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这样泡毁了!

  • A+
所属分类:普洱茶知识

普洱茶,这样泡毁了!

普洱茶冲泡,过一分苦涩,少一分单薄。一款茶好不好,除了茶叶本身的原因外,还要讲究冲泡的方式与技巧。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在众多的冲泡方法中,哪几种方法最容易毁掉心爱的普洱,应该怎样冲泡普洱茶。

冲泡普洱不恰当的方式

一、悬壶高冲

日常冲泡普洱时,有不少茶友习惯于用高冲的手法冲泡,任由湍急的水流冲进盖碗,还有人干脆用起了沿着杯壁转圈的螺旋式注水法。

虽然在乌龙茶等茶类的冲泡中,这些手法能够令香气更为高扬,但并不适合普洱茶的冲泡。

选用云南大叶种为原料的普洱茶,过于湍急的水流容易导致茶多酚与咖啡碱等内容物质过度析出,泡出来的茶汤可能会苦涩。

普洱茶的口感一向追求香韵沉稳,茶汤醇厚连绵,所以在冲泡中追求注水“轻、柔、平、缓”,而“悬壶高冲”则很有可能导致茶汤香气浮泛,汤感轻薄。

二、猛击茶叶

在一些高香茶类的冲泡总,常常在注水时以水流猛击茶叶,这样有助于香气的散发。

但普洱茶不适合这种冲泡手法,因为云南大叶种原料丰富的内含物质,经不起这种猛烈的手法,会导致茶汤过于苦涩。

同时猛烈的撞击会导致茶汤失去醇厚的口感。

三、水温飘忽

水温,是冲泡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而大部分的茶友日常泡茶中,因设备的原因,水温往往难以控制,尤其普洱茶冲泡使用高温水,不像绿茶与红茶的冲泡,可以根据手的感觉来调节水温。

水温过高,可能会导致部分新生普变得过于苦涩,而水温过低则会导致茶的香气低迷。

四、时间模糊

在日常的泡茶过程中,注水、浸泡、出汤的时间完全依靠经验和感觉来决定。

当然如果只是自己喝的话,这种泡茶方式是个人选择,也无可厚非。

五、暴力起茶

起茶这个问题,只在紧压茶中会出现,而普洱茶又大多数都是紧压茶类,砖、饼、沱样样都需要用茶针等装备来起茶。

如果在起茶过程中,将茶叶起的过碎、过整、过厚,或者将叶片破坏的过多,都将导致冲泡中出现问题,这自然会影响茶汤的品质。

所以茶友们除了需要练习起茶技巧,将茶叶起成大小适中,厚薄合理、条索完整的薄片外,也需要掌握根据干茶的整碎,微调冲泡时间的能力。

六、采用统一泡法

熟悉一些普洱茶的泡法之后,有时又会走入教条主义的困境,用同一套手法中的时间、水温来应对所有普洱茶,这事实上也是一种误区。

譬如茶叶的整碎情况不同,就需要适当调节冲泡的时间;而如果茶叶的年份不同,水温有可能需要有所转变,譬如泡三年以内的新生普洱就需要将水温降一降,使用90-95度的水。

而如果冲泡器具由盖碗变成紫砂壶,或者器皿的容量有所改变,这时候时间也需要调整。

总而言之普洱茶的冲泡,既需要科学的方法与精准的量化,也需要对一款茶或一类茶不断摸索,不断熟悉,随着经验的积累,自己泡出的普洱茶汤,也终将令人“惊艳”。

如何用紫砂壶泡普洱?

如果要泡一壶好茶,首先要了解普洱茶有生普、熟普和不同年份之分别,需要用不同的茶壶,否则茶味就会显得混杂。

紫砂茶壶有帮助茶味发挥的特性,在品茗的情况下,可以发挥茶味到极至。

了解到普洱茶性质后,再用合适的泡茶手法,就能泡出喜爱的茶汤口味。

紫砂壶冲泡法

1、备具

宜选用容量稍大口盖略宽的壶,泥料(汤色淡选用淡色泥料,汤色重的选用深色泥料)。备水,准备好烧开水的器具,银壶或者铁壶都可。

2、温壶涤具

在紫砂壶中置入烧开的水,荡壶,倒入公道杯,再由公道杯分别倒入品茗杯中,用“狮子滚绣球”、或逆时针平摇品茗杯、或以手滚动温杯的手法温洗品茗杯,最后一个品茗杯的水直接倒入茶盘中。

3、投茶

将普洱茶小心置入壶中,用茶匙从茶叶罐中取出茶叶投置入壶中;或将茶叶先倒人茶荷,再转倒壶中。置茶量根据所品的茶品而定。

4、润茶

沸水置入壶中,水位为刚浸过茶叶,快速倒去以唤醒茶叶,重复一次。润茶水同时可留在公道杯中,用来淋壶,以保持茶汤的温度,或用来温杯涤具。

5、侯汤

注意注水的速度和角度。注水快则温度高,注水慢水温相对低。注水的角度会影响水对茶的冲击,毫较多的茶和熟茶不能过于冲击翻滚,否则茶汤会浑浊不透亮。

6、出汤

壶中的茶水通过过滤后入公道杯,再均匀的低斟分入品茗杯中。

低斟,是茶泡好后,由低位慢慢倒出,壶嘴最好贴近杯沿,以免香气散失,温度降低。

若没有公道杯,可采取巡回式分茶,一壶茶,通常分四杯。

从茶壶倒茶入杯时,不要一次倒满,开始每杯先二点,然后巡回均匀地加至七分满,使每杯茶汤浓度一致,当茶壶倒茶入品茗杯将尽时,以“点”状将“精华”依次“点到各品茗杯中,每杯要滴得均匀,以求每杯茶汤浓度一致。

7、敬茶

又称奉茶敬客,即将品茗杯放在茶托中,双手持杯托,举杯齐眉,奉给宾客。

8、品饮

接茶后,趁热品尝,品饮先观汤色,重在闻香,然后啜味。茶汤入口不咽下喉,边吸气边在舌尖打转,反复品赏,徐徐咽下,领略甘美的回味。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条件、喜好,随意“发明”各种泡法,但是要注意泡茶技巧,不要把好茶泡毁了。

用心才能泡好茶,好茶更要用心泡。茶文化是深邃的,是广博的,希望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茶之玄妙。(来源:喝茶的学问,图片来源:南茗佳人)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