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1001夜》第123天:民族种茶主题周!到底有哪些民族在种茶?

  • A+
所属分类:行业新闻

《普洱茶1001夜》第123天:民族种茶主题周!到底有哪些民族在种茶?

 图为《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本图由作者提供)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陈远,来自云南石屏,毕业于云南农大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后在上海,浙江沿海一带工作,从事六大茶类销售培训工作。十年不忘喜欢普洱茶的初心,最终又回到普洱茶的世界来专注普洱茶学习。普洱茶博大精深,《普洱茶1001夜》不断完善资料分享给大家,做到通俗易懂,衷心希望能为喜欢普洱茶的朋友带来一点福音。   

《普洱茶1001夜》第123天:民族种茶主题周!到底有哪些民族在种茶?

有关民族种茶的历史文字,并不是很多,历史总是让人容易忘记,我们从不同区域,不同地方文献中可以查阅到一些资料,比如云南澜沧江流域的普洱、西双版纳、临沧一带是世界公认的茶的发源地,被称为世界茶源。那里先祖们种下了无数的古树茶林,这里还保存着大量的野生茶树和野生茶树群落。有镇沅千家寨大约2700年的野生古茶树,有勐海巴达1700年野生古茶树,有临沧勐库大雪山野生茶树群落等。在临沧的凤庆、云县,普洱的景东等地保存着不少驯化型大茶树,有的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澜沧邦崴1800年的古茶树被鉴定为过渡型茶树。这棵茶树的发现,解决了争议一个世纪的问题,茶源的产地在中国还是印度的问题,最终还是因为这棵茶树的发现而定了结论,在南糯山古茶园里有鉴定为800多年的栽培型古茶树。在普洱茶的原产区还保存了古茶园,其中澜沧景迈古茶园面积超过10000亩。

云南布朗族的祖先称为濮人,是中国公认的最早驯化、栽培茶树的民族,也是最早制茶的民族。根据景迈山缅寺傣文记载,景迈山1300年前已经有茶园,而最新的说法是在缅甸找到了新的资料证明景迈种茶已经有1800年。这些丰富的实物资料在证明普洱茶原产区是世界茶源、证明普洱茶有悠久的历史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喝得到的千年普洱。这些上千年的古茶树、古茶园经历了千年的风霜,积攒了千年的能量和灵气,当我们去寻找这些千年古茶,甚至有幸喝到这样的千年古茶的时候,它的千年能量和灵气似乎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穿越千年的时空,去仰视普洱茶的千年历史,去领略生命的真谛。

“古六大茶山”是云南最早产茶而最早被史料记载的茶山,但唐代《蛮书》记载为“银生城界”,故而普遍被误解为景东,它实际是指银生城与车里交界(车里界)附近。因为明代李元阳《云南通志》载:“由景东历者乐甸行一日至镇沅府;又行三日始达车里宣慰司界;行二日至车里之普洱,此处产茶……其山为孔明寄箭处,又有孔明碑,苔泐莫辨字矣。”也就是他亲自“由景东历者乐甸”到“车里界”都只字未提“茶”,直到入普洱境才说“产茶”,但产在“孔明山”附近的“六大茶山”。

为了便于让众人直观地了解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特将率先提出“濮人先种茶”这观点的云南茶科所首任所长蒋铨,于1957年考查“古六大茶山”记录整理的《古“六大茶山”访问记》内容中,涉及当时遗留的种茶村寨民族之内容,以及倚邦末代土司曹仲益遗留的有关茶山民族内容,摘录如下:

《普洱茶1001夜》第123天:民族种茶主题周!到底有哪些民族在种茶?

1、曹仲益《倚邦茶山历史及传说回忆录》:“倚邦的民族,现称为本人族,原是汉族在当地对本地人的称呼,实则用自己语言称为握牛族。…后来用汉话代替了握牛语言,如今只会讲汉话,不会讲握牛话了。”另外,他还列出了“基诺克族”

2、莽枝原住民族:蒋铨《古“六大茶山访问记·革登》:“全乡有大注子、龙都(竜朵)、阿六寨、杨(秧)林、勐(莽)芝大寨、红土坡、勐野及董家寨。这几个寨子均本人和汉族杂居区,另外还有笀乌(曼武)为本人族,鸡怪山为攸乐族,曼娃(瓦)为攸乐和汉族杂居寨,江西碗(弯)为汉族寨。三、四两乡茶园过去已全部荒芜”。

3、曼砖乡原住民族:蒋铨《古“六大茶山访问记·蛮砖》:“蛮砖乡有蛮砖(本人,汉)、磨练(本人)、新曼攻(汉,本人)、落水洞(香堂)、八总寨(本人、汉)、小曼弄(竜)(本人、汉)、康郎寨(本人,汉)、曼欠(迁)(香堂)、曼林河(傣)、蕨蕨岭(香堂)、南侬寨(本人,汉)、南侬坝(傣)。”

注:傣寨、瑶寨不产茶。

4、蛮砖山曼林乡原住民族:蒋铨《古“六大茶山访问记·曼撒》:“曼林乡有曼林(汉,本人)、高山(香堂)、瓦弄(竜)(本人,汉)、保定寨(本人)、曼喷弄(傣)。除曼喷弄无茶外,其他各寨都产茶。茶叶运往易武销售。”

5、倚邦乡原住民族:蒋铨《古“六大茶山访问记·倚邦》:“倚邦乡包括嶍崆寨(本人)、架布寨(香堂,实际入赘本人寨)、背阴山(香堂,实际香堂入本人寨)、曼松寨(香堂,实际香堂入本人寨)、曼昆(桂)山(香堂,香堂入本人寨)、大桥头(本人)、麻栗树(本人)、细要子(本人、汉)、龙宫河(本人,汉)、空心树(本人、汉)、三家村(汉)、龙家寨(本人)及倚邦街(本人、汉)。”

6、易武乡原住民族:蒋铨《古“六大茶山访问记·易武》:“易武乡包括易武街(汉)、黄家小寨(汉)和磨练(本人、汉、爱尼)。全乡共103户。

7、曼腊原住民族:蒋铨《古“六大茶山访问记》:“杨家寨(汉,爱尼)、滥田(瑶)、丁家寨(瑶)、曼撒街(汉)、黄竹蓬(爱尼)其中滥田、丁家寨不产茶,产茶最多为杨家寨。”

8、易田原住民族:蒋铨《古“六大茶山访问记·曼撒》:“易田乡包括大梁子(登国族)、易壁(汉、爱尼、登国、香堂)洒代(香堂)、窝拖寨(瑶)、老普寨(汉)、大竹林(香堂)、黄家酒房(汉)、老黄寨(香堂)、老何寨(汉)。”

注:登国族也是“本人”

9、蒋铨《古“六大茶山访问记·曼撒》:“徐家梁子及张家弯老人都谈:‘茶树在石屏(汉)人未来前就有了,是本人族栽的。”蒋铨《古“六大茶山访问记·易武乡》:“茶商李渭川讲:‘乾隆年以前的茶树系本人族所栽,石屏汉族于乾隆年间来易武后大栽茶树同治年间产量大增,到光绪初年仅易武就产茶5000多担(折计75000老斤)。”

因攸乐茶山几乎全是攸乐(基诺)族,就无须罗列。

另外,需提醒的是:

1、文中的“乡”不是今“乡镇”机构,是村委会。

2、“哀牢”是“安乐”的讹音;“攸乐”应是“安乐”的别音。

3、《文献通考·四裔考》:“赤口濮……黑僰濮,在永昌西南……诸濮与哀牢地相接,故附之。”

4、范晔《后汉书·哀牢传》所载“建武二十七年,贤粟等遂率种人户二千七百七十,口万七千六百五十九,诣越嶲太守郑鸿降,求内属,光武封贤粟等为君长,自是岁岁来朝贡。”

该书又载:“永平十二年,哀牢王柳貌遣子率种人内属。其称邑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可见“哀牢族”人口之众,由此可知其逐渐散居种茶范围之大。

5、历经上千年的世事变幻,在各民族交融中,除各族相互影响,尤其受汉文化或其他统治民族文化的影响,早期附入华夏或杂入其他民族区域的该民族,早已异化或融入其他民族。比如原为“本人”寨,彝族杂入较多,杂入时间长,就全寨逐步变彝族;汉族杂入多,杂入时间长,就全寨逐步变汉族。

6.近代史以来,易武茶区是涌入了很多石屏人,汉族居多,去种茶,制作茶叶,贩卖茶叶,如今的号级茶,同庆号,宋聘号也是那时创建的。这个历史对普洱茶的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种植茶叶的民族历史还需要不断的去挖掘,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工程,有待爱好茶叶者,文学爱好者不断挖掘出来分享给到大家。 

特此鸣谢:本图文由《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供稿,版权与本网无关。

【《普洱茶1001夜》更多内容推荐】

《普洱茶1001夜》第115天:普洱茶品牌主题周!市场上比较有名的普洱茶品牌30强

《普洱茶1001夜》第116天:三大茶区的几家龙头茶企简介

《普洱茶1001夜》第117天:普洱茶品牌主题周!中茶的故事

《普洱茶1001夜》第118天:普洱茶品牌主题周!澜沧古茶的故事

《普洱茶1001夜》第119天:国营茶厂都去哪儿了?

《普洱茶1001夜》第120天:普洱茶品牌主题周!普洱茶品牌少,中小公司趣味多

《普洱茶1001夜》第121天:民族种茶主题周!种茶始祖的故事有哪些?

《普洱茶1001夜》第122天:民族种茶主题周!布朗族特殊的喝茶方式,最值得挖掘的故事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