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云茶新闻
2019年8月25日,由云南省农业科学茶叶研究所何青元所长,在昆明就云南茶树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
![]() 茶叶是云南的传统优势产业,是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大产业。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成立于1938年,是云南茶叶研究唯一的省级专业科研机构,是国家大叶种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心,是中国普洱茶研究基地。
建所以来,云南省茶叶所在茶树资源、新品种选育、茶树栽培与植保及茶叶加工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累计完成300多项科研项目,获各类科技成果奖60余项次,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26项;
获专利授权2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
![]() 云南省茶叶所是云南茶树良种诞生的摇篮;
自1976年开始,立足云南丰富的茶树资源优势,针对云南茶叶产区自然生态条件,开展优异茶树新品种的选育科技攻关,40年来,通过茶树种质资源发掘创新,育成了3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过国家审定和云南省审定的茶叶新品种,占全省无性系良种种植面积近90%,应用面积超200万亩(2018年全省茶园总面积630万亩);
申报认定的国家有性系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应用面积210万亩,占全省三分之一。
选育和推广茶叶良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云南茶叶新品种的选育和大规模推广应用为云茶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 1.育成全世界第一个大叶茶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
云抗10号抗寒、抗旱、抗病,适应性广,在云南普洱、临沧、保山、红河等茶区,推广应用面积180多万亩,成为云南省第一大茶叶当家品种,占全省茶叶种植面积的近三分之一。
![]() 2.育成全国第一个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的特异茶树品种——紫娟
该品种紫芽、紫叶、紫茎(三紫),独特的花青素成分达3.55%,降血压、降血脂作用显著、保健功效独特,成为全世界种植面积最广的特异品种,已被世界各产茶国引种示范了30余万亩。
![]() 3.育成普洱茶专用品种——云茶普蕊、云抗37号:
滋味醇厚,香韵独特,耐久贮存。
茶多酚36%以上,咖啡碱4%以上,水浸出物50%以上——经久耐泡,品饮价值高,是普洱茶中的上品!
![]() 选育出的“佛香3号”、“云茶春韵”、“云茶红1号”等杂交新品种,可抵御零下10℃的低温和冰雪天气,已在海拔2500米海拔段建立了5万亩高寒山区茶园(永平县博南山)。
![]() 澜沧江沿岸最北端茶园区——海拔2500米的茶园
4.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我所贮备了丰富而优异茶树种质资源
已从世界各地收集保存茶组植物28个种、3个变种和7种非茶组植物的各类茶资源2560份,包括有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近缘种等茶树资源;是我国大叶茶树种质资源保存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活体保存中心,是世界最大的茶树种质资源圃。
已筛选出特异茶树种质资源40多份,其中:EGCG(脂型儿茶素)>8%的材料10份;茶多酚含量>30%的材料20份;氨基酸含量>4%的材料10份。
选育出只开花不结实的特异新品种和种质-云茶异蕊。
![]() 目前,我们在茶树系统育种、杂交基础上已建立了茶叶分子辅助育种技术体系。
![]() 在茶叶新品种选育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云茶产业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
采用药用经济植物灯台树、诃子、木姜子等建立多树种茶园人工生态系统,为有机生态茶园的建立提供集成模式,形成了云南有机茶园建设的规范技术,推广应用100余万亩,获有机认证和转换证的达60万亩。
![]() 茶叶加工创新研发硕果累累。
数十年来,云南省茶叶所专注于大叶茶加工工艺创新研究,经历了早期的木制手推揉茶机、手摇采茶机及手电两用槽式连续杀青机研发,到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的红茶、绿茶和普洱茶自动化生产线研发。
研制出的“滇红金针”、“佛香茶”、“普洱茶”等50多个名优茶产品,多次荣获国家和省级茶叶博览会金奖。支撑云茶科技,成果显著获植物新品种权6个;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登记)品种34个。
![]() 制订规程和标准10余个,出版专著20余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余项。
![]() 笃耕云岭,致惠民生;为打造世界一流茶叶绿色食品牌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