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陈远,来自云南石屏,毕业于云南农大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后在上海,浙江沿海一带工作,从事六大茶类销售培训工作。十年不忘喜欢普洱茶的初心,最终又回到普洱茶的世界来专注普洱茶学习。普洱茶博大精深,《普洱茶1001夜》不断完善资料分享给大家,做到通俗易懂,衷心希望能为喜欢普洱茶的朋友带来一点福音。
绿色“茶”字,表达“对自然与健康的向往和追求”;红色“中”字象征生机勃勃的中华大地及“金色中华,精品中茶”的产品定位和追求,蕴含了中茶“根植中华大地,奉献自然与健康”的理念。“茶”字笔划平直,“中”圆润有流动感,“茶”居中而“中”在外,寓意“刚正平直,流转自如”的人文传统;“中”字互相连接成齿轮状,意指传统茶叶的现代化,并蕴意“中华茶文化,饮誉世界、弘扬八方”。
我与普洱茶的那点事儿,乐趣无穷。一杯普洱,一份健康一个中茶故事。
我喜欢喝茶,是从小的习惯。家里总是有些云雾茶,父母买来待客用,那时觉得茶太苦,所以加些白糖,在夏季还会放入冰箱适当冰冻一段期间,这样一来自制冰绿茶就出现了,特别喜欢,因为能解暑,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不觉,茶汤里不见了白糖,不仅没有了糖水,而起喝茶的浓度也逐渐变浓了,也许是体会到了生活的不容易吧!后来接触到普洱茶,慢慢的喜欢喝普洱茶,特别是那种醇香浓郁的熟茶,那是2007年去上大学的第一年,最开始接触的熟茶是澜沧古茶0081熟茶,后来就是大益茶的7572熟茶,最后才是中茶的7581砖熟茶,不知道什么开始生茶和熟茶都喜欢上了,一杯茶一辈子的故事就此展开了,一杯普洱在手,茶香袅袅升腾,饮着茶水,嗅着香气,感觉无比惬意舒服。
我爱旅游,喜欢在随意的时间,可以尽情挥洒属于我的自由,洒脱地游遍祖国大江南北,特别是江南水乡古镇最为喜欢,欣赏旖旎风光,特别是在上海工作那段时光。周末总是去到了杭州,苏州去发呆,看书,欣赏江南水乡的地理人文文化,旅途中,可以没有同伴,的确也没有同伴,可以坐动车或者坐长途汽车,可以忍耐道路颠簸沿途没有什么好的景致,但是,唯有一样不可缺少,那就是要有普洱的陪伴,饮着茶水,我才感觉踏实与放松,心情大好。
茶如一位韵味十足的姑娘,香气扑鼻,让我一见倾心。茶是我的莫逆之交,魅力无穷,我到了非茶不喝的地步,简直有点嗜茶如命,不喝茶,觉得就没精神,吃什么喝什么也没有感觉。所以,坐在远行的车内,带上足够的普洱,泡上一杯茶,感觉是那么温暖而祥和,熟悉的味道,弥漫的茶香,使我满足而身心愉悦,状态良好。浏览窗外的景色,呷一口苦涩过后淡淡清香的茶水,唇齿留香。路途漫漫,茶发挥着提神助消化的作用,有着茶水的滋润,我不会口干舌燥,亦不会上火嗓子疼,茶水细细的调理滋养我,使我神清气爽,精力充沛,旅途愉悦。
浏览美景,我也会带上与我朝夕相处的大茶杯,时不时喝上一口。大快朵颐的餐后,沏上热气腾腾的一杯普洱,舒服而自在。夜晚下榻宾馆,更是会在手边放一杯茶水,夜阑人静的时刻,慢慢品茶,悠然自得,随意惬意,别有一番味道。饮茶可以消除旅途劳顿,放松身心。一天的旅行后,独享一段宁静的时光,放松一下,泡一杯清茶,听一首舒缓的的音乐,看一本心仪的书,或者回味一下看过的风景,间隙里,喝一口茶,和茶水诉说心事,悠哉悠哉,胜似神仙。
行遍万水千山,茶香常伴身畔。美景与普洱,陪我走过滚滚红尘,度过青春年华,疾驰的车上,寂寞旅途中,抑或温馨的家里,那飘散而至的一缕茶香,是那么熟悉和难忘。生活中,不可一日无茶,有茶的日子才有滋有味,怡然雅致。普洱是我的至爱,难舍难分,亲密无间。行一段路程,品一杯普洱,茶香四溢的旅程,充满快乐和舒适。有温润普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生活。哪里有普洱茶哪里就有幸福。
中茶在勐海的地位
茶生于天地之间,采天地之灵气,汲日月之精华,茶里藏河,茶中有山。古往今来,季节更迭,花开花落,唯有一缕茶香飘过,让繁花似梦最终回归平静。都说高山云雾出名茶,这就不得不提茶的福地“勐海”。
勐海是世界茶树的发祥地之一,是普洱茶的故乡。勐海种茶的历史距今已有1700多年,山山有树,村村有茶,连绵起伏,茶香四溢,地因茶而名。在唐代,勐海所产之茶已远销西藏;清代,普洱茶已成为贡茶,勐海所产茶叶一直在中国茶史,乃至世界茶史上书写着茶文化传奇,尽显茶的本真。追溯勐海的茶业发展,中茶与勐海茶在乱世之中,结下了很深的渊源。中茶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央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专业总公司,也是中国茶叶行业中的重要企业。在茶业发展的长河中,中茶和勐海茶彼此都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如今,中茶即将王者归来,与勐海茶再续辉煌,它们之间的这份茶缘得从中茶与勐海的前世故事讲起………
中茶与勐海的前世因缘
古时勐海是云南的一个县,这里有成片的古茶林,1910年清政府平定了土司间的内讧后,由汉族商人在勐海开设了勐海历史上的第一个茶庄,在此期间,勐海的茶开始经缅甸、印度进入西藏,很多人也在这一期间来到勐海设立茶庄,将茶叶销售出境。
这一时期的中茶主要做的是内地产茶区的茶,当时主要以红茶为主,后来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被迫开拓了西南五省的茶叶市场,为了开发出能出口的茶叶,1938年底中茶决定到云南建厂,并成立了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1939年,刚成立不久的云南中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派范和钧、张石诚两位先生来到勐海(当时叫佛海),调查茶叶销售情况。由于自清末民初以来,勐海成为了普洱茶的最大集散加工中心,在此背景下,勐海也受到了中茶公司的关注,以此缘起,于次年,“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佛海实验茶厂”正式成立,范和钧任厂长,从这时候开始,世界第一座现代化茶厂在勐海诞生了。
范和钧和佛海茶厂
在当时那种战争一触即发的动荡年代,由于日军攻入缅甸,佛海茶叶出境通道被阻,同时佛海又遭到日军的轰炸,在此情况下,除了几个人留守佛海外,大部分员工都被撤退。这一期间,中茶主要在佛海的茶叶生产以高档白茶加工为主,历经几年,直至1951年,省茶司终于开始筹备恢复佛海茶叶的生产,并于1952年正式开工生产,并把公司名称定为“中国茶叶公司佛海茶厂”。1951年12月,中国茶叶总公司“中茶”牌商标注册成功,随后并要求全国国营茶厂统一使用此商标。1952年正式开工生产的佛海茶厂生产的产品除藏销茶品外,都使用中茶牌商标。1953年,茶厂又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西双版纳茶厂”,同年接管了主要生产红茶的南糯山茶厂。之后几十年间,中茶和勐海的茶厂又历经了几次厂名变更,生产的茶叶也由起初单一的茶品逐年增多。
在改革开放初期,茶叶属于国家管控,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勐海茶厂作为省茶司(今中茶云南前身)的下属单位,产品的生产一般都是由省茶司下达指令性生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勐海茶厂、昆明茶厂、凤庆茶厂都属于省公司下属茶厂,生产指令都是由省公司下达。
中茶携手勐海王者回归共创今生辉煌
从1940年茶厂的建成,以及一连串重要事件的迅速发展,让勐海茶在中茶公司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分量,时空的转换,历史的嬗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兴盛与沉浮,这种生命中的相遇相知,揭开了普洱茶千年制造的新篇章,勐海漫山遍野的古茶园就此幻变,如同勐海这个名字一样,随着茶厂的扬名而传播四海。
80年后的今天,中茶普洱将再次回归普洱茶圣地,在梦开始的地方,强势归来共创辉煌。如今的勐海已经建成了茶中有林、茶在林中的生态最优普洱茶原料基地,大大小小的茶企已遍布茶山,占据了中国普洱茶的半壁江山,如同古老的茶树一样,古老的历史将再次为新的蓬勃注入无穷的能量。中茶作为普洱茶最为悠久的品牌,当初为振兴中华茶产业与勐海茶结下不解之缘,现在为了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普洱茶的品牌地位,再次回归也是理所应当。如果没有中茶当年的措举,也许生长在这极边之地茶马古道上的普洱茶也不能这样名扬天下。
中茶在云南的故事
云南中茶总经理邹广田专访
在云南,说普洱茶,“中茶”是永远绕不开的,历史上,从1951年就诞生的“八中茶”商标,伴随着云南绝大部分的普洱茶产品走过了半个世纪,甚至远渡重洋;新世纪的“中茶”又是云南茶企中唯一的国企,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于2007年12月17日正式加入世界500强:中粮集团的阵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央企。
而从行业观察者的视角来看,近两年来,云南中茶有些不一样了,给了大家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产品的包装设计更加时尚多元,产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不但有知名小产区的山头茶,比如“弯弓”、“刮风寨”、“班章”、“班盆”、“景迈乔木”等;还有历史上一些知名产品的重现,比如“大红印”、“臻品蓝印”、“臻品黄印”“七三青饼”、“柒伍捌壹”、“玖贰方砖”等;甚至还包括一些红茶,比如“素琴红”、“骏红”、“金经螺”等。就算不熟悉云南中茶内部的情况,仅仅从这些表面上呈现出的东西来看,就连局外人也能隐约感受到整个企业的变化。普洱茶市场近两三年来,正在经历着一场大范围的市场调整,“变”是市场永恒的话题,《易经》有云:“变则通,通则久。”而聚焦云南中茶,应该以2013年2月,邹广田任云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作为“变”的转折点吧。
云南中茶不断上升的销售业绩透露出来的信息是:普洱茶的消费人群是在不断扩大的,消费型的产品始终是有市场的。虽然云南的普洱茶资源在全球都是绝无仅有的,但是很多资源都还处在未开发状态,云南在茶叶资源上还蕴藏着巨大的宝藏,只是目前还处在不规范开发的状态,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邹广田深信:“我们的机会来了!”
邹广田认为,目前的普洱茶市场还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虽然百花齐放,但是从长远来看,合众连横将是未来的大趋势,合众的目的是,大家联起手来,有效整合资源,形成一股力量。共同对抗的不仅是市场的波动,更是来自国内外茶业乃至整个饮品行业的竞争。据邹广田透露,目前云南中茶已经不动声色地在云南省内外吸收了一部分来自茶产业链上的力量,“我们的目标是让参与所有产业链上的人和组织都能够利益均沾。”
背靠“中粮集团”这个大靠山,云南中茶也越来越有底气说这样的话了。据了解,中粮集团总资产将近4600亿,40多个业务单元,虽然茶叶只是其中一小块,但是中粮却非常重视茶叶。2012年建成的“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是央企首个研究中国人群的营养需求、营养素代谢特征及其对健康的作用和影响的研发中心,总投资32亿,目前拥有全球最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已经吸纳了100多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内,还专门为茶叶建立了实验室,由在医学和营养学界都有一定建树的博士们主导实验室……如今的中茶已经今非昔比,身后有故事,极目远眺,未来也是大有可观。
中茶公司在广西的故事
讲述六堡茶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广大六堡茶企业的共同打拼,追溯六堡茶的历史沿革离不开传统外销出口的外贸公司。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上个世纪的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如今的梧州市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来走进这承上启下的辉煌背后的故事。
想必大多数茶友都知道,千年古韵六堡茶曾历经茶船古道,漂洋过海下南洋的经历。作为当时主打外销的六堡茶,六堡茶的外销自然是离不开进出口公司。而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即为原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1953年11月创建的中国茶叶出口总公司梧州支公司),1954年-1988年期间名称虽多有变动,但从事六堡茶的生产和出口业务这点始终不变。1988年1月5日正式成立的的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隶属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专门从事六堡茶生产和出口业务。
也许可简单理解为六堡茶产业历史的延续和传承追溯,离不开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历史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中国六堡茶发展历史的时代缩影。而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作为一直专注六堡茶出口的专业性公司,一直保有外贸出口公司的传统,作为中国茶叶行业的百强之首的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业务单元,给六堡茶的发展拉开了一扇新世界的窗。
这扇新世界的窗除了独具现代特色工艺,并很好地抓住当下消费者热衷复古的潮流的心态。针对六堡茶越陈越香的特质,同时传承上世纪六堡茶的外贸出口经典设计。譬如:上世纪60-70年代的出口的“老八中”红盒六堡茶纪念版的系列产品,也是“外贸三君子”黑盒、黄盒、山水盒六堡茶的前身。特别是前一段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的“老八中紫盒六堡茶”复刻版,优雅的粉紫色的包装,少女心十足又不失时尚风味。
“老八中紫盒六堡茶”复刻版
其实,迄今为止国内各类茶叶的包装设计都鲜见用紫色。而四五十年前为何就有如此超前设计?想必各位茶友也有此疑问。(但当时的负责人已找不到,设计的初衷更是不可考究)据中茶有关负责人分析,在中国传统说法里,紫色代表圣人、帝王之气,如北京故宫“紫禁城”,再有成语“紫气东来”的说法。即使是西方,紫色亦是代表尊贵,是贵族钟爱用的颜色。所以设计紫盒装,也是为突出漂洋过海而来六堡茶的弥足珍贵。
“老八中紫盒六堡茶”原版
上世纪60—70年代出口海外的“老八中六堡茶”如今早已身价不菲,一盒难寻。据一位马来西亚茶商反馈,他们店内仅存的几盒“老八中六堡茶”,目前身价已高达2800RM马币(折合人民币约4520元)。而复刻的紫盒纪念版也是精挑细选的特级茶,未上市前就凭着卓越的茶叶综合品质,荣获第四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可见其综合品质之高。
伴随茶香四溢的陈韵,穿过茶香的层次,看中茶六堡茶之所以能承上启下的立根之本。在如今现代化越来越追求品质生活的当下,茶,从口入。我们在追求关心的食品口感是否符合理想的大前提是食品的质量安全。因此,食品安全始终是摆在各项指标的前面的大条件。那么,中茶的六堡茶质量安全是如何做到让消费者如此放心呢?
“老八中紫盒六堡茶”的检验报告
第一,对六堡茶产业产品质量安全的严格监控
六堡茶是梧州市传统的出口产品,2009年以来,列入《广西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安全风险监控实施方案》的监控对象。根据监控方案要求,每年从加工厂、出口货柜分别抽样代表性样品,送到国家指定的认可实验室检测,检测农药残留项目22~25项、重金属2~5项。检测结果表明,多年来抽取的样品检测结果全部合格,这标志着梧州市出口的六堡茶连续多年安全风险监控全部合格。
第二,贴近百姓的制茶理念
1988年1月5日,梧州茶叶进出口公司正式成立,由原先的茶叶科转变为茶叶公司,隶属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广西茶叶分公司(梧州市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前身),以更专注的姿态去从事六堡茶的产制与出口业务,为六堡茶产地正根溯源,致力于打造属于中国的六堡茶品牌,做全球老百姓们都喝得起的放心茶。
第三,做看得见摸得着的放心茶
打开一盒中茶六堡茶的外包装,映入眼帘的不止是精心包装制作的六堡茶,还有一本属于此款编号的六堡茶检测报告书。从这种份小小的检测报告足以看出中茶致力于贯彻的“放心茶”的理念。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颗最好的定心丸。毕竟看得见的放心才是真的安全。
一个经历
说到六堡茶,最深的印象是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降尿酸等功效,且需要饮用一段时间才能见效。
今天,咱说个短平快的。这不得不说说我同事的一个亲身经历:大约是在2017年的10月份,她早起来上班,说头疼的厉害,要煮六堡茶喝。原来她是听晋丰厚的老板娘说喝黑茶能治头疼,她也想试试。几分钟后,一阵浓浓茶香飘来,沁人心脾,六堡茶煮好了。沏上一大杯,缓缓喝下……这一整天都没听她再说头疼,看来六堡茶确实起作用了。从这开始,每逢头疼她都煮六堡茶,而且一喝见效——就像喝的不是茶是灵丹妙药。这个经历她分享给了身边几个朋友,他们试过也都见效了,所以今天我把这个“秘方”分享给您,请好好收藏,万一哪天能用上呢?南洋故事5501还原了马来西亚南隆茶行当年订制的5501六堡茶经典风格,采用广西本地传统一级六堡茶原料精制而成。5501是我司出口马来西亚的经典六堡茶号,在外贸出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产品根据外贸经典配方产制,沿袭外贸传统工艺,还原了经典的外贸六堡茶风味。
本产品产品编号B016010,由梧州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出品。这款茶能让我们领略到经典的外贸六堡茶风味,透过红亮的汤色,看见曾经发生在遥远海边的故事。
此茶品饮特点如下:
干茶条索紧结,黑褐匀齐,醒茶后茶底乌润而有活力,六堡茶的陈香随之飘来。
茶汤汤色红亮,如同自带光晕;细品啜饮,淡淡的槟榔香由始贯穿,高雅而清爽,纯净而无杂,令人联想到南洋海岸上摇曳着的槟榔树;茶汤滋味醇厚细腻,就像南洋的水路,柔和温润,洒满阳光。
茶底叶底叶梗相间,舒展柔软,棕褐匀齐有质感。
中茶公司在福建的故事
中茶公司与共和国同龄,成立于1949年11月,首任总经理吴觉农先生被誉为当代“茶圣”。中茶福建茶业成立于1950年2月,同时开始使用“蝴蝶”商标。福建是茶叶大省,茶叶品种最为丰富,绿茶、红茶、乌龙、白茶、黑茶均有生产,福建生产的茶叶,在茶叶出口配额放开之前,一直由中茶福建公司独家出口。在茶业界,有一种说法,中茶的历史,就是新中国茶业发展的历史,那么中茶福建的白茶生产经营历程,差不多也是半个多世纪中国白茶业发展史的缩影。
1951年,中茶福建公司的白茶已出口到了港澳地区及德国、日本、荷兰、法国、印尼、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自1956年起,中茶公司以茶类原产地划分口岸经营,白茶全部有福建口岸出口,中茶福建公司作为中国白茶出口的唯一公司。20世纪60年代,中茶福建出口的产品外包装上开始使用“蝴蝶”标识。1968根据港澳市场需求,中茶福建公司研发创制了新工艺白茶,并于1969年开始推出新工艺白茶产品。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前,中国100%的出口白茶均由中茶福建出经营。
白茶,这种仅产于闽东和闽北的小众茶,在2013年以前,国内消费者很少,一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2013年开始,福茶公司以复兴中国白茶为己任,经过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让蝴蝶白茶风靡了国内市场。相继推出了5106、5107、5108启航老白茶、典藏老白茶和老树白茶等不同年限白茶原料制成的白茶饼,白茶的复兴之旅正式扬帆启航,并成为行内公认的“老白茶”标杆与代表。中茶福建公司推出的白茶系列产品都带有浓郁的“蝴蝶”风格,原料优选、拼配工艺和蒸压公司都十分过硬、包装讲究,产品体系性强,质量非常稳定。
近五年来,中茶福建公司在国内市场推出百余种“蝴蝶”品牌白茶产品,包括“露”、“养”、“白”三个主要系列:“露”系列是指选用是当年新茶,或三年以内陈料,突出清、润、纯净的口感;“养”系列是指选用三年陈以上原料,滋味更醇和、滋养身心;“白”系列是指特种白茶,新工艺或新品种,像白玫瑰、高香白茶等。
中茶在湖南的故事
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是中国茶叶在湘战略板块,缘结1902,百年事茶,薪火相传,沉淀正统工艺,继承正宗配方,为您奉上一杯地道安化黑茶正源之味。此次盛装参展郑州茶博会,老百姓信赖的民生好茶备受欢迎。
中国茶叶,中粮集团十八个专业化公司之一和集团重点打造的十二条粮油食品产业链之一,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使命,秉承自然、生态、安全、健康的理念,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以茶为主的产品和服务。
关于中原的安化黑茶故事,木仓君略知一二,期待您文末留言分享更多精彩。
“万里茶道”孕育的“黑茶明珠”
郑州,中原之都,黄帝故里,自古以来便是中原文明发祥地的象征;“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文化拥有4000多年的历史,亦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中原与安化黑茶的故事也由来已久。
明清时期晋商从湖南安化等地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形成了绵延5000多公里的茶叶商业通道,称“万里茶道”。万里茶道在中国境内约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与“丝绸之路”一道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国际贸易黄金通道”。
九州之中的河南是中国古代陆路交通枢纽。“万里茶道”由湖北水路运输进入河南境内,在社旗、南阳、淅川等地转陆路运输,途经南阳、平顶山、洛阳、济源、焦作等地,然后越过太行山进入山西。南茶北运,南船北马,安化黑茶在河南便船仓换马背,水路换陆路,继续向北向西向世界各地传播。
故宫贡茶,一个将故宫与茶紧紧联系的特殊词样,它凝聚了百年安化第一茶厂的永恒匠心,寄托了中茶人对传统文化珍宝的敬重和期待,也映照了中茶飞速发展的轨迹。
故宫贡茶百年木仓?戊戌手筑茯砖茶、故宫贡茶文华·武英百年木仓?黑砖茶、猪年生肖纪念茶金玉茗珠震撼上市。
从2016年安化黑茶首款殿堂级产品问世以来,故宫贡茶已经陆续推出了多款经典产品,从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殿到如今的文华、武英殿,中茶·安化黑茶与故宫的故事一直未曾褪色。2018年,中茶湖南与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隆重推出故宫贡茶百年木仓?戊戌手筑茯砖茶、故宫贡茶文华·武英百年木仓?黑砖茶,故宫贡茶全面上新,为您的中国年增添几分中国味。
湖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嘉,湖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鸣新,湖南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共同揭开故宫贡茶戊戌年产品面纱。
经典产品7541生茶
1976年,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召开全省普洱茶生茶会议,基于出口需要规范了普洱茶唛号。前面2个数字是代表配方的年份,第三位数是代表茶青的级别,第四位数是茶厂代码。7541即:75年的配方,4级茶青制作,昆明茶厂出品(昆明茶厂代码是1)。
中茶7541原料选自西双版纳勐海境内高海拔区域云南大叶种优质乔木大树,饼型端正,饼面条索紧细银毫特显,香气清香浓郁伴花香,汤色黄亮,滋味醇厚回甘生津持久,叶底肥壮润匀。
品饮时香气蜿蜒起伏,前期高扬悠远,后段则沉稳浓郁,回甘绵长润泽,高香浓甜,苦涩清淡,耐泡度高,到第十泡依然能保持浓郁的滋味,茶毫丰富,喝起来清爽舒服,回甘依然强烈,甜、润、甘淳,喝过之后口齿留香。
经典产品7571熟茶
与其他茶类相比,很多时候一饼普洱茶包装上的一组数字,可能就是揭秘一段历史的一组密码。
1973年,为满足市场需求,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派出七人小组,奔赴广州学习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
七人小组返滇后,公司组建了两级审检生产营销骨干组成的技术攻关组,由昆明茶厂按该厂工艺试产。
经过对工艺的多次研讨论证,反复试验,1975年,符合云南气候特色的普洱熟茶人工渥堆发酵工艺研创成功。1979年2月21~25日全省普洱茶加工座谈会召开,会上通过《云南普洱茶制造工艺要求(试行办法)》,明确云南普洱茶制造采用湿水发酵速成法,是1975年从昆明茶厂开始。
从那时开始,现代普洱熟茶正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普洱熟茶人工渥堆发酵工艺的定型,让云南的普洱茶从“瑞贡天朝”时代,演进到了人人可饮的消费品时代。
历经时间积淀,彰显独特魅力。中茶云南七子饼茶—7571普洱茶(熟茶),一款为消费者呈现经典回顾的产品。它在秉承中茶经典产品配方的同时,提升原料品质,突显陈香陈韵。
这款甄选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境内高海拔茶园优质茶菁,经适度发酵、干仓陈化及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经典产品,汤色红褐明亮,陈香悠长,滋味醇和回甘,喉韵细腻甘润。
“7571”是中茶公司出品的经典产品之一,对很多茶友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如今中茶公司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于2016年对传统的“7571”进行全新升级,推出了"精品7571"。2017中茶精品7571采用的原料是西双版纳境内生态茶园茶菁,经适度发酵、干仓陈化(也就是说,拼配了陈料茶)、传统工艺制成,单片茶饼双层绵纸包装,更加卫生。
特此鸣谢:本图文由《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供稿,版权与本网无关。
【《普洱茶1001夜》更多内容推荐】
《普洱茶1001夜》第111天:易武茶区主题周!有点神秘的铜箐河
《普洱茶1001夜》第112天:易武茶区主题周!天门山高杆古树茶
《普洱茶1001夜》第113天:易武茶区主题周!薄荷糖简介
《普洱茶1001夜》第114天:普洱茶十大品牌主题周!
《普洱茶1001夜》第115天:普洱茶品牌主题周!市场上比较有名的普洱茶品牌30强
《普洱茶1001夜》第116天:三大茶区的几家龙头茶企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