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云茶新闻
6月27日,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媒体行的记者们来到了景迈山古茶林。
![]() 上山采茶的景迈村姑娘。记者 郭丽 摄
刚下车,媒体行的记者们正好遇到了上山采茶的景迈村姑娘,在同行的路上,记者发现这支采茶的队伍有傣族、哈尼族、布朗族、佤族和汉族,这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采茶队伍用汉语有说有笑地拉着家常,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与绿油油的的古茶树相互衬映,伴随着山间的鸟叫声,俨然是一幅民族团结欣欣向荣的画面。
![]() 上山采茶的景迈村姑娘。记者 郭丽 摄
“这个茶叶叫螃蟹脚,可以卖到上千元一斤,现在可不多见了。”一位年长的佤族采茶妇女边采茶边对身边的傣族采茶姑娘说道。
在与采茶姑娘的聊天中,记者了解到景迈村现在主要居住着布朗、傣、哈尼、佤4个世居民族,至今仍然保存着语言、风俗、节庆、祭祀等民族文化传统。
![]() 上山采茶的景迈村姑娘。记者 郭丽 摄
澜沧县惠民镇景迈村党支部副书记方云新向记者们介绍,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缩影,是传承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最重要的实物载体,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气息和自然人文底蕴独一无二,是挖掘古茶文化的基因库和活化石,是澜沧乃至普洱市茶产业开发和茶文化旅游的重要窗口,对研究中国茶叶发展史、古代茶树农艺、茶叶与民族的关系、古代茶叶规模种植经营、古代茶叶贸易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 记者们采访澜沧县惠民镇景迈村党支部副书记方云新。郭丽 摄
据了解,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种植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突出普遍价值最高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栽培型古茶树数量最多、面积最大、茶树个体年龄相对较长、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被世界茶文化研究学者誉为人类最早开发利用茶叶的“茶树自然博物馆”“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茶叶天然林下种植方式的起源地”。
云南网记者 郭丽 实习记者 黄磨西
原文标题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绿色发展看普洱】景迈山古茶林:见证着边疆少数民族团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