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陈远,来自云南石屏,毕业于云南农大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后在上海,浙江沿海一带工作,从事六大茶类销售培训工作。十年不忘喜欢普洱茶的初心,最终又回到普洱茶的世界来专注普洱茶学习。普洱茶博大精深,《普洱茶1001夜》不断完善资料分享给大家,做到通俗易懂,衷心希望能为喜欢普洱茶的朋友带来一点福音。
版纳茶区出名的山头很多,比如昨天学习的老班章,老曼峨等,当然也有很多朋友比较关注的勐宋那卡,勐往曼糯。这里非常有意思,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因为一款那卡茶而喜欢上了名山古树茶,所以对那卡特别有兴趣。至今,已经完全迷上了普洱茶。如果打算用一天时间内游玩打卡茶山,按以下路线去这两座茶山,会比较近,也比较节约时间。当然去收茶就得花大量的时间采集信息,大量品鉴不同茶叶。
起点从勐海出发走214国道到曼尾村――063勐宋方向――曼坡――曼吕村――纳卡(那卡)――贺建――曼冻村――勐往――曼糯上寨――勐往――勐阿――勐海。全行程需要9个小时,约二百二十公里,有柏油路、水泥路、砂石路、泥巴路,行走在山间小道,穿越纳版河原始森林保护区,一路风景别样好,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当然安全第一,最好结伴同行。适当了解当地风俗习惯也是必要的。下面来看如何规划行程。
第一站:那卡
那卡(娜卡、腊卡、纳卡),有“小班章”美称,以香气最为出名,是山头茶爱好者比较喜欢的一座茶山,古树茶的产量却比班章少得多,此山位于勐宋乡与勐往乡交界处,隶属于勐宋乡大曼吕村委会的一个拉祜族寨子。拉祜族做事有点认真,做茶就是更认真了。它位于滑竹梁子山的东面,那卡的面积9.69平方公里,海拔1,668米左右。
那卡古树茶是勐宋茶区最具代表性的茶,那卡拉祜人做的竹筒茶,在清代就闻名遐迩,每年都要上贡“车里宣慰府”,据历史记载缅甸国王也指定“那卡竹筒茶”为贡茶。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村后山坡上,也有少量散生于村落中。周边原生森林环境虽有所修整,但还算保存比较完好,全寨有600余亩成片古树茶园,其茶树龄在300-500年之间,茶树密度较大,呈乔木状生长,大多树高都超过2米,杆径十多厘米,古茶园中大叶、小叶种混生,小叶种占有一定比例,林中土壤主要是黄沙土为主,所以甜度高也是主要因素。
第二站:曼糯
曼糯古茶园是勐海县各古茶园中距县城最远的古茶园之一,也是勐海位置最靠北的古茶园,它不连南糯山,不靠布朗山,也不接巴达山,这里已经同普洱市的澜沧县、思茅区交界,距澜沧江直线距离只有10多公里,曼糯隶属勐海县勐往乡勐往村委会,海拔约1266米。
曼糯古茶园,在很早以前就有一条由勐海--勐阿--勐往从糯扎渡过澜沧江进思茅、普洱的一条茶马古道,在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划分十二版纳时勐往属于勐拉版纳,在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成立普洱府时,勐往在澜沧江西岸,没有受到改流,从普洱府成立到清朝结束,勐往一带处于一种流官政权、土官政权都无法严格有效管控的状态,所以有汉人在清代光绪初年已到曼糯定居。
而曼糯目前是勐往乡最大的布朗族聚居地,祖辈从澜沧迁来,来曼糯有400多年历史了,有布朗族居住的地方就有古茶园,这是云南茶人都知道的“濮人种茶”的定律,依据这个定律,说曼糯有古茶园就容易理解。因靠近思茅(现普洱市区域),汉文化接触较早,寨子里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讲汉话,曼糯现有3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大寨为布朗族寨,上寨为汉族寨,中寨为汉族与拉祜族同住。
曼糯古茶园分布在寨子周围,有两千多亩,少量古茶树散生于房前屋后,与村民共生存。勤于管理的缘故,古茶园中只留有极少的其它高大林木物种,绝大多数古茶树成片的生长在山坡草地上,古茶树高度多在2米以上,主杆直径十多厘米,比较大的树近几年流行以单株编号围栏来采制,园中新培植的小茶树比较少,多分布在寨外。今天主要分享这两个山头古树茶。
特此鸣谢:本图文由《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供稿,版权与本网无关。
【《普洱茶1001夜》更多内容推荐】
《普洱茶1001夜》第98天:普洱茶区之大渡岗茶园
《普洱茶1001夜》第99天:普洱茶区主题周!普洱茶区各地普洱茶的口感和特点
《普洱茶1001夜》第100天:西双版纳茶区之勐海和勐腊茶区详解
《普洱茶1001夜》第101天:版纳茶区主题周!版纳茶叶的布局结构
《普洱茶1001夜》第102天:版纳茶区主题周!勐海与勐腊的名山名寨
《普洱茶1001夜》第103天:版纳茶区主题周!布朗山看老班章和老曼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