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行业新闻

图为《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本图由作者提供)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陈远,来自云南石屏,毕业于云南农大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后在上海,浙江沿海一带工作,从事六大茶类销售培训工作。十年不忘喜欢普洱茶的初心,最终又回到普洱茶的世界来专注普洱茶学习。普洱茶博大精深,《普洱茶1001夜》不断完善资料分享给大家,做到通俗易懂,衷心希望能为喜欢普洱茶的朋友带来一点福音。
《普洱茶1001夜》第102天:版纳茶区主题周!勐海与勐腊的名山名寨
探秘古韵易武“七村八寨”
易武古茶山位于勐腊县易武乡,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海拔约2200米,年平均温度17.7℃左右,年降雨量在1800-2100毫米之间,土壤富含各类微量元素,空气湿润,终年高山云雾笼罩,是大叶种普洱茶理想的生长地。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高。
易武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早在清朝的雍正年间,六大茶山的"普洱茶"就被列为敬献皇室的贡品,每年清明节以前的茶叶必须完成进贡任务后才能上市交易。
易武七村八寨坐落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七村分别是: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曼撒村。
易武八寨分别是:刮风寨、丁家寨.瑶族、丁家寨.汉族、旧庙寨、新寨、倮德寨、大寨、张家湾寨。

一、麻黑
麻黑现在也是易武众多山头中古茶园面积最广、产量最高的一个,麻黑村寨就建在森林里,古茶树和森林混生,掩映在森林中,环境非常好。
麻黑所产茶叶叶面宽厚、墨绿,条索紧结、匀整,黑亮超群,香气突出,茶气足,茶汤清明、透亮,是易武特色“香扬水柔”的最典型代表,在易武地区众多山头中独树一帜。
二、高山村
高山村的古茶园非常出名,生态环境保持的相当好,高山村的茶树未经矮化,基本属于自然生长,茶树高大,采摘时需搭架攀爬,当地村民对古茶树的保护措施非常到位。
高山村古树茶特点:当地茶农制作的古树茶条索非常漂亮紧结,完整度好,汤色金黄透亮、密香浓郁持久、滋味悠长、回甘持久、空杯留香,香气极为出色,余韵悠长。
三、落水洞
落水洞和麻黑村相邻,传说是七仙女洗澡的地方,落水洞的地形比较特殊,四周环山,整个村子如同坐在锅底。
村子中央有一口供全村人饮用的井,村子背后有一棵名气极大的茶王树,据说树龄800年左右,许多爱茶人去到易武都一定呀去看看这棵茶王树。
落水洞古茶树分布在寨子背后的森林里,生态环境非常好,随着城市生活的蔓延,这样原始生态的地方越来越受关注,落水洞的茶也逐渐被茶友追捧。
落水洞古树茶很优质,尤其春茶,当地茶农纯手工做的春茶条索紧实,外形呈黑灰色,白毫显露,冲泡以后汤色金黄透亮,口感甜润,蜜香馥郁。
四、曼秀村、三合社村
曼秀村
属于麻黑村委会,距离麻黑6公里,距离易武3公里,曼秀村是一个纯汉族村,到麻黑和刮风寨必须经过曼秀村。
曼秀村的茶是非常典型的易武风格,当地茶农手工制的茶条索黑亮,松紧适度,灰褐色显毫,茶汤金黄,香气高扬,水路细腻,软而不弱,回甘生津持久绵润,蜜香甘冽,品后喉咙极为舒畅。
茶园和森林古树混生,环境非常原始,三合社村所产古树茶叶片宽大肥厚,条索呈现墨绿色,茶汤金黄透亮,色泽较深邃,香气高亢,蜜香劲扬,回甘生津迅猛明快。
五、易比村、张家湾
易比村
位于易武西南方,距离乡镇不远,最近几年受到的关注较多,易比村的是比较正宗的易武味道,香扬水柔的特点非常明显。
易比村的茶主要特点:汤色金黄明亮,滋味纯正,茶气足,回甘生津好,杯底有浓郁蜜香,香气持久,耐泡度高。
张家湾
出现更多的是在普洱茶史籍典故中,张家湾位置很特别,在抗日战争以前,茶山上贩茶贸易往来还算正常的时候,六大茶山北部所有茶商去越南莱州都要经过张家湾这个小寨子。
张家湾的茶是纯正的易武味,外形匀整显毫,色泽银白,冲泡后汤色金黄,滋味饱满细腻,润泽甘淳,香气极其高扬,蜜香浓郁柔和,品后有小家碧玉之感。
六、易武曼撒寨
曼撒位于一个山脊上,地形特殊,隔山头望去,就像一条腾飞的巨龙伏在山脊上,海拔非常高,视野开阔,是个观景的好地方,站在曼撒老寨,可以看到蛮砖、莽枝、倚邦、易武几个茶山。
漫撒在乾隆年间1789年建起了石屏会馆,占地10多亩。在会馆内有一口大钟,有人肩高,敲一下十里之外都可以听见,当时的繁华热闹在众多茶山中堪称第一。
曼撒村是古茶山的中心地带,南起茶王树寨,西至曼撒寨,北到曼乃寨,东迄黑水梁子都是茶山,茶叶年产量曾经达到70多吨。
据史载和口传,茶王树寨原有一棵茶王树,老树直径为1.2米,树龄千年以上。
曼撒的没落从大火开始,同治十三年(1874年),繁华的曼撒老街遭遇了第一次大火,光绪十三年(1887年),曼撒遭遇第二次大火,繁荣的小镇接二连三遭遇打击,终于濒临毁灭。
而之后接踵而来的第三次大火终于彻底伤透了曼撒人的心,仅剩的几户人家也迁离曼撒老街,曼撒成了荒城,前后遭遇三次无情的大火,这在普洱茶史上唯有曼撒老街。
而就在此时,离曼撒20公里的易武,立即取代曼撒的地位,成为了新的茶叶集散中心,曼撒从此没落。
曼撒茶是真正的纯粹的易武味道,因为厚重的历史感和深重的沧桑感,总是给人一种丰富饱满的滋味,曼撒茶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中最具特色。
品饮时舌面和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韵长,甘韵可扩展至两颊,味道较易武其它茶区稍苦,但在苦的同时能保持高扬的甜味,非常具有特色。
七、刮风寨
这一寨是易武茶中不得不提的扛鼎之寨,大名鼎鼎的刮风寨,放在任何茶商眼里都是如雷贯耳,刮风寨的名气非一朝一夕形成,更重要的是,刮风寨的名气中,丝毫没有浪得虚名的成分。
在原始森林中,和森林古树混生,茶树生长的比较缓慢,内含物质积累的非常多,在存储转化中,往往能够给人很大的惊喜。
这里地理位置非常偏僻,再加上地处边境原始森林,刮风寨的生态环境保护的非常好,在2007年以后,普洱茶山头逐渐热起来,刮风寨才慢慢进入茶友视野。
刮风寨的古树茶和原始森林混生,没有经过矮化,人工管理比较少,保持着自然生长,这是刮风寨古树茶品质优秀的一个原因。
刮风寨的古树茶最大特点是有一种独特的山野韵味,整体表现非常出彩,刮风寨和丁家寨隔冷水河相望,但两个地方的茶口感有差别。
刮风寨整体来说口感更加开阔大气,有厚重野韵,但这并不是说它粗犷,刮风寨也保持着易武片区的香扬水柔特色。
八、丁家寨(瑶族)
茶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喜欢易武茶,一定要品过丁家寨才知道易武的魅力。丁家寨普洱茶的品质由此可见。
从麻黑往上,山路非常难走,有两条小路,一条通往刮风寨,一条通往丁家寨,丁家寨生态环境非常好,地理位置偏僻,丁家寨寨子周围茶树是很少的,这几年基本都改种橡胶了,但丁家寨的茶园那是大名鼎鼎——弯弓。
我们平时说的丁家寨的茶其实就是弯弓茶,弯弓是茶园名字,丁家寨是寨子名,丁家寨这几年基本成了一个茶叶集散中心,弯弓茶园和茶王树茶园以及白茶园离得很近。
这三个茶园都是易武茶区顶级的古茶园,每年收茶的茶商都会集中在丁家寨收这几个地方的茶。
丁家寨到弯弓大概需要花三四个小时,路难走那不是美去过茶山的人能够想象的,一开始还能骑摩托车,路是真正的山路,很窄,而且抖,30——60度的坡度,一般人不敢骑车,到后来车都骑不进去,只能步行,可见生态环境之原始。
弯弓的茶这几年风头很劲,价格贵的敬而远之,古树茶品质确实非常高,做出来以后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冲泡时汤色金黄、香气高纯、叶底条索肥壮柔软,是爱茶人难求的茶中极品。
九、丁家寨(汉族)
汉族和瑶族寨子一样,丁家寨汉族寨也有自己的茶园——香椿林和一扇磨,香椿林茶友不太熟悉,一扇磨这几年倒是名声在外,这两个古茶园片区是古六大茶山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人工栽培古树茶片区之一。
一扇磨古茶园是完整连成片的,在众多茶山中比较少见,但茶园面积不大,产量自然不算大,古茶园在原始森林中自成一片,一扇磨的古茶树长得不算非常高大,树龄却动辄以百年计算,所以说计算古茶树的树龄如果按照树型高大与否判定是不合理的。
一扇磨的古树茶特点:非常明显的是同时拥有柔美和坚韧这两种特质,汤质细腻柔软,又有独特的山野气韵,细腻中有丝丝缠绵的柔韧感,质感饱满,品饮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层次感尤其丰富,品饮过程非常舒适宜人。
十、旧庙寨、新寨
新寨虽然名字比较“新”,但新寨其实是易武茶区最古老的一个少数民族寨子,在当地他们自称“本族”,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习俗,新寨少数民族的祖先是最早发现并种植普洱茶的“濮人”。
他们对茶叶的态度始终保持着尊重敬畏,直到现在每年春茶开采前,村民会在祭师的带领下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
旧庙寨和新寨两寨相距3公里,是同一种民族,相同的茶文化传承,相邻的茶园,相同的制作工艺,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制茶人的心情和技术。
我们之前说过,历史悠久的茶园寨子,制茶工艺传承的时间非常久,工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过反复改良,而且是纯手工制茶工艺,已经非常精良。
新寨当地茶农纯手工杀青制作的茶,口感非常不错,茶叶条索匀整,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饱满,茶汤有厚重感,品后润口,香气偏厚重。
新寨茶有个小小的缺点,香气不是特别显,但并不是没有,只是没有易武其它茶区那么高扬,它的香气是下沉的,杯底香不是特别明显,茶汤的甜度非常高,饱满丰润。
旧庙寨的茶和新寨极为相似,几乎分辨不出差别,但近几年普洱茶行情水涨船高,要想买到真正的旧庙茶,还得亲自去当地品尝。
十一、倮德寨、大寨
先说倮德寨,倮德寨是距离易武乡政府最远的一个村委会,地理位置非常偏僻,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倮德寨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现在知道倮德寨的茶友不多,但倮德寨的历史却是十分辉煌的。
而且由于名气不是很大,倮德寨的茶价格远远低于一线茶山,但是品质却足以和易武地区比较有名的寨子相提并论,所以论性价比的话,倮德寨的茶确实算得上物美价廉。
倮德的茶外形非常漂亮,这得益于当地茶农精湛的制茶技艺,香气滋味比普通的生普明显是要更优质,滋味醇和,香气纯正,回甘生津极好,以蜜香为主,缺点是汤水略薄。
大寨是一个被茶园包围着的寨子,大寨历史非常辉煌,在道光年间建过关帝庙,光绪十一年(1885年)又重建,现在庙宇已毁,但大庙的基台还很完整。
基台建得非常紧实,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一点石灰,但却镶嵌得异常精密,如此精致绝奇的建筑实在少见,可见当时这个地方的繁华富有。
大寨的茶芽毫显露肥壮,条索松紧适度,色泽乌润,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香气高显,叶底肥嫩完整柔软,整体协调性非常好,层次感极其丰富。

版纳茶区
部分山头简介
先来看看八大名山曼糯、勐海勐宋、南糯山、帕沙、贺开、布朗山、景洪勐宋;巴达在西部。
1.茶山名:曼糯
茶山地理:勐海县最北端,属勐往乡勐往村,同普洱的澜沧和思茅区交界。这里是澜沧江出普洱市、进入西双版纳的第一站。海拔1200-1300米。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
古树产地:主要有三个寨子,大寨、上寨、中寨。
茶质特色:山野气韵清晰,苦涩明显,回甘较慢,香气较浓郁。
2.茶山名:勐宋(勐海)
释名:“山顶上的坝子”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宋乡,东接景洪市,南连格朗和乡,隔流沙河与南糯山对望。其中那卡茶区海拔1600米,保塘茶区海拔1700-1800米。年降水量1400毫米。
古树产地:大安、南本、保塘新寨、保塘旧寨,坝檬、大曼吕、那卡(腊卡)
茶质特色:那卡、保塘等古树茶普遍茶香纯正,苦涩明显,山野气韵强,回甘较慢。
3.茶山名:南糯山
释名:“(产)笋酱(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景洪至勐海公路旁,距勐海县城24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水量1500-1750毫米。年平均气温16-18度。
古树产地:竹林寨、半坡寨、姑娘寨等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回甘较快,山野气韵较显。传统上南糯山茶香气较饱满,苦涩明显,近年来苦涩较弱,香气较不显。
4.茶山名:帕沙
释名:“一座山,一条河”
茶山地理: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南帕沙村,处于南糯山与布朗山之间,海拔1200-2000米,年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
古树产地:帕沙新寨、帕沙老寨、帕沙中寨、、南干、老端等。
茶质特色:帕沙古树苦涩明显,但可以化开,清甜亦显,生津明显,山野韵足。
5.茶山名:贺开
释名:“最先看到太阳之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北连著名古茶山南糯山茶区,东邻拉达勐水库,西面腑望勐混坝子。海拔1400-1700米。
古树产地:曼弄新寨、曼弄老寨,邦盆老寨、曼迈、曼蚌、曼囡等
茶质特色:汤质饱满,略有苦涩,苦涩化甘较快,山韵明显。
6.茶山名:布朗山
释名:布朗族聚居地
茶山地理: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南与缅甸接壤。年降雨量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8.7度。老班章和新班章海拔1600-1700米,老曼娥寨相对海拔较低,约1200米。
古树产地: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新竜、曼糯等
茶质特色:老班章茶外形肥壮,滋味浓烈,苦涩明显,生津回甘快而持久,茶气明显。老曼娥茶与老班章类似,苦涩度更重,化开时间更慢。
7.茶山名:勐宋(景洪)
释名:“山顶上的坝子”
茶山地理:位于景洪市大勐龙镇勐宋村,位于景洪市最南端,也是云南纬度最低的古茶区,海拔1500-1800米。降雨适中。
古树产地:勐宋大寨、苗锄山、曼迁老寨、曼家坡坎、曼窝科、曼加干边、曼加角、曼卖窑等
茶质特色:山韵明显,香气饱满,汤质厚重,杯底香强,甜茶苦涩较短,回甘较快;苦茶苦涩明显,回甘较弱。
8.茶山名:巴达
释名:“仙人脚印”
茶山地理: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海拔1580-2000米。
古树产地:曼迈、章朗、曼帕勒等。
茶质特色:山韵饱满,香气纯正,苦涩明显,汤中有甜,回甘快而明显。
版纳茶区总结
版纳茶区的茶茶质厚重,汤质较饱满,除了部分小叶种外,苦涩明显;古树茶气明显,山韵突出。这是和澜沧江下游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的,版纳茶区在普洱茶区中温度较低,光照较强,这导致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较高,苦涩感较明显,班章、曼娥的霸气,小勐宋苦茶的苦涩都和这有直接关系。
版纳茶区古树的树龄以100-500年之间为多,对普洱茶来说正是产量适宜的时候,但有些山头因成名较早,过度采摘的情况比较明显,这直接导致了茶质的下降。同时也因为历史上知名,版纳茶区古茶园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也比较多,这包括对古树直接破坏和破坏自然环境对古树间接的影响。
特此鸣谢:本图文由《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供稿,版权与本网无关。
【《普洱茶1001夜》更多内容推荐】
《普洱茶1001夜》第94天:普洱茶区主题周!那些名气不大的茶山都在这里了
《普洱茶1001夜》第95天:普洱茶区茶山简介及普洱茶特点详解!
《普洱茶1001夜》第96天:普洱茶区主题周!凤凰窝古树茶为什么好喝?
《普洱茶1001夜》第97天:普洱茶区主题周!两个皇家贡茶园
《普洱茶1001夜》第98天:普洱茶区之大渡岗茶园
《普洱茶1001夜》第99天:普洱茶区主题周!普洱茶区各地普洱茶的口感和特点
《普洱茶1001夜》第100天:西双版纳茶区之勐海和勐腊茶区详解
《普洱茶1001夜》第101天:版纳茶区主题周!版纳茶叶的布局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