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吉噶·康楚仁波切说,“愿望和实际之间的冲突,为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痛苦。放下自我重要感,穿越幻象,以看到真正的自己,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而这正是修行者的道路。”世界人声鼎沸,唯有心灵超脱本然,才能过滤生活材质的“重金属”,隔离妄念,放下自我,回归珑玲的人生面目,素面朝天。
毕淑敏在《素面朝天》中说,“是的,我并不美丽。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我相信不化妆的微笑更加纯洁而美好,我相信不化妆的目光更加坦率而真诚,我相信不化妆的女人更有勇气直面人生。”
无我,是一种境界。人生有“自大”之恶性,降伏自己的傲气,回复生命本源的“无我”之本善,心境便得到提升。一杯茶,始终是复活在一场生活中的,它是家的温馨,它是友的倾诉,它是情的流动,它是心的修行。素杯,空远,无我,又意味深长。
年复一年,从一颗种子到一棵树,再到一片茶叶,成为饮品。生生不息,从一个时空到一杯茶,再到一种精神,成为境界。小小的茶叶,大大的世界,你若懂茶,便会止语,你若爱茶,便会悦纳,你若敬茶,便会无怨。茶有道,心无界。一盏甘露拂客尘,两袖清风返璞归。中国禅茶,闪耀睿智,明思修哲,无我为贵。
当心灵无我地融入时空,看似一无所得,但却拥有思想的广阔无垠。净杯,空杯,清心,欢喜,起落是朴盏,悲喜是滋味。手中茶,是时光,口中茶,是味道,心中茶,是人生。你曾幻念,远古的禅意美丽一个梦,而今品悟,面前的禅茶美丽了一个人生。
生命有四个阶段,童年时崇拜认识的世界,青年时崇拜激进的世界,中年时崇拜信仰的世界,暮年时崇拜平静的世界。这个过程,也是从“自我”到“无我”的过渡。从“渴求”到“放下”的精减,从“担忧”到“无畏”的成长。
八月收到同学珍贵的茶礼,带在身边,在深秋开启品饮。老树茶之凤凰单丛,薄瓷小杯,茶汤浅黄,茶香满室,香远溢清,此间闲啜,胜似甘露,世间情谊,最为渊长,心衷念念,茶思缕缕。传统文化茶之道,以茶为媒,海内存知己,以茶为道,谈笑有鸿儒,以茶为贵,心底驻品位。
喝着这杯茶,想起子綦静坐时说,“今天我把我丢掉了……天籁虽然有万般不同,但使它们发生和停息的都是出于自身。”人生是自己的,摒除追逐,使自己的心声成为天籁,要不断修行,达到无我之境,心涯也就自由,不受疆界束缚。喝茶,也就是静下来,慢下来,无分别心,无得失心,无计较心,无我之境,得心之道。
茶是中国人的国饮,从茶的食用、药用,到饮用、品茶,使品茶走上了艺术化的道路。它是有规律有礼仪有形式的,茶艺体现出人们的生活文化。无论是认识茶,冲泡茶,还是茶保健。茶道,不是器雅或外界的美,而是心的轻盈。最后讲究的是性惰的陶冶,生活的享受。心灵要进入无我之境,才能收到怡达欣喜的情感。
一切从容,缓缓,一切随缘,悠悠。心里烦躁,杯中即见浮尘,心里无我,壶中即见清净。少一点执念,品茶自悠然。纵有三千烦恼,不如拈花一笑。就算心比天高,怎比琴瑟逍遥。当你放松,身心祥和,一方小院一卷书,一场秋声一个我,观照自心观瞬息,听闻清欢听此生。(作者:蝶儿,来源:teamasters,图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