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到底能不能治病?什么是中国茶疗?

  • A+
所属分类:茶百科

茶到底能不能治病?什么是中国茶疗?

1、什么是中国茶疗

中国茶疗法是指单用一味茶叶组成单方或复方,用沸水冲泡或稍加煎煮后取其汤汁饮用,用以防病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它是以中国传统茶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专门研究茶叶防病治病功效的一种自然疗法。为局限讨论的范围,此处的茶是指山茶科山茶属的茶(Camelliasinensis)的芽及叶,暂时不包括茶籽、茶花及茶树根皮。中国茶疗法只使用茶叶作为药物,并不加入其他配料,而所谓“单方”,是指只使用一种茶品作为药物;所谓“复方”,是指可使用一种以上的茶品配伍,以配合病证的需要。

中国茶疗法以传统茶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是一门独特的学问。传统茶学以茶科学为研究目标,研究种茶、选茶、制茶、泡茶、品茶等方方面面,以冀充分发挥茶叶的色、香、味,形为目的,与茶疗以治疗为目的不同。与传统中医药相比,中国茶疗法只以茶叶入药,茶汤制做以冲泡为主,注重身心并治,形神共养,自成一套选茶、制茶、泡茶及饮茶的操作系统,故又与传统中医药不同。因此,中国茶疗法的知识体系横跨了茶学与医学两个领域,既不能只懂茶不懂医,也不能只懂医不懂茶,二者缺一不可。

2、中国茶疗与西方茶疗的区别

中国茶疗法与西方的花草茶疗法也不同。西方的花草茶疗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自然疗法,以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位浸泡或煎煮成花草茶,作为治病及保健之用。早在古埃及时代,人们已经开始利用花草来薰香及治病的探索。

这些花草茶疗法与中国茶疗法有两个明显的区别。

首先,西方的花草茶所用的草药中极少包含山茶科山茶属的茶叶。这是因为中国茶叶输入西方的时间较晚,西方的饮茶风气是慢慢才开始兴盛起来,对茶叶的功用也仅仅停留于品饮的角色。

第二个区别在于,西方的花草茶的使用是各地民间或医师的长期经验累积而成,往往局限于一处一地的使用,功效比较单一,多为对症的治疗;而中国茶疗法,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方式,以茶叶的性味归经为用药的依据,是对证的治疗。由此可见,西方花草茶疗法与中国茶疗法有很大的差别,除了用药的材料不同,用药所依据的机理也大有不同。

3、传统茶疗与现代茶医学的区别

中国茶疗法与现代的茶医学研究也有所不同。现代茶医学研究是以西方科研方法研究茶叶,研究的对象多为茶叶的单一化学成分,以单一成分应对单一病症进行实验室研究或临床研究。按此方法研究茶叶的结果,多着重从单一茶叶成分的研究出发,进而从茶叶提取相应化合物制成保健品或药品。

中国茶疗法则是以完整的茶叶作为治疗药物,按患者不同的体质及病理变化,从整体观念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证施治,进而选取不同的茶品,使身体达致阴阳调和,袪除疾病。中国茶疗法治一个疾病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茶品;而对于不同的疾病,亦可能选择相同的茶品。

例如:不少西方科研都显示茶有降血糖的效果,但茶的品种很多,其有效性亦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甚至会使患者出现不适的反应,导致患者无法长期服用,影响病情的控制。再者,糖尿病患者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其证候亦表现各异。中国茶疗法可以按其病证的需要,选择适合的茶品,并不断进行调整,使得治疗方案更加精准。

再举一个例子,现代茶医学研究提示茶多酚能治疗心血管疾病,他们的研究多以含茶多酚较多的绿茶作为研究对象,做大样本长时间的人体饮用观察。但对中国茶疗法来说,并不会把茶多酚含量最多的绿茶给所有患心血管疾病的病人饮用,因为不同病人体质不同,病理变化也各异,对于不少寒凝血脉或瘀血内阻的病人,具有温经通脉作用的红茶,比起含茶多酚较多的绿茶,临床效果更加理想,副作用也少些。故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茶的某种成份含量的高低,更应考虑人的因素。

4、中国茶疗的效果如何

说到茶疗,有人说茶叶能治病,有人说茶叶不能治病,在讨论茶疗时必须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明确的回应。

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朝《新修本草》已有茶叶的专门条目:“茗,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苦荼,主下气,消宿食。”

现存最早的茶学专着唐朝陆羽的《茶经》在讨论到茶的用途时也说:“茶之为用,味至寒,…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说明在唐朝时,茶的主要用途是养生疗病。

至于妇孺皆知的明代的中药经典《本草纲目》更记载了茶疗方百余首,内容涉及单方、复方、外用(涂、敷、熏、贴)及茶酒等多种用法。

清代医家用茶治病的范围更加广泛,包扩内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及口齿科、外科及伤科。难怪陈藏器总结道:“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来源:春秋普洱,图来源:南茗佳人)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