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1、目的不同
喝茶和品茶最大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目的不同。喝茶的主要目的是解渴,为了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在口渴难忍时,用来补充人体水分的不足,把茶当作“过路的水”。
2、方式不同
喝茶与品茶的方式也不同。喝茶一般是天气炎热用来消暑解渴,或者在田间劳动、剧烈运动后通过喝茶来解渴,通常采用大口急饮、快咽的方式,首要的是用来补充水分。而品茶,主要目的在于精神愉悦,所以在品饮场所,必须创造出一种文化意境。通常三两知己,围桌而坐,以休闲心态去饮茶。
3、讲究不同
喝茶如同喝水,只要充足的茶水来解渴,能够补充到体内流失的水分就可以了。
4、对环境要求不同
喝茶与品茶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喝茶不追求环境的高雅,不要求茶叶的质量、茶具配置以及茶水的选择,只要能达到饮茶的卫生标准就可以了。而品茶,茶要优质,具要精致,水要美泉,周围环境最好要有诗情画意。
品茶的程序
一、审茶
审茶是指在冲泡茶叶前,先审看茶叶的种类和品质,再相应不同的茶,选用不同的水温和沏、冲、泡、煮的方法。
二、观茶
观茶是指观看茶叶冲泡后舒展的形态与茶汤呈现出来的颜色。
三、品茶
品茶主要是嗅茶的香味与品尝茶汤的滋味。好茶的香气是芬芳怡人,自然、纯正、无异味的,闻之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喝茶大家就随着自己的喜好就好,那该如何品茶呢?
茶人黄贤庚说:“品茶这玩艺,如今很盛行,文章不少,说法时常见新。悟性高者,辨茶之高低,八九不离十;修行低者,喝了几十年的当地茶,还是分不清优劣,似乎有点愧对做茶人;有的则是爱高谈阔论,玄乎其玄,把人搞的一头雾水。”
其实,茶是可以感知的,不论看什么茶,都离不开“八个因子”,主要又在滋味、香气上。但是事物总是相辅相成,工艺到位的茶,一般说来,叶底、汤色、外形、色泽是不错的,滋味、香气自然也较佳,做得差的茶,则反之。这是对同种茶类的茶品而言,否则不可比。曾见不少老茶师品茶时,闻盖、啜水再三后,总是要细看叶底,然后静思一会,才发表看法,或许,这就有其中的道理吧。
品茶有如听戏。君不见旧时一些老戏迷看戏时,常是闭着双眼,摇头晃脑,手轻敲椅子扶手打节拍,言之“听戏”。悠哉,悠哉,听的是个“韵”。喝好茶时,也可仿作看戏,不要直盯着茶,不要连着咕噜猛灌。茶汤下喉、气息入鼻后,要静心闭目回味回味,才可悟出其中消息。这叫作“人在局中,思在局外”。
比如,有的老白茶入口感觉有点苦、涩,但是稍停一会,苦涩就化掉了,转为甘甜,甚至生津,这当是好茶。如果一直喝它,就感觉不出来了。
品茶又似赏画。有的佳作简约几笔,画中有大片空间,曰“留白”,给人以清新、空灵感觉,可以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效果。品茶时也要有个“过渡”,给感观以空间,让人以体味回顾,一泡茶的优缺点才会被感觉出来。
比如,有的白茶闻起来香气不错,舌尖上也有甜味,一直喝感觉还挺好。但是停喝后,舌面感到不爽快、喉头会发干,这种也许是工艺不到位的茶。
所以,喝茶时,心要静,不要连着喝茶或讲话,要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感悟;泡茶人,也不要不停地给品茶人斟茶,要给品者有回味的时间。
以传统白茶制作工艺为例,萎凋有“看茶(青)做茶(青),看天做茶”之“秘诀”;品茶也讲究观、闻、啜、悟之功夫。
如果大家都能够真正的静下心来认真的读几本茶书,细细的品味几泡茶,那许多的问题也许就游刃而解了。希望我们的浮躁终有一天能够被时光冲刷去,沉淀下可贵的本真,达到“品茶品味品人生,融山融水融天下”的境界。(来源:白茶时间,图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