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疲顿困乏,泡上一杯清茶,即是小憩休息,也能提神醒脑。
酒足饭饱,泡上一杯清茶,不但生津解腻,还能消食健胃。
现在的人们,大多都有着喝茶的习惯,不论身体的健康需求,还是忙碌之余的休憩消遣,泡茶喝茶,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少不了的一环。
但是,在古代的中国,其实最开始是没有泡茶这样的说法。
煎茶
最开始的茶叶,是做为一种有药用价值的食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通过嚼治吞服或者做成茶羹、茶粥等膳食来进行食用。这时候的人们,对茶的定义,就是食物。
后来,随着到了秦汉年间,人们逐渐学会了把新鲜茶叶做成茶饼,方便运输和贮藏,更为讲究的方法出现了。那就是煎茶。
但这个煎茶,可能和我们理解的字面意思有着不小的出入,因为这时候的煎茶,是要先把茶用小火慢烤,变脆以后又磨成粉,然后再加葱、姜等各种调料,再加水煮开,倒出来饮用。
煮茶
在现在我们看来,完全无法想象这样的汤汁如何能喝下,但是在古代,这其实就是茶叶最早的饮用方法,甚至可以称为最传统的中国饮茶方法。
现在的我们当然喝不下去,在古代却是上流阶层和文人雅士的最爱,甚至,到了隋唐年间,还发展成了一种更为黑暗料理的方法:煮茶。
如果说煎茶你还能喝到点汁水,那么煮茶的话,就是把磨碎的茶叶洒一把盐,再加各种香料,甚至还偶尔加点羊奶洒点孜然什么的直接煮成粥,吃下去。
对的,就是吃。这个时候的喝茶,其实更像是:吃茶。
所以,现在很多人觉得在古代像李白白居易之类的大诗家,一手端茶一手捋须吟诗好不潇洒,其实换个角度,就和现代人左手端碗羊杂汤右手拿着麦克风是一个画风,都是张口一股葱姜味,清新十足。
点茶
好在随着制茶工艺的成熟,蒸青的绿茶越来越普及,终于有人发现不加调料的茶冲泡以后,独特的茶香味还更好喝些。于是,唐末宋初逐渐兴起“点茶法”,到北宋的宋徽宗著书《大观茶论》后,点茶法成为了最为流行的饮茶方式。
什么叫点茶呢,同样也是把茶叶碾成细末放入茶盏,然后陆续倒入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再通过特定手势和节奏向茶盏中注水,配合茶具击打出大量的白色茶沫为止。这个过程中不再加入各种调料,而是专注于形式和激发茶本来的香味,点出的茶汤有点类似现在的抹茶,虽然有点繁琐,但已经有了冲泡的雏形。
泡茶
真正的泡茶,是在明代开始。
因为,明代以前的茶,大多都是以饼茶的形式存在的。不论煮茶、点茶,它们的前提都是需要先把茶叶做成饼,而因为宋朝点茶和斗茶的奢靡之风太重,明太祖朱元璋直接下令“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简单说,就是不许再生产饼茶,只能做成散茶售卖,从此以后,散形茶才成为了茶叶市场的主流,直到今日。
而有了散形茶的存在,以及明朝对斗茶风气的打压,冲泡茶叶来饮用,才逐渐成为了饮茶的主要方式,传承至今。
煎茶、煮茶、点茶、泡茶。茶叶的饮用方式,一直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变迁进行着改变,虽然现代依然有着煎茶、煮茶等存在,但是和古代已经截然不同。除此之外,或许还有些鲜为人知的新奇方式无法一一列举,就等待以后再续吧。(作者:清茶一盏,来源:茶文化,图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