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后为什么要喝茶?(下)

  • A+
所属分类:茶百科

白露后为什么要喝茶?(下)

 

白露习俗

太湖: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

福州:吃龙眼

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

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当地人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老话讲,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有吃了就是补,所以福州人也延续了这一传统习俗。

温州:采“十样白”

浙江温州的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南京:白露茶

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白露茶经泡,且不干涩或味苦,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苏州:食鳗鱼

自白露这个节气起,老苏州会吃些石榴、白果、梨等,养阴润肺;还会吃些鳗鱼(鳗鲡),因为鳗鱼这时最为肥美,当地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

郴州:喝米酒

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待客接人必喝“土酒”。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饮“白露酒”是民间特有传统。其属米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色碧味醇,愈久愈香”“酿可千日,至家而醉”。

白露养生,养气润燥

少吃海鲜。性凉又低温,免脾胃受凉。秋吃早粥,调理脾胃。适宜吃山药、莲子百合粥、山芋粥、红枣糯米粥,银杏鸡丁等,清肺润燥、健脾补肾。

调理饮食,减苦增辛

白露时节,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可多吃一些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或用中药食疗,如西洋参、沙参、杏仁、川贝等。

白露时胃肠气血未充,此时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心肝脾胃;也不宜进食太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

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

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过分贪食寒凉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搓耳泡脚,补养肾气

手脚冰凉、怕冷、乏力等症,肾气不足。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15到30分钟,水没过脚腕,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搓热耳朵能有效补养肾气。

运动调养,动静结合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难得的锻炼身体的好季节。白露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

以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如呼气、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

宁神定志,保持微笑

白露时节,秋气肃杀,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易使人情绪波动。

故秋季养生要调摄精神,保持神志安宁而平和,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同时,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还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气,呼出浊气,加速血脉运行,使心肺的气血调和。(来源:喝茶的学问,图来源:品购茶网图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