中含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糖类等多种可溶性物质,一款茶耐泡是内含物质丰富的表现,耐泡度是鉴定大树茶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但是前提是要搞清楚耐泡的标准,已经冲泡到汤色浅淡、没有回甘生津、出水味,就不能算作茶叶冲泡次数了。

另外,一款茶耐泡度和投茶量以及冲泡方法都有一定关系,因此判断耐泡与否需要定量分析。

在同等条件下,大树普遍更耐泡,拿8克投茶量来说,一般可以轻易泡十几泡,而台地茶泡到6、7泡左右就会明显感觉到底蕴不足,10泡之后汤质变薄,出现树叶味和水味。

05.香气

普洱茶的香气内容丰富,包括干茶香、汤香,叶底香,挂杯香,盖碗的盖香等不同层面。判定一款大树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当然其中最有说服力的是汤香和叶底香。一款加工得当的大树茶,在数泡,甚至十几泡之后,茶水中还留有香韵,叶底香也还未消散。

06.茶气

一般所谓的茶气是指喝了茶之后的体感反应,茶气足的表现包括后背发热、发汗,指尖渗汗,身体的通透感、轻松感等等。

更高层次的体验包括经脉的疏通与气血运行。

对照着茶气体感反应,当喝到真正大树茶的时候,你的身体自然会告诉你答案。

其实茶气和树龄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是茶树生长环境、区域小气候、土壤性质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的结果。

一般的百年大树制成茶叶,对比品饮之下茶气体感反应强烈且持续,普通台地茶茶气平庸表现就不言而喻了。(来源:养心斋茶庄,图来源:品购茶网图库)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