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著名饮品,遍销海内外。
可其实,把一片茶叶掰开了揉碎了,里面的内含物其实都差不多,每一杯茶的不同就在于这些元素不同的状态,不同的转化和不同的比例。就好像每个人的天赋都差不多,在成长过程中因为各种不同经历,不同际遇的磨练,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个体。
茶叶中含水分75%,这也就是“4斤鲜叶1斤茶”的科学依据。而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为30%-48%,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茶多酚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等,它们构成了茶叶的品质和滋味。
1.水分(75%~78%)
茶鲜叶的含水量鲜叶老嫩、茶树品种、季节不一,含水量也不同。一般幼嫩芽叶、大叶种,雨季、春季的含水量较高,老叶、中小叶种和旱季、晴天叶含水量较低。
2.茶多酚(占干物质总量的20%~35%)
多酚类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被人们所熟知的有茶多酚、苹果多酚、葡萄多酚等,因其良好的抗氧化功能,被广泛运用在化妆品、药品等领域。
茶多酚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份之一,也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份之一。它含量高、分布广、变化大,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最显著。茶多酚包括儿茶素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以儿茶素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最为重要。研究表明,喝下一杯茶半小时后,血中的抗氧化容量(对抗氧自由基的能力)增加41%-48%,并能在高水平状态持续一个半小时。
多酚类物质是茶叶中水溶性色素的主要部分,是茶汤色泽的主体,也参与干茶色泽的组成;同时,引起茶叶中涩味的主要成分是多酚类化合物及其氧化产物、醛、铁等物质,其中儿茶素类在涩味的呈现里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3.蛋白质(占干物质总量的20%~30%)
茶叶中的蛋白质能溶于水直接被利用的蛋白质含量仅占1%~2%。这部分水溶性蛋白质是形成茶汤滋味的成分之一。
4.氨基酸(占干物质总量的1%~4%)
氨基酸是茶叶鲜爽味的主要贡献者,它不仅在口感上中和了多酚类、咖啡碱的苦涩味,同时也能演化出千遍万化的迷人香气,是高等级茶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叶中的氨基酸以茶氨酸为主,能够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抵抗病毒入侵。同时能够起到镇静作用,改善睡眠,增强小朋友的记忆力。增强智力,对女生经期综合征以及肝脏的排毒都有很好的功效。
茶氨酸的来源除了从茶叶中提取外,还可利用生物合成、化学合成等途径来制取。因为茶氨酸具有降压安神、改善睡眠、促进大脑功能等功效,茶氨酸已用做保健食品和药品原料。
5.生物碱(占干物质总量的2%~5%)
茶叶中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和茶叶碱。咖啡碱具有苦味,叶部最多,茎梗较少,在新梢中随着叶片的老化而下降,夏茶比春茶含量高。
咖啡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具有提神作用。全发酵茶中的咖啡碱与茶色素能够形成络合物,因此其兴奋性较弱。全发酵茶尤其是普洱茶熟茶,经过生物酶氧化和微生物酶转化的作用,茶多酚与茶多糖、蛋白质等很多大分子共价结合形成茶褐素,咖啡碱与茶褐素类物质络合,抑制了咖啡碱的兴奋刺激作用,这也是全发酵茶不影响睡眠的最重要原因。
6.糖类(占干物质总量的20%~25%)
茶叶中的单糖和双糖又称可溶性糖,易溶于水,是组成茶叶滋味的物质之一。
多糖不溶于水,是衡量茶叶老嫩度的重要成分。茶叶嫩度低,多糖含量高;嫩度高,多糖含量低。
7.果胶(占干物质总量的4%)
茶叶中的果胶等物质是糖的代谢产物。果胶的存在有利于茶叶加工过程中手工揉捻成形,且跟茶汤粘稠度等有关。
水溶性果胶是形成茶汤厚度和外形光泽度的主要成分之一。
8.有机酸(占干物质总量的3%)
茶叶中的有机酸是香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已发现茶叶香气成分中有机酸的种类达25种。
9.类脂类(占干物质总量的8%)
茶叶中的类脂类物质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和硫酯等。对形成茶叶香气有着积极作用。类脂类物质在茶树体的原生质中,对进入细胞的物质渗透起着调节作用。
10.色素(占干物质总量的1%)
茶叶中的色素包括脂溶性色素和水溶性色素两部分。
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等。
水溶性色素有黄酮类物质、花青素及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等。
脂溶性色素是形成干茶色泽和叶底色泽的主要成分。
11.芳香物质(占鲜叶总量的0.02%)
茶叶中的芳香物质是指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总称。鲜叶中的芳香物质以醇类化合物为主,低沸点的青叶醇具有强烈的青草气,高沸点的沉香醇、苯乙醇等,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性。
12.维生素类(占干物质总量的0.6%~1%)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类,分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等。维生素A含量较多。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饮茶时不能被吸收利用。
水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3、维生素B5、维生素B11、维生素P和肌醇等。维生素C含量最多,人们通过饮茶可以吸取一定的营养成分。(文章来源:网络,图片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