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陈远,来自云南石屏,毕业于云南农大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后在上海,浙江沿海一带工作,从事六大茶类销售培训工作。十年不忘喜欢普洱茶的初心,最终又回到普洱茶的世界来专注普洱茶学习。普洱茶博大精深,《普洱茶1001夜》不断完善资料分享给大家,做到通俗易懂,衷心希望能为喜欢普洱茶的朋友带来一点福音。
1、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大益集团的前身为云南省原国营茶厂之一的勐海茶厂,这个光辉的历史前身让大益集团添色不少。近年来,大益的茶品在市场上得到很大的反响。它成熟而稳定的制茶工艺,尤其是在熟茶的发酵方面颇有建树。比较魔性的是,大益出产的产品既能满足大众的品饮需求,在高端茶的发展方面也毫不示弱。如我们熟知的“7542”熟茶和“7542”生茶,因物美价廉,基本满足了大众的要求,颇受欢迎。在高端茶方面,大益的热门茶品也不少,如金大益、轩辕号,以及最近大热的“千羽孔雀”等,都是如今普洱茶市场上被炒得很热的产品。
2、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松鹤延年牌下关甲沱沱茶
如今的下关沱茶集团,前身是成立于1941年的云南省国营茶厂——下关茶厂。既然以“沱茶”二字作为该集团名字的元素之一,可想而知下关的沱茶最为出名。其中创制于1902年的“松鹤”下关沱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茶品。关于下关的沱茶,这里还有句俗语,“生喝下关,熟饮勐海”,这里的下关指的便是“下关沱”。此外,下关的一大特色便是“烟味”,有些老茶客的眼里,烟味是普洱茶的标配,因此烟味也成了下关的一大标签。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产品有:2009绿大树十年经典回顾、下关五大金刚以及不久前发布的蓝印等。
3、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庆沣祥
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云南省资源优势,全力发展云茶产业,是涵盖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科研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茶叶企业。旗下拥有万亩自建生态茶园基地、昆明/勐海两个茶叶工厂、茶叶科技发展研究院以及全资子公司“七彩云南东莞酝化中心”。作为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全资子公司,与集团珠宝、餐饮、园林、地产、旅游产业相互依托,共同发展,强势打造“七彩云南”和“庆沣祥”两大茶叶品牌。
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19日,累计注册资本1.514亿元,是云南省第一家通过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茶叶企业,同时拥有HACCP、ISO9001、绿色食品、QS、出口企业卫生注册和YC等多项认证。下设两个全资子公司:勐海七彩云南茶厂有限公司、北京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有限公司。企业站在行业前列,放远发展目光,形成了以销售为龙头,以生产为基础的完整体系。原料是根本,70余家茶叶初制所和原料采购点,辐射10万亩云南最优质的高山生态茶园,同时拥有“七彩云南万亩有机生态茶园”作为自有基地,专业队伍进行严格品控,确保“正本正源”。生产是主体,昆明和勐海两地设立工厂,勐海七彩云南茶厂年产能3000吨,承担“勐海普洱茶现代加工工艺展示及储存陈化研究工程中心”的基地职能,是云南省普洱茶生产的示范性工厂;昆明茶叶总厂,占地200亩,高产能的同时更加注重高科技,设立普洱茶工程研究中心,研发普洱茶衍生产品。科技是关键,从原料品控,生产检验,到产品开发,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建立科研队伍,聘请权威专家,引进国际先进生产设备,保障品质,不断创新。营销是核心,公司拥有两大茶叶品牌,“庆沣祥”品牌以直营茶庄方式提供专业普洱茶品饮服务,销售“庆沣祥”系列传统形态普洱茶;“七彩云南”品牌面向全国市场,以商超、传统批发、品牌连锁专卖、特制团购等渠道全方位营销,最大化占领市场,下设北京和西双版纳勐海两个子公司,同时设立东北大区、华北大区、华东大区、华中大区、华南大区、西南大区,公司业务人员实行区域营销服务,形成合理的区域营销体系。文化是载体,系列产品营销与文化推广同步,1200余名茶艺师,年接待宾客500万人,传播普洱茶知识,弘扬普洱茶文化。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杂志、平面广告等多重方式进行品牌文化宣传。
荣誉
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多年荣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前十强企业;获得“云南普洱茶”消费者信得过产品、“云南省茶叶产业发展先进企业”、“云南省优强工业企业”、中国茶叶行业信用等级AAA级(最高等级)企业、“云南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普洱茶十大最具潜力品牌”、“中国普洱茶最佳企业文化品牌”、“中国普洱茶十大杰出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获得“云南名牌”产品认证。
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特许生产商、特许零售商。
茶叶作为可持续发展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品牌。
4、云南海湾茶业有限公司海湾茶叶老同志
海湾茶业始建于1999年10月,主要生产经营以云南优质大叶种茶叶为原料的云南普洱茶、云南红茶、云南绿茶。本企为股份有限公司,由云南资深普洱茶专家邹炳良先生和卢国龄先生领纲指导,由具有专业技术水平的研制加工人员和高素质的进出口。
经过近10年的发展,公司规模逐步壮大,创出了“加嘉、老同志等一批知名品牌”,10余个品种,拥有职工近150余人,公司生产近70%的产品主要出口港、澳、台、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30%的产品为内销,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
公司在2002年取得中国进出口商品检疫局颁发的《出口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证书》。2003年获得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并建成和完善了原料基地和生产基地。公司70%的产品出口港、澳、台、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800吨,以优良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获得国内外客商的广泛赞誉,出口量逐年增长,我们正向着集加工、研制、贸易和服务为一体的国际集团化企业迈进。
原料基地:玉寿山原料基地,勐海初制所。
生产基地:安宁海湾茶业有限公司
研发中心:云南海湾茶业有限公司
规模
几年来,公司得到了安宁市政府、禄脿镇政府等许多友好单位的大力支持,发展到今天,已累计生产普洱茶近4000吨,形成了一定的企业规模,目前,已具备年产普洱茶1000余吨的生产能力,其中:出口500吨,内销500吨,年产值2000余万元。
发展历程
1999年11月安宁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经过近3年的努力,于2002年10月在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了云南海湾茶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8亩,同年,公司取得中国进出口商品检疫局颁发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书》。2003年6月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其职能是经营云南普洱茶的出口和内销。2004年,成立云南海湾勐海办事处,地址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占地10亩,至此海湾茶业,已初步形成采、加、销一体化的生产格局,三个公司各司其职,安宁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以生产普洱茶为主;云南海湾茶业有限公司,主要以出口、内销为主;勐海海湾茶业办事处,主要以采购原材料为主。
从时间跨度上说,海湾茶业的历史只有10年时间,但是,从邹炳良、卢国龄两位老茶人的制茶历史来说,却已经跨越了两个世纪。可以这样说,海湾茶业,在两位先生的领纲下,浓缩了两个世纪的制茶文化,让许多人感受到了普洱茶的清纯、遐思和历史的沉淀。“让更多的人,喝到真正的普洱茶”。这已成为了海湾茶业今后的目标。
背景
云南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生产着许多亚热带植物,其中茶树的生长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茶叶是我省的支柱农副产品,伴随云南茶叶在历史上的发展,造就了一代代茶人,其中骄骄者当数邹炳良、卢国龄两位老先生。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两位老先生一直在为云南茶业的发展壮大辛勤工作,两位老先生均曾先后任过勐海茶厂厂长一职。1997年两位老先生从勐海茶厂退休后,受聘于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担任普洱茶的生产总顾问。1999年,两位老先生联合四个投资人,合作组建了安宁海湾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人民币,公司占地面积13亩,并于当年10月份建成投产。
公司文化介绍
一家企业无论是否有意识,最终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风格。文化是可以塑造的,但它不可能是完全模仿的。对一个企业来说,它的文化的形成除了避让的行业特征之外,跟企业核心人物或领导班子有必然的关系。他们的个性,工作风格等等都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企业发展早期更为明显。
我公司的制茶工艺与制茶理念有着极其久远,深厚的传承。它包含数十代茶人用生命凝聚的精神。直到此时,这种精神仍滋养着每个海湾人,并且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成为自己的宗旨。海湾茶业的邹炳良先生卢国龄先生曾任勐海茶厂厂长、副厂长,创造了勐海茶厂一个时代的辉煌。邹炳良先生曾对眼下普洱茶的炒作现象说过,茶人的责任是做出好茶,并且让所有人都能喝到它,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若让普洱茶变成只有某些人才能喝得起的奢侈品,那么我们真是有愧先辈甚至是罪人。这样一个商业时代邹先生随时念几天下喝茶人,这样的胸怀是不多见的。
云南海湾不但坚守传承,日本、欧洲、港台都获得极好的市场赞誉。公司研发中心结合市场需求不断研究新产品,设计符合现代人生活的衍生普洱茶品。从这些方面可窥一斑。海湾的人员结构是非常合理的,无论年龄,经验,学历,背景都各有不同,大家相互学习交流构成了一个既多元又高效的团队。公司在制度设计上充分的考虑到人文关怀,在细节上伸渗了其它企业没有的一些东西,你到海湾后就能感受体会到这一切。
始建于1999年11月1日的海湾茶业,由普洱茶业界泰斗邹炳良和卢国龄先生共同创建。公司主要生产经营以云南优质大叶种茶叶为原料的云南普洱茶、云南红茶、云南绿茶。
5、云南龙生茶叶集团
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坐落于普洱茶的诞生圣地——普洱市,是国家扶贫龙头重点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企业。龙生公司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自有茶园12万亩,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7个茶叶初制加工车间,是目前国内经营茶园面积最大的茶叶企业,是中国最尊贵的品牌茶叶之一。云南普洱四季如春,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量充沛,整个思茅大地“承甘露之芳泽,蕴天地之精气”,一派“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香飘十里外,味酽一杯中”的清灵玄幽的人间净土景象。
云南龙生茶业股份
公司于1996年5月组建,经过几年的改革和发展,现已拥有5个子公司,2个分公司,一个科技研究所以及8个驻外直销办事处,茶园面积4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2万亩,茶叶初制加工厂22个。公司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及普洱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是云南省五大茶叶集团之一,中国最大的有机茶叶生产企业,形成了以茶叶为主,茶叶相关产业为辅,集产供销、科工贸为一体的集团公司。
公司现有茶农2万余人,员工563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8人,拥有固定资产总额1.5亿元,年销售额6000万元以上,年创税利近千万元,企业信用等级A级。
龙生茶业集团现有12万亩无公害生态有机茶园,被列为国家级普洱茶原料基地。全部分布于北回归线海拔1350米至1650米澜沧江畔的普洱茶核心产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阳光照射充足,远离闹市区远,断绝污染,纯有机肥料和农家肥栽培,被称为世上最健康、最生态的茶园。原始手工采摘,更健康,更天然,更放心。
龙生严把普洱茶的工序,杀青、揉捻、晒干、分拣、拼配、蒸压,做好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全程实施严格的品质控制管理体系。高品质的原料和精湛的工艺,现代先进科技融入龙生传统工艺,尽善尽美。“岁月流转,茶香依旧”龙生茶叶易武茶山古茶树基地,古老的茶树林,曾是享誉盛名的贡茶,历尽岁月沧桑,留下了飘散千年的普洱茶香。静默的老茶树一遍遍诉说着古道茶马的传说。古茶树茶叶叶芽肥硕,内含物质丰富,茶汤金黄明亮,香高馥郁,滋味浓厚,微苦甘爽,茶气持久,是不可多得,最为高贵的茶饮珍品。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绿茶、普洱茶、茉莉花茶、乌龙茶、红茶在内的各类茶叶产品,拥有“茶叶种植—茶叶加工—茶叶销售”完整产业链。公司凭借突出的资源优势,并运用经过多年生产实践积累和总结形成的一套完备、成熟的茶园管理标准和茶园生产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控制生产成本,并全过程保证产品质量,形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其中一批名优茶屡获殊荣。[1]
公司主要产品有龙生翠茗、龙生玉芽、龙生毛峰、龙生绿茶、龙生银针、龙生万寿菊、龙生茉莉花茶、龙生金萱乌龙茶、龙生普洱茶等。其中拳头产品龙生翠茗获全国第二届“机优杯”机制名优茶奖、第二届中国科技精品博览会金奖,中国昆明科技成果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金奖,第三届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优质绿茶(茶坯)质量评比金奖,并被评为“云南名茶”,1997年由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龙生茉莉花茶获2000年成都国际茶叶博览会银奖,龙生玉芽茉莉花茶获2001年全国优质茉莉花茶质量评比金奖,并于2001年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同时,龙生系列绿茶被云南省经贸委评为“云南名牌产品”。公司技术雄厚,管理规范,质量保证能力与国际接轨,于2000年11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产品远销香港、上海、江苏、浙江、甘肃、广东、山东、广西等30多个省市。
公司于1998年开始致力于有机茶的研究,从基地种植、茶园生产管理、茶叶加工都严格按[2]照有机茶的标准操作,严格控制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的施用,经过几年的建设,基地各项指标完全符合有机农业建园标准。其中大草地茶场700亩已获有机茶认证中心有机茶生产及加工认证,101基地1万亩茶园获有机茶转换认证证书,营盘山万亩有机茶园基地正由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
云南龙生茶叶集团将以扶贫为宗旨,树立“团结诚信、开拓创新、依托科技、奉献佳茗”的企业精神,确立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依托,实施人才战略和市场拓展战略为手段,规模开发生产有机茶名牌产品为目标”的经营战略,生产优质的有机佳茗,奉献给国内外广大消费者。随着中国加入WTO,云南龙生茶叶集团将勇于面对机遇和挑战,以“只有创新才能生存”的信念开始新的历程。
龙生文化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国人勇往直前,奔越腾飞的民族精神象征。龙生,一方面体现了龙生茶业传承与播撒“龙”的精神,使之生生不息。另一方面体现了龙生茶业创立者祥云降雨、龙腾虎跃的气魄,引领云南普洱茶产业进入一个崭新未来的不懈创新。
茶·之·龙
武侯遗种、强茶兴农不仅仅是千年前的典范
茶马古道,铸就了普洱茶文化与精神的厚重
瑞恭天朝,天创了普洱茶不朽的传奇
和谐包容,纳高原之灵气,隐而不露
仁义礼智信的传承,家国天下的信念,赋予了普洱茶文化不息的动力源泉。龙生茶业,以龙为名,扎根于民生产业,生态自然、健康全人类成就了龙生茶业的不同。国际化的视野激荡着强茶兴家的民族情怀,龙生茶业,健行普洱,和合致远。
领导关怀
2006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视察农村经济建设时,深入公司营盘山种植基地进行考察。
对公司的“公司+种植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给予充分评价和肯定。
2008年11月1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龙生万亩茶园向茶农了解茶叶种植情况。
你们要充分发挥好普洱茶的产业带动作用。
大事记
1996年5月,龙生集团组建。
2001年,龙生玉芽花茶在全国优质茉莉花茶质量评比中荣获金奖。
2002年,龙生翠茗在第三届全国优质绿茶质量评比中荣获金奖。
2002年,龙生普洱茶在广州茶博览交易会优质茶评比中荣获金奖。
2003年,龙生宫廷普洱茶在第六届中国普洱茶叶节质量评比中荣获“普洱茶王”称号。
2005年12月,公司成为云南省首批、思茅市第一家通过茶叶市场准入食品生产许可证(QS)A级认证的企业。
2006年,龙生翠茗绿茶、龙生茉莉花茶、龙生普洱茶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2006年10月,“龙生”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2006年12月,龙生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续展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获出口食品卫生注册证书。
2007年,“人文奥运”系列普洱茶荣获2008年中国人文奥运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金奖。
2007年7月,公司成为云南省首家获得“标准化良好行为”AAA级证书的茶叶企业。
2007年12月,公司普洱茶产品被认定为“云南省名牌产品”。
2008年3月,龙生公司获得“2007年度中国糖酒业食品业最具成长力品牌”。
2012年12月,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龙生longsheng及图”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2013年5月龙生白茶加工工艺、晒青茶加工工艺获得发明专利证书。
2013年6月16日至20日在法国利布尔纳市举办的“2013年法国波尔多红酒展暨普洱茶展”。
2013年7月获云南省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
2013年8月22日至8月25日参加“2013香港-云南商品大集”。
2013年9月24日公司被云南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云南省2013年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
2013年11月公司与韩国株式会社签订了“有机茶原料独占供应合同”。
2013年12月“龙生绿茶”被云南名牌农产品认定管理办公室认定为“云南名牌农产品”。[2]
6.中茶普洱茶
云南中茶公司是世界五百强之一中粮集团有限公司成企业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中国普洱茶行业最重要的企业之一,销售渠道覆盖全国。“中茶”牌商标注册于1951年,是中国茶行业第一个具有影响力的茶叶品牌。“中茶”出品的普洱茶韵韵陈香,款款精品,其中以“中茶第一饼”“大叶青饼”“易武圆茶”等最受消费者赞誉。
7.郎河普洱茶
郎河普洱茶是勐海县郎河茶厂旗下品牌。普洱茶的十大品牌郎河茶厂建于1995年,自建厂以来,茶厂聘请国内经验丰富的制茶名家,借鉴广东等地经验,充分发挥勐海本地独特的制茶工艺和发酵技术,精选勐海茶区上乘原料,在生产中注重传统加工工艺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在市场中成功的塑造了“郎河”系列优质品牌。郎河普洱茶一直以优质的品质、合理的价格、丰富的产品打动消费者。
8、云南农垦集团勐海八角亭茶业有限公司八角亭(班章)普洱茶
八角亭普洱茶:八角亭普洱茶是云南唯一的国营茶厂——黎明茶厂旗下品牌。黎明茶厂现在已有几十种不同规格、不同风格的系列产品,如饼茶、砖茶、沱茶、散茶、工艺茶等,而“八角亭”商标则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八角亭”牌普洱茶被认定为中国普洱茶十大知名品牌,是昆交会唯一指定用茶,在资深茶友中也极富盛名,以选料上乘,做工精细闻名遐迩。
9.龙园号普洱茶
龙园号普洱龙园号普洱茶在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和业界推崇,近几年来还为云南省ZF、西双版纳州ZF、云南省台办等各级ZF和单位制定了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纪念茶。营销网点遍及全国各地,产品远销香港、台湾、东南亚、欧美等国内国际市场。
10.澜沧古茶有限公司
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公司以景迈万亩古茶园为依托,拥有高产优质茶园5000多亩,茶叶初制所9个(邦崴茶厂,芒景茶厂,竹塘云山一茶厂,竹塘云山二茶厂,富邦昔丙茶厂,东朗龙谭茶厂,木嘎哈卜吗茶厂,木嘎巴拉地茶厂和糯埂茶厂),年加工能力可达3000吨以上,是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企业。
公司名称
澜沧古茶有限公司
公司前身是澜沧县古茶山景迈茶厂,始建于1966年。自成立以来,一直依靠县境内芒景·景迈山的千年万亩古茶园和邦崴古茶树群为原料,凭借40余年的种茶、制茶经验和技术,生产纯正地道的普洱茶,其香独特,汤红明亮,品质优异,2005年普洱市人民政府确定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为普洱茶产业龙头企业。
21世纪以来,古茶以其特有的风味、优异的品质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为使各国朋友分享到这人类文明的遗迹,品尝到这凝聚千年雨露的纯香,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峄携全体员工,秉承40余年的生产经验,以优异的产品奉献给各国的消费者和古茶爱好者,产品畅销国内多个省市,部分产品销往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法国、德国、美国、波兰、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2003年我公司通过欧盟FLO“国际公平交易”认证。
发展历程
1、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前身是澜沧县古茶山景迈茶厂,始建于1966年。
2、1972年开始手工压制边销茶(澜沧砖茶)。
3、1975年由景迈茶厂迁到澜沧县城成立澜沧县茶厂。
4、1978年开始生产普洱茶,由省进出口公司经销。
5、1998年改制为澜沧县古茶有限公司。
6、2006年7月更名为澜沧古茶有限公司。
7、2007年9月8日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广州分办处开业。
企业事记
公司荣誉:“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谋发展”是澜沧县古茶有限公司始终奉行的宗旨。
1983年12月,我单位生产的普洱茶散茶出口产品,品质优良,在北京《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展出,受到对外经济贸易部门的赞誉和领导的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证书,以资表彰。
2003年4月,第六届中国普洱茶节上,我公司生产的普洱茶4级、普洱茶9级、金芽普洱茶、宫廷普洱茶在
2003年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中分别荣获优质奖。
2003年9月,我公司普洱茶系列荣获2003年度(首届)中国中小企业诚信品牌与特色产品国际在线(秋季)博览会“十大特色推荐产品”。
2004年11月,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我公司生产的“宫廷普洱”荣获“康乐杯”名优普洱茶质量评比银奖。
2005年4月,我公司选送参斗的熟普类宫廷普洱茶和青普类散茶分别荣获2005年4月29日在云南思茅举行的“天下普洱民间斗茶会”一等奖。
2005年4月,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峄女士被第七届中国普洱茶节、首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组委会评为“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候选人。
2005年4月,澜沧古茶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春峄女士被聘为“云南思茅普洱茶收藏交易行”专家鉴定委员会委员。
2005年12月,我公司使用在“茶”商品上的“图形”商标,被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2005年12月,我公司被思茅市消费者协会评为“思茅市第一届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2006年6月,云南省首届农村创业之星交流会上获“创业之星”称号。
2007年,董事长杜春峄被评为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2007年,我厂被云南省妇联授予云南省巾帼创新示范基地。
2008年,云南省总工会、云南省妇联授予杜春峄为“五一建功标兵”。
2008年,公司被普洱市委、市政府评为优强企业。
2008年11月,我公司喜获“金芽奖中国普洱茶十大最具潜力品牌”。
2009年,澜沧古茶全国营销中心在广州成立。
公司荣誉
1、1983年,公司生产的“普洱散茶”出口产品,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济贸易部门的赞誉,并发给证书予以表彰。
2、1988年-1990年,连续3年被云南省对外经济贸易厅评为“云南省出口创汇先进企业”。
3、2003年,荣获普洱茶系列“十大特色推荐产品”。
4、2003年,系列普洱茶在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荣获“优质奖”。
“宫廷普洱茶”参加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获优质奖
“普洱茶4级”参加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获优质奖
“金芽普洱茶”参加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获优质奖
“普洱茶9级”参加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获优质奖
“金芽普洱茶”参加2003年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获优质奖
“宫廷普洱茶”参加2003年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获优质奖
“普洱茶9级”参加2003年全国优质普洱茶质量评比获优质奖
5、2004年,“宫廷普洱茶”参加“康乐杯”名优普洱茶质量评比荣获银奖。
“宫廷普洱”参加“康乐杯”名优普洱茶质量评比荣获银奖
“普洱方砖”参加“康乐杯”名优普洱茶质量评比荣获优秀奖
6、2005年,系列普洱茶荣获云南思茅“天下普洱民间茶会”一等奖。
“青普类散茶王”荣获“天下普洱民间斗茶会”一等奖
“熟普类宫廷普洱茶”荣获“天下普洱民间斗茶会”一等奖
7、2005年,双绿“图形”商标被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8、2005年,公司被世界茶文化交协会评为“永久会员单位”。
9、2005年,公司被评为思茅市第一届“消费者信得过单位”。
10、2005年,公司董事长杜春峄被评选为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候选人。
杜春峄被评选为首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候选人
11、2006年,双绿牌宫廷普洱茶在中国云南首届普洱茶“茶王”评选中,荣获普洱散茶组“茶王”称号,100克茶叶拍卖了22万元的天价,创造了普洱茶历史新价值。
12、2006年,公司被评为2005年度“守合同、重信用”先进企业。
13、2006年,公司被云南省消费者协会评为云南省第三届工商企业诚信单位。
14、2006年,公司被中共思茅市委、思茅市人民政府评为思茅市中小企业暨非公有制经济“优强企业”。
15、2007年1月,我公司参展的产品0085茶荣获“2007首届中国东盟绿色食品博览交易会暨中国东盟茶文化博览会”十大名茶称谓。
澜沧古茶古茶基地
2000年公司“景迈古茶园”通过国际BCS公司有机茶园认证;由公司保护和管理的邦崴茶树王,树高11.8米,树幅宽8.2×9.0米,根茎处直径1.14米,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最古老的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型大茶树,它的发现,对世界茶树起源和进化、良种选育、茶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公司特别成立了以现任普洱市市长沈培平、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副教授周红杰为首的专家组,对古茶树进行有效地管理和保护。
文化发展
普洱茶闻名中外,其原产地在思茅地区和今西双版纳州,澜沧古茶文化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茅地区从1993年开始举办中国普洱茶叶节,对思茅地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弘扬普洱茶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普洱茶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清道光《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载,早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已开始种茶。而最早在历史文献中记载普洱茶种植的人,是唐代咸通三年(公元862年)亲自到过云南南诏地的唐吏樊绰。他在其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城即今思茅地区的景东县城,景东城即是唐南诏时的银生节度所在地,银生节度辖今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
历史渊源
历史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谢肇制在其著《滇略》中,第一次提到了“普洱茶”这个名词:“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清《滇海虞衡志》载:“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此六茶山均在普洱府属思茅厅界内。普洱府思茅厅是当时茶叶贸易的集散地,清代雍正年间以来,向皇帝进贡的普洱茶就是由思茅同知承办的。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思茅设立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普洱茶马古道随之兴旺,作为文物遗迹的今还有普洱茶庵塘茶马古道,残存12.5公里,那柯里茶马古道断续30公里,石上马蹄印,记录下了当年运茶马帮的历史。“普洱茶”属云南大叶种茶,其性状特点是:芽长而壮,白毫特多、银色增辉,叶片大而质软,茎粗节间长,新梢生长期长,持嫩性好,发育旺盛,经专家化验,内含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芳香类物质等含量丰富。著名的国家级肿瘤医学专家梁明达教授,经过科学研究,提出过肯定的结论说,“普洱茶——二十一世纪的抗癌保健饮料”,并以此命题在93年举行的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了论文,放映了有关科研投影片子,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重视。
1991年发现后并于1992~1993年考察论证并经国际研讨会肯定的澜沧邦崴古茶树,即是过渡类型古茶树,树高11.8米,根干径1.14米,树龄已千年。《中国科学报》、《中国茶叶》、《中国文物报》、《人民日报》、《农业考古》、台湾《壶中天地》、香港《文汇报》、泰国《新中原报》、菲律宾《世界日报》、日本《茶道杂志》、印度《阿萨姆评论》、美国《纳西通讯》等报刊均先后对邦崴古茶树作过报道,影响之广,可见一斑。
澜沧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林,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大、历史长(千年),保存比较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在1997年2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者通过对景迈万亩古茶林的考察,进一步证实了布朗族先民——古代濮人,是最早种植茶树的主要民族,布朗族语言把茶称为“腊”,为后来的傣族、基诺族所借用。澜沧景迈栽培型万亩古茶林,被称为“天然茶叶博物馆”,对研究中国茶业发展史、古代茶树农艺、茶叶与民族的关系,古代茶叶规模种植经营、古代茶叶贸易等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普洱茶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自从远古时期居住在澜沧江流域沿岸思普区一带的古代先民濮人和各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了野生茶树的用途,继而进行栽培、驯化、利用时,即开始了新的茶文化篇章。地区各民族的饮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哈尼族的烤茶、土锅茶、蒸茶,彝族的火罐茶、盐巴茶,傣族的烤竹筒茶,拉祜族的烤茶、大锅茶,佤族的铁板烧茶,布朗族的煮竹青茶、酸茶等。各民族之间,以茶待客,以茶联姻、以茶作礼、以茶祭祀、以茶作贡、以茶入市、以茶唱曲、以茶入艺、以茶经贸、以茶入药、以茶入诗等等,已成了社会文明进步、人民友好的象征。今天,以茶促贸,以茶兴农,以茶促文、以茶致富,以茶增谊,以茶广交天下,更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增进了国际交往。
古人云:“普洱茶名遍天下”,此言甚是。古今中外文人学者为普洱茶著书立说,吟诗作曲者不乏其人。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曾将普洱茶写入《红楼梦》,俄国文豪托尔斯泰亦将普洱茶写入《战争与和平》,清代文人阮福著有《普洱茶记》,而在思普区茶乡,则流传着不少与普洱茶有关的古诗曲和民间山歌,其种茶、采茶、揉茶、饮茶、咏茶、祭茶等,均属由茶而引出来的一系列“茶文化现象“。在已出刊的《中国普洱茶诗词楹联集》中,搜集有古今诗词曲419首,楹联52幅,民歌8首。其中有清代的《普茶吟》、《采茶曲》、《茶庵鸟道》诗,英国《茶歌》等,有当代吟咏普洱茶乡种茶、采茶、制茶、饮茶、论茶、茶史、茶山、茶厂、运销、出口、药用、保健、茶艺、茶节等题材的茶诗词曲联,为普洱茶文化增添了新内容。
1997年4月,国家邮电部发行《茶》邮票一套4枚,第一枚《茶树》,印澜沧邦崴过渡型古茶树,面值50分,同时发行了澜沧邦崴古茶树极限明信片,开了中国大陆茶文化入邮之始,在国际邮政上起到了宣传作用。思茅地区的普洱茶艺表演队,曾在思茅、昆明、泰国清莱等地表演过,由具有哈尼、彝、拉祜、傣、佤族饮茶习俗组合而成,以“清敬和爱”为茶艺精髓向宾客敬献清茶、烤茶、酒茶、茶艺表演注重品茗环境和品饮气氛,把茶具、观茶、闻香、浸泡、尝味等地方民族特色表现出来,为普洱茶文体提升高雅品位。
布朗文化
布朗族是一个伟大、勤劳、智慧而又历史悠久的民族,总人口约6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的保山、临沧、双江、镇康、永德、耿马、澜沧、勐诲等地区。芒景、景迈在澜沧县南部,距县城约70公里,北与惠民为邻,东南与勐海县相接,西与糯福相连,居住着布朗族、傣族等民族。
公司的二次创业
1993年茶厂班子调整,我产生了新的想法,成为思茅地区第一个茶叶初制厂的承包人,每月交厂里100元,停薪留职,与一家村办茶厂签订八年的承包合同,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千辛万苦筹资十多万元,结果还是承包失败。当时真像是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两个女儿没有零花钱,就连全家最基本的伙食费都没有,一个半月只给妹妹家付了150元伙食费,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个月后才清醒去打工挣钱。从1994年开始欠债无力偿还,最难以承受的就是无法面对讨债的人、1998年1月澜沧县茶厂由于新任班子经营不善,加之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很多货款收不回来,资不抵债,被公告破产真是雪上加霜,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毫无目标、在各级领导帮助下,由82名自身能力较弱的失业老工人(平均年龄50多岁)组建了澜沧古茶有限公司,大家推选我为董事长,是朋友给我打来2万元启动资金,股东集资139万元,还被骗子骗走了5万多元,1998~2000年公司组建后,租用原县茶厂厂房机器,开始头三个月没有钱发工资,但所有的股东和员工都没有怨言,很团结,很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由于破产后组建的企业还没有信誉度,没有抵押,得不到银行贷款,但是我们每个股东和员5-都尽心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以忠诚、信任和义无反顾的创业精神,做着常人很难做的事情(一个老工人为按时完成帮别人加工茶叶连续工作,48小时没睡觉。)每一个股东都把诚信和质量放在第一位,通过八年加把精心和细心融入到每一款产品上,公司也从效益上得到了回报.有了很多朋友和伙伴通过努力,三月份集资,到十月份给股东分红30%,第二年增幅为36%,截止2005年底公司拥有资产近1500万元,负债18%,净资产已上千万元。
我在古茶园中长大,我为茶投入了我的青春年华,茶回报我永远年轻的心态和活力,我会用我所有的活力来报答我所有朋友和伙伴,愿所有爱茶人和与茶有缘的人健康、长寿、万福!
央视报道
中央七台澜沧古茶特别报道
简介:这是一棵奇树?这是一个奇人!她把古树变成了摇钱树!她的上亿资产如何得来?《致富经》为您讲述《六旬老太的摇钱树》。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的景迈村,平均400年的树龄成了这片古茶树最大的卖点,在普洱茶最火暴的2007年初,从树上刚采下的鲜叶曾经最多卖到800元的天价。在这里活跃着一个神奇的人物,她从这片看似普通的茶树身上,在10年时间创造出上亿元的资产。
中央电视台7套之前于2009年5月27日晚《致富经》栏目播出澜沧古茶有限公司专题报道,此次报道是央视在云南省政府的推荐下,全面了解了公司发展历程及浓厚的茶区特色文化之后,免费为公司制作的专题片。在该片的制作过程中,摄制组人员不辞辛苦,跑遍了公司的基地,认真探访了厂区的生产制作流程,并采访了澜沧古茶发展历史中的关键人物。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国内外不少茶友和茶商通过来电、来函、网站留言等方式,表达了对澜沧古茶的关注和热爱。
特此鸣谢:本图文由《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供稿,版权与本网无关。
【《普洱茶1001夜》更多内容推荐】
《普洱茶1001夜》第108天:易武茶区主题周!重点述说刮风寨
《普洱茶1001夜》第109天:易武茶区主题周!神秘的弯弓古树茶
《普洱茶1001夜》第110天:易武茶区主题周!倚邦茶香
《普洱茶1001夜》第111天:易武茶区主题周!有点神秘的铜箐河
《普洱茶1001夜》第112天:易武茶区主题周!天门山高杆古树茶
《普洱茶1001夜》第113天:易武茶区主题周!薄荷糖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