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1001夜》第39天:普洱茶名人故事汇,张顺高与普洱茶的不解之缘!

  • A+
所属分类:行业新闻
《普洱茶1001夜》第39天:普洱茶名人故事汇,张顺高与普洱茶的不解之缘!

图为《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本图由作者提供)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陈远,来自云南石屏,毕业于云南农大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后在上海,浙江沿海一带工作,从事六大茶类销售培训工作。十年不忘喜欢普洱茶的初心,最终又回到普洱茶的世界来专注普洱茶学习。普洱茶博大精深,《普洱茶1001夜》不断完善资料分享给大家,做到通俗易懂,衷心希望能为喜欢普洱茶的朋友带来一点福音。

《普洱茶1001夜》第39天:普洱茶名人故事汇,张顺高与普洱茶的不解之缘!

一、张顺高老师与普洱茶的不解之缘
 
张顺高,湖北五峰人,1933年生,土家族,1960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茶叶专业,1961年,张顺高和刘献荣先生前往勐海巴达大黑山考察,发现了野生大茶树,并于1963年在湖南《茶叶通讯》上发表考察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公布国内发现的树龄最大野生大茶树,被冠以“野生型茶树王”名号,引起了国内外茶界专家极大关注。主编过《西双版纳文史资料茶叶专辑》。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第二任所长,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中华茶人联谊会荣誉理事、云南省茶叶学会(1981~1997)副理事长、云南省茶业协会荣誉理事,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顾问,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
 
1967年至1974年,张顺高受国家农业部派遣到非洲马里援建茶场,并栽培组长,历尽艰难,完成援建茶场的任务,被马里授予二等国勋。1977至1980年,张顺高又赴上沃尔特考察种茶可能性,任该国茶树试种中国专家组组长。
 
1980年至1988年,张顺高任云南省茶科所所长期间,带领干部、职工、科技人员全力推进全省茶叶科技研究、推广,积极主动帮助勐海县发展规范化密植速成生态茶园。1983年,张顺高被选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代表赴北京领奖。1990年,调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作。先后当任中华茶人联谊会荣誉理事、云南省茶叶学会(1981~1997)副理事长、云南省茶业协会荣誉理事,西双版纳州茶业协会副会长、顾问,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会长等。2007年4月,张顺高荣获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
《普洱茶1001夜》第39天:普洱茶名人故事汇,张顺高与普洱茶的不解之缘!
 
经过多年实验,张顺高大胆地提出了云南大叶茶密植速成高产稳产栽培新技术。1986年,又推出“生态茶园”新理念导向,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张顺高主编过《马里共和国法拉果茶农场技术规范》、《西双版纳州文史资料(茶叶专集)》、《云南茶园建设技术规范》;参编过《西双版纳国土经济学研究》,《巴达野生茶树的发现及其意义》、《论茶树速成高产栽培法》、《云南茶叶发展战略》、《中国茶叶战略转移的思考》、《生态学学习笔记》、《中国茶园建设生态之路》、《茶树太阳光谱考察》、《西双版纳南糯山哈尼族诺博(茶叶)文化研究》、《云南茶叶发展和我的茶海之梦》、《茶文化与21世纪议程》等书籍。1992年10月,他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思茅地区澜沧邦崴大茶树考察论证会。1993年4月,他在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上交流了他与梁凤铭副研究员合写的论文《古生态学与茶树起源传播驯化的系统猜测》。1996年11月中旬,他作为专家组副组长,参与了“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云南省镇沅千家寨野生古茶树考察论证会”,提出了“净光合值法”类推测算出了千家寨古茶树树龄。他与梁凤铭副研究员合写的论文《普洱茶和普洱茶文化》、《茶文化是茶叶生产力》发表在《云南茶叶》等杂志上,生平简历入载《中华当代茶界茶人辞典》。促进了云南民族茶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人物事迹
 
“贡茶传习行活动的要旨可以概括成,我们要推广贡茶文化,怎么去推广?”云南茶界老专家,德高望重的老茶人张顺高对此次活动给予厚望,并给了极富智慧的建议:
 
首先,我们推广的茶品一定要好。为保证品质最高,贡茶对原料、工艺、管理等都有严格的要求。这次易武贡茶传习行推广的6个茶样都是好茶,堪称传承贡茶制作工艺的典范。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优秀创作物,这些茶品就是优质的物质,能承载贡茶文化之精神。
 
其次,我们还要一些软件的东西,来证明我们打造的贡茶文化是好的,是值得传习的。贡茶有丰富的茶文化,比如乾隆皇帝就写诗《烹雪》赞赏过普洱茶。如将普洱茶的采、制、运输、上贡等联系起来进行展示,贡茶文化就有完整的表现。比如说,易武斗茶大赛、贡茶开采仪式、再现皇帝老儿喝茶的场景等,就是很有说服力与感染力的行为艺术活动,能很好的深入宣传贡茶文化。把这些软的东西浓缩起来配合到实际中去,在活动中把这些东西演示出来。我想我这个建议做起来有点难度,如果做好了效果就会非常好。[1]
 
2012年1月7日,在昆明茶文化促进会年会上,《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修订版正式发布,历史悠久的普洱茶从此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科学的系统的工具书。修订版的《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编委主任为云南省人大原常委副主任、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会长张宝三先生,主编是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张顺高先生,和云南省茶叶商会副会长、云南省茶叶协会秘书长苏芳华先生。恐怕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本厚度堪称普洱茶界牛津词典的百科全书,在编写和修订的过程中,以及最终的顺利出版,经历了怎样的困难。作为主编的张老,又做出了怎样的奉献。
 
张顺高老师的一生,似乎几项荣誉,一串职务,一堆著作就可以总结。但是,这背后的付出、贡献,每一项都是很多人难望其项背的。他笑言,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马里共和国国勋、吴觉农勋章三项荣誉就足够了,至于眼前才评上的研究员,算不了什么。先生淡泊名利,看淡荣辱,当然无所谓。职称一事,也是敬重他的人一直耿耿于怀的,以先生的贡献、学养而言,比起现今的许多教授、研究员,不知高出几许,博导都绰绰有余。其贡献,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建树、创新,更有润泽苍生,福庇万民的数百万亩茶树、茶园。这些绿金不仅遍开在云南的黄土高原,还开在了万里之外的撒哈拉沙漠边缘。
 
参考资料
 
[1]茶界专家昆明支招“易武贡茶传习行”.西湖龙井咨询平台.2014-04-23[引用日期2014-07-31]
 
[2]张顺高:茶是我一生的神圣事业.西湖龙井资讯平台.2012-02-22[引用日期2014-07-31]
 
《普洱茶1001夜》第39天:普洱茶名人故事汇,张顺高与普洱茶的不解之缘!
 
二、茶界泰斗张顺高与普洱茶的故事成就一个云茶梦
 
张顺高老师从学校毕业分配到云南时,云南茶叶仅16万一18万担,以后虽有发展,但长期停滞在25万一30万担之间。新中国成立前的古老茶园日趋衰亡,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茶园,除农场外,大多未老先衰,连年重复改造、恶性循环,而同期浙江茶叶却得到了大发展,产量由70万担升为200多万担,在他们的茶叶滞销时,云南有些人不加分析,人云亦云茶叶“卖不掉了”,几度刮起冷风。而先生却持不同的看法,认为问题出在方针政策上。实际上云南茶叶一是总产太少,二是面积太小,需要大发展,可是一直没有大发展的方针指引,长期处于晦暗不明、乍暖还寒的笼罩之下。
 
1983年10月,普朝柱任省长,来茶科所看了先生主持的茶树速成高产试验茶园之后,极为认可,说:“我想和你们来研究一下茶叶的方针。”借此机会,先生向省长畅所欲言地汇报了自己的看法,在半天的时间内,对云南茶叶的优势,三中全会后的农村变化,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广泛交换了看法,得出了必须大发展的结论。
 
第二天,先生请普省长给正在勐海举行的“云南茶园丰产和恢复发展初制所会议”的代表讲话。省长从市场需求,从山区脱贫致富的要求等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与科学的阐释,他的意见是把300万亩300万担作为2000年的奋斗目标,要求80年代再搞150万亩。当即对籽种采收调运、人才培训、技术指导作了布置。全省一百多个产茶县的代表,从来没有听见过这种振奋人心的讲话,一致感到:茶叶的春天来到了!群情激动,犹如春雷一阵,使大地苏醒,纷纷要求将省长讲话印发,回去传达。当时,省农业厅、农大、农科院力主印发,可是习惯了长期搞改造提高、跟着江浙人吹冷风、宣传茶叶卖不掉的人却说:省长不是省政府,方针要以省政府文件为准,反对印发。为避免意见分歧影响会议成功,先生想了一个办法,因为他当时是《云南茶叶》主编,说:“你们不发,我来发,人手一份,发向全国。”并立即安排整理录音,送正在印刷的《云南茶叶》第四期,排头条。《云南茶叶》从来没有发过评论,这次破例,先生还为普省长的讲话写了刊论《茶叶的春天》,为云南茶叶新方针欢呼,为新方针贯彻鸣锣开道,推波助澜。清样出来后,亲自送到省长办公室请修改审定。省长讲话与刊论一出来,犹如春雷惊蛰,春风化雨,受到茶界和人民的热烈拥护,全省茶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被空前调动起来,他们迅速行动起来,一场“千山万岭银锄落,地动高原铁臂摇”,向茶叶进军、让山区脱贫的气势恢宏的大戏,在全省宜茶山区拉开了战幕。同时,先生按普省长指示,以最快的速度,主编了《云南茶园建设技术规范》小册子,印发一万册,送到茶叶干部和农民手中。同时,发挥茶科所初步形成的云南茶叶科技中心的力量,向全省各重点茶区派驻科技人员蹲点跑面,试验示范,长会短训,进行技术推广和技术指导,不失时机地利用省、地、县各种会议见缝插针,宣传新方针,传播新技术。
 
舆论指导行动,理论指导实践,作为茶科所所长,先生先后在国际会议及全国、全省茶叶会议上、刊物上,发表了《滇南茶区的自然优势》、《西双版纳茶叶开发研究》、《论茶树速成高产、高产稳产栽培法》、《云南茶叶发展战略和战略措施》、《中国茶业战略转移的思考》、《云南茶叶基地建设的经济技术问题探索》、《生态茶园和茶叶经济生态园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茶园建设的生态之路》等文章,对省委的新方针进行阐释和补充,帮助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执行,同时推广农业科技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在技术上进行引导,使其向紧贴云南实际、具有云南特色的方向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1986年元月,国家开始实施星火计划,在省科委支持下,云南首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大叶茶优质丰产栽培和红碎茶初精制合一加工技术开发》项目资金184万元,被先生争取到勐海实施,发展新茶园8000多亩,建立了星火茶厂,点燃了乡镇企业的星星之火。
 
1986—1989年,先生负责省农业综合示范区的茶叶综合示范区,加强了技术推广的经济实力和主动权,在勐海、腾冲、双江、思茅、澜沧、潞西6县设速成高产、低产变丰产、茶树良种、生态茶园等各种综合示范面积6000多亩,带动面17.22万亩。
 
1985年,为建立云南茶树良种基地,先生领导的茶科所为思茅茶树良种场专门培育茶苗,提供50亩母本园的苗木,使该场顺利建成。
 
在先生担任所长的年代,恰值云南茶叶空前大发展,茶区广大,所务繁杂,各种业务、党务、工作的会议和学术活动接连不断,根本没有休息时间,总是高频率、高速度运转。为了云南茶叶的春天,为了“茶海之梦”,他抓住机遇,把他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云南茶区各兄弟民族,倾注给了横断山脉的云南大叶茶。春华秋实,十年的辛劳,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0世纪90年代,云南茶叶已达140万担。比粉碎“四人帮”前,接近增加3倍。短短十年来,取得了比三中全会以前两千年茶史总成绩还多数倍的巨大成就。比新方针诞生前,净增产量100万担,茶叶已经成了云南受益面最为广大的支柱产业,为94%的山区各民族人民脱贫致富,拓宽了新路。
 
为云南茶叶献身一辈子,先生最终赶上了这个迟到的春天,目睹了曾是梦中的茶海绿波。用行动努力推动着云南普洱茶的发展。

特此鸣谢:本图文由《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供稿,版权与本网无关。

【《普洱茶1001夜》更多内容推荐】

《普洱茶1001夜》第30天:普洱茶熟茶批量发酵到普洱茶357克计量单位的形成过程

《普洱茶1001夜》第31天:普洱茶中的号级茶,以及号级茶的特点

《普洱茶1001夜》第32天:乾利贞宋聘号丨十年如一日寻找一个号级茶的艰难岁月

《普洱茶1001夜》第33天:同庆号丨号级茶中的佼佼者

《普洱茶1001夜》第34天:百年福元昌号级茶的传奇历史

《普洱茶1001夜》第35天:车顺号,瑞贡天朝号级茶的不朽见证!

《普洱茶1001夜》第36天:同兴号与同昌号

《普洱茶1001夜》第37天:敬昌号与陈云号曾经的辉煌与没落

《普洱茶1001夜》第38天:诸葛亮与普洱茶的故事

特此鸣谢:本图文由《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供稿,版权与本网无关。

【《普洱茶1001夜》更多内容推荐】

《普洱茶1001夜》第30天:普洱茶熟茶批量发酵到普洱茶357克计量单位的形成过程

《普洱茶1001夜》第31天:普洱茶中的号级茶,以及号级茶的特点

《普洱茶1001夜》第32天:乾利贞宋聘号丨十年如一日寻找一个号级茶的艰难岁月

《普洱茶1001夜》第33天:同庆号丨号级茶中的佼佼者

《普洱茶1001夜》第34天:百年福元昌号级茶的传奇历史

《普洱茶1001夜》第35天:车顺号,瑞贡天朝号级茶的不朽见证!

《普洱茶1001夜》第36天:同兴号与同昌号

《普洱茶1001夜》第37天:敬昌号与陈云号曾经的辉煌与没落

《普洱茶1001夜》第38天:诸葛亮与普洱茶的故事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