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陈远,来自云南石屏,毕业于云南农大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后在上海,浙江沿海一带工作,从事六大茶类销售培训工作。十年不忘喜欢普洱茶的初心,最终又回到普洱茶的世界来专注普洱茶学习。普洱茶博大精深,《普洱茶1001夜》不断完善资料分享给大家,做到通俗易懂,衷心希望能为喜欢普洱茶的朋友带来一点福音。
《普洱茶1001夜》第127天:普洱茶的历史故事价值
如是要看历史,可以写好几本书。作为一般爱好者,固然不需要深入研究,但大概了解普洱茶的发展史,非常有助于我们对茶叶品质的理解和对价值的独立判断,后者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尤为重要。
普洱茶的发展和政治密切相关,我们不妨对照着年代、重要史实来理解它的时代面貌。
1.东汉以前:萌芽期
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热带和亚热带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他们的食物来源偏重于采集业,这使得他们对大自然中各种植物,包括茶的认识较为深刻。秦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此时便开始有了文字纪录。
据罗平、师宗县志考证,大约2100年前,当地已进行了野生茶树人工驯化栽培。另据傣文记载,在东汉时期,云南已有茶树栽培。
2.三国时期:与经济同步发展
当时,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南中部分奴隶主贵族据地自雄,诸葛亮为了“北伐中原”,亲率大军,五月渡泸(今金沙江),平定南中,并调整郡县建置,团结少数民族上层,发展云南经济。其中种植茶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有无数诸葛亮与普洱茶的传说留传至今,比如:
传说一:关于古六大茶山,《普洱府志》中有着一段纯系传说的记载:“旧时武侯遍游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芒于莽芝,埋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因此名其山。”
传说二:相传基诺族祖先是随诸葛亮南征而来,因途中好喝酒贪睡而被“丢落”,后来附会成“攸乐”这个地名。诸葛亮不肯收留掉队的基诺人,便教他们种植茶树,按他的孔明帽建造竹楼。
传说三:云南茶区的广大茶农都尊奉诸葛亮为“茶祖”,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日诸葛亮生日那天,有的村寨还要举行“茶祖会”,祭拜茶祖诸葛亮,祭拜属于“武侯遗种”的古茶树,祈求茶叶丰收、茶山繁荣、茶农平安。
传说虽不可尽信,但三国时期云南茶业发达却是有了相当的依据。
诸葛武侯
3.唐朝:作为当地物产之一,自产自销
陆羽在茶经中虽未提及普洱茶,推断是由于当时云南属南诏国,并不在唐朝版图内,而比陆羽晚几十年的樊绰则在《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
这段文字几乎成为研究普洱者之必引用。樊绰在安南(今越南河内)经略使任上,奉命对南诏国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搜集大师资料,并在参考前人著作(主要是袁滋《云南记》)的基础上,写成《蛮书》。
无论是作为西川节度使出使南诏国的袁滋,还是作为安南经略使的樊绰,即使带有大国的傲慢偏见,但从成书目的来看,其严谨程度是相对高的。
4.宋至元:空白期
先前统治云南的南诏国被大理所取代,仍独立于中央。至元世祖忽必烈灭大理,云南三百年割据局面结束,重新划归中央统治。元朝在此设行省,用当地贵族上层统治云南,采土司制度,将比如今西双版纳更大的区域划归为“车里军民总管府”管辖。此间兵戈不断,关于滇茶的纪录很少得见。
5.明朝:“普耳茶”首现,销量可观,流通全省
明朝继承元朝的政策仍然采用土司制度,并将“车里军民总管府”改称为“车里宣慰司”。
此时出现了“普洱茶”的最早记录:
万历《云南通志》:车里之普耳,此处产茶,有车里一头目居之。
谢肇淛《滇略》: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普洱茶内销量在天启年间(1621-1627年)已达到四百担左右。一般有两种观点,一是“普耳”为集散地、一是“普耳”为产地。不管是哪种观点,云南产茶已经明确无误,并且已经由唐代的“散收,无采造法”发展到“蒸而成团”了,当为绿茶加上了后续的紧压工艺。便于贮藏与运输,为清代的普洱茶大力发展奠定了可能性。
接下来就是惊心动魄的雍正时期“改土归流”了,我们下期再讲。
主要参考书目:
《云南普洱茶》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周红杰,2004年3月版
《古六大茶山》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美术出版社詹英佩,2008年3月第1版
特此鸣谢:本图文由《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供稿,版权与本网无关。
《普洱茶1001夜》第122天:民族种茶主题周!布朗族特殊的喝茶方式,最值得挖掘的故事
《普洱茶1001夜》第123天:民族种茶主题周!到底有哪些民族在种茶?
《普洱茶1001夜》第124天:民族种茶主题周!傣族人民种茶的传说,你听说过吗?
《普洱茶1001夜》第125天:民族种茶主题周!拉祜族种茶的故事
《普洱茶1001夜》第126天:民族种茶主题周!普洱茶祖先的各种版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