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行业新闻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茶产业,正是一项促农增收、改善生态的特色农业产业。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茶文化发祥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在我国,茶产业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是一项为茶农谋利、为饮者造福的产业。
![]() 从“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的经典论述,到“万里茶道”“茶酒论”“茶之友谊”等“茶叙外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交流,在多次出访中介绍中国茶文化,为“中国茶”的共享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全国两会期间,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联合福建日报、浙江日报、安徽日报、云南日报,邀请黔、闽、浙、皖、滇等5省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共话茶叶这片神奇的树叶,为写好“茶产业”文章、助力脱贫攻坚建言献策——
![]()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罗红江
普洱茶为西双版纳20万山区农民人均增收4187元,成为脱贫攻坚最重要的产业支撑,群众从‘绿色银行’中取出了真金白银,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罗红江说。
罗红江是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人,从小在茶文化的熏陶中长大,养成了爱喝普洱茶的习惯,对普洱茶的亲近感长在骨子中,流淌在血液里。他介绍说,西双版纳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普洱茶发祥地和茶马古道的源头,植茶、用茶、贸茶的历史悠久,距今已2000多年。千百年来,世居在西双版纳这片神奇美丽土地上的民族同胞,在长期的种茶、饮茶、贸茶活动中,形成了独特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特色茶文化。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持续开展普洱茶“二次创业、再创辉煌”行动,全州围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绿色”的茶产业发展主题,延伸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罗红江介绍,目前,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纯生态、无污染的古茶园除了给茶农带来丰厚的卖茶收入,还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全州115万亩茶园有90万亩达到生态茶园标准,生态茶叶全面改造提升工程还在持续推进中。西双版纳所有普洱茶加工企业也都通过了CS认证,全州形成以勐海茶厂、七彩云南等茶厂为代表的集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茶叶企业群。
州委、州政府还立足更高站位,提出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经济、茶生态、茶旅游和茶文化互融共进、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力争把西双版纳建成中国最优最大的普洱茶生产基地、普洱茶研发中心和普洱茶文化旅游目的地。
西双版纳贫困的地方主要在山区,大多数是适合发展普洱茶的地区。“为了让普洱茶真正成为山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绿色产业,西双版纳一手抓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绿色产业扶贫行动;一手抓龙头企业带动,确保贫困户茶叶种得好、不愁销。”罗红江说。
截至2018年末,西双版纳全州茶叶种植面积115万亩,普洱茶产量4.8万吨;综合产值170亿元,税收7.1亿元,均占全省一半左右。普洱茶成为脱贫攻坚最重要的产业支撑。
数说云南茶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也是具有两千年历史发展的古老茶区。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2018年,全省茶叶总面积630万亩、同比增长1.7%,总产量39.8万吨、同比增长2.8%,综合产值达843亿元、同比增长13.6%,茶农人均收入达3630元、同比增长10.7%。近3年来,茶农收入年增速10%以上,平均增收30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