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1001夜》第38天:诸葛亮与普洱茶的故事

  • A+
所属分类:行业新闻

《普洱茶1001夜》第38天:诸葛亮与普洱茶的故事

图为《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本图由作者提供)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叫陈远,来自云南石屏,毕业于云南农大热带作物学院,毕业后在上海,浙江沿海一带工作,从事六大茶类销售培训工作。十年不忘喜欢普洱茶的初心,最终又回到普洱茶的世界来专注普洱茶学习。普洱茶博大精深,《普洱茶1001夜》不断完善资料分享给大家,做到通俗易懂,衷心希望能为喜欢普洱茶的朋友带来一点福音。

《普洱茶1001夜》第38天:诸葛亮与普洱茶的故事
 
相传,在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蜀汉丞相诸葛亮请膺南征,平息南中诸郡叛乱。“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路上虽遇艰难险阻,孟获蛮兵的顽强抵抗,但诸葛亮凭着深明天文地理,熟谙韬略兵机,运筹帷幄,实行兵战与安扶相结合的策略。加之饥餐渴饮、夜住晓行,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得民心。渡过金沙江以后,势如破竹,攻无不克,每擒孟获,以仁义相待,若其不服,则备马送出营寨,放他归去重整兵马再战。
 
有一次,诸葛亮率兵离开西洱河,沿哀牢山南进途中,军士来到桃花江畔的桃叶渡口,因触江水瘴气中毒,纷纷晕倒于沙滩,在万分危急之时,得到当地蛮濮人相助,送姜茶汤解毒而康复,送茶叶含在口中避染瘴气,才得以渡过桃花江作战。关于诸葛亮兴茶种茶,还有另一个传说。云南西双版纳一带原本无茶,诸葛亮带兵南征七擒孟获时来到此地,士兵们因水土不服而患上了眼病。诸葛亮将拐杖在地上一拄,拐杖转眼间变成茶树,生长出翠绿茶叶,于是摘叶煮水喝,并用茶水洗眼,士兵们眼病痊愈。自此,南糯山便有了茶叶。当地人称南糯山为“孔明山”,称茶树为“孔明树”,尊孔明为“茶祖”,孔明生日那天当地人要饮茶、赏月,放“孔明灯”。西双版纳古老茶区勐腊县海拔1900米的孔明山上,现存多株高达9米的茶树,相传是诸葛亮军队南征时撒籽成茶的。
 
如今的普洱市,原称思茅市,就是源自诸葛亮的取名。诸葛亮南征至此,因思念南阳家乡的茅庐,便把此地命名为“思茅”。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普洱市都要举行“茶祖会”,祭拜诸葛亮,弘扬民族种茶精神。
 
民间关于诸葛亮兴茶种茶的典故与传说还有许多,这不仅是为了纪念诸葛亮对茶叶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也反映了内地与边疆的文化交流与文明共享。在茶文化传播中,中国茶人不能、不会也不应该忽略诸葛亮兴茶种茶这浓墨重彩的一笔。诸葛亮被誉为三国时代的茶祖,也是实至名归。
 
《普洱茶1001夜》第38天:诸葛亮与普洱茶的故事
 
诸葛亮看到茶叶如此神效,即命王平、吕凯率军士以当地蛮濮人为向导,到哀牢山中采购茶子。赵云、魏延率兵过江后,分兵两路围歼蛮兵,于盘蛇谷第七次擒住孟获,押往塔郎甸诸葛亮帐前。诸葛亮仍以仁义相待,令解去绳索,问孟获今服不服?孟获跪于帐前说:“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过,安得不服乎!天公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诸葛亮请孟获入帐,设宴庆贺,委任孟获照旧掌管南中事务,所占之地尽皆退还。孟获及所胁从的部族酋长、蛮兵无不感戴,欢呼跳跃。
 
至此,南中已平定,副将王平、云南太守吕凯受命在哀牢山中向蛮濮人采购的数十驮茶籽已驮运到,诸葛亮于7月亲率一支军队继续南进,深入裸濮、乌蛮、金齿、锅搓、羌尼人居住的地方,察看山川河流,体察民情,安扶民心,赠送茶籽和礼物,传授农耕技术,教民预防瘴毒。所到之处无不深受各族酋长、族人的欢迎,并以丞相赐物和地名为荣。
 
诸葛亮经过一月的艰苦跋涉之后,回到斑鸠峰下的坝子安营扎寨。数月来不毛之地的征战之后,看到这里青山绿水,景致诱人,便触景生情,思念起翠竹掩映的隆中茅庐,于是在帐中挥毫写下“思茅”二字。次日邀约各酋长会盟,诸葛亮坐在轮椅上,右手持鹅毛扇,左手拿着书写的“思茅”二字说:“此地就称思茅吧!”接着他倡导各族团结,广植茶园,发展生产,共谋生计。当地一酋长跪拜双手接过写有“思茅”的绸绢,众酋长胜感荣幸,欢呼丞相赐地名。由于部族语音的原故,欢呼中喊的都是“思茅”的谐音,有的喊思摩!有的喊思么!有的喊西卯!
 
诸葛亮在思茅小憩数日,让军士们在坝子边的小河洗澡、洗马后,班师返回。8月底“遂至滇池”,在滇池边受到孟获及当地酋长土官的热烈欢送,诸葛亮就此作出部署,留王平、吕凯守四郡;吩咐孟获勤政驭下,善抚居民,勿失务农,即回蛮邦。安排完毕即起程返回成都。
 
诸葛亮回到成都后,云南各郡各部落每年都有“象齿矩狗、丹漆茶蜜纳贡”。为筹划北伐中原再兴汉室,诸葛亮拨出银两,派得力将校和军士随纳贡的云南部族人到滇西南采购、驮运茶叶,以备军需和商贸之用。从而促进了滇西南各地茶叶种植面积的扩大。
 
千百年来,不管历史怎样沿革变迁,诸葛亮在各族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总是无羁无束地传颂着。在思茅当年诸葛亮路过的地方有孔明山,洗战马的小河称洗马河,思茅城北郊斑鸠峰下诸葛亮扎营处建有“诸葛故垒”。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后,重建毁于兵燹的“诸葛故垒”,改称“诸葛营”,营地中建武侯祠,塑有诸葛亮及琴童、武将的雕像。诸葛亮还被尊为茶祖,在思茅的同乡会馆举办“茶祖会”,每年农历6月19日,各茶庄茶号和各地商旅都要聚在一起,举行隆重的祭茶祖仪式,恭读祭文,演出文艺节目,以祭祀孔明兴茶的功绩。
 
清道光《普洱府志》卷十二载:“旧传武侯遍历六茶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鋩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又莽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
 
《普洱茶1001夜》第38天:诸葛亮与普洱茶的故事
 
拓展阅读:
 
诸葛亮为什么要七擒孟获?
 
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要孟获心服口服。因此便笑着将他放走再战。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后,仍要继续放他走。(关于七擒七纵的具体过程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对诸葛亮彻底信服了,不肯离去,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您代表着天上的神威,南中人不会再反叛了。)”于是带领蜀汉大军到滇池,与诸葛亮盟誓,蜀军成功平定南中。
 
孟获后来迁为御史中丞。蜀军归还后,因诸葛亮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惯例,采取“不留兵,不运粮”,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的政策,任用马忠、吕凯等人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方,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族的上层分子,此后南中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叛乱。
 
如此看来,诸葛亮、孟获都是普洱茶扩大规模种植功不可没的历史人物!
 
诸葛亮与普洱茶的故事版本2
 
自古以来,人们对诸葛亮的认知大多集中在忠诚、智慧方面,特别辅佐蜀国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其实,诸葛亮在兴茶种茶方面的努力与贡献同样功不可没。
 
川陕交界的陕西勉县小河庙乡,有一座三圣庙,供奉的是诸葛亮、陆羽和药王三位圣人。这个茶乡的老百姓将这三位不同朝代、似乎毫不相干却与茶密切相关的的圣人供奉在一座庙里,在全国寺庙中属罕见,但其中的深意却显而易见,那就是当地人饮水思源,把诸葛亮当作三国时代的茶祖供奉。在云南,很多茶乡特别是普洱茶产区不祭拜茶祖神农氏、茶圣陆羽,却偏偏祭拜诸葛亮。
 
诸葛亮为何被誉为三国时代的茶祖?这背后不仅有种茶兴茶的故事,还有治病救人的传说。
 
据史料记载,诸葛亮南征时曾给西南少数民族带去了多种农作物种子及种植技术,其中包括茶叶。诸葛亮军队携带的茶叶种植技术在西南“蛮夷之地”推广伊始,茶叶的除湿排毒、降火祛寒、健脾和胃等保健治疗功效很快为人们所了解和认同。种茶、吃茶、饮茶之风迅速兴起。事实证明,茶叶对三国时代的经济繁荣、边疆稳定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诸葛亮之所以重视茶叶种植与生产,还与他自身的疾病有关。当时,诸葛亮患了一种肺病,根据那时的医疗条件,很难治愈。在睡梦中,诸葛亮梦见了一位老人告诉他,可以用小河庙的老茶树叶做药引,进行治疗。殊不知,喝了茶叶后,诸葛亮的肺病痊愈了。后来,诸葛亮为了感谢神明的指点迷津,在茶山设坛祭拜,推广茶叶种植,弘扬茶道精神。如今,陕西勉县的茶山还遗存着几棵当年诸葛亮拜祭过的千年古茶树。

特此鸣谢:本图文由《普洱茶1001夜》主讲人陈远先生供稿,版权与本网无关。

【《普洱茶1001夜》更多内容推荐】

《普洱茶1001夜》第28天:岁月沉淀的普洱茶历史勾勒

《普洱茶1001夜》第29天:普洱茶断代历史片段和近代的历史文化发展

《普洱茶1001夜》第30天:普洱茶熟茶批量发酵到普洱茶357克计量单位的形成过程

《普洱茶1001夜》第31天:普洱茶中的号级茶,以及号级茶的特点

《普洱茶1001夜》第32天:乾利贞宋聘号丨十年如一日寻找一个号级茶的艰难岁月

《普洱茶1001夜》第33天:同庆号丨号级茶中的佼佼者

《普洱茶1001夜》第34天:百年福元昌号级茶的传奇历史

《普洱茶1001夜》第35天:车顺号,瑞贡天朝号级茶的不朽见证!

《普洱茶1001夜》第36天:同兴号与同昌号

《普洱茶1001夜》第37天:敬昌号与陈云号曾经的辉煌与没落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