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在品饮普洱生茶的时候,有些茶友在喝完之后会习惯性的翻开叶底看看,比如说有糊点可能是炒茶的时候锅温太高,叶底太绿可能是杀青不够等等,另外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是叶底出现红梗红叶,有茶友说普洱茶叶底有红梗,这是不是品质的表现?到底好不好?我们就一起来首先探讨下普洱茶叶底红梗、红叶产生有哪几方面的原因呢?
1、红梗其中一种,长在树上就红,也就是紫茶或者紫芽。这是茶树品种本身造成的。
2、还有就是早晨采摘的茶叶没有来得及摊凉,悟着热量大,烧热了叶片;这是普洱茶的萎调工艺问题,在寻茶过程中,一些树龄很大,茶叶品质极好的古茶园距离茶农家很远,大清早上山采茶,采完茶后回家要步行2,3个小时,无法及时萎调而出现红梗,实属无奈,深山里的古茶园,不可能每个古茶园现场都做萎调槽,对茶农来说,投资太大,因此现在暂时没办法解决因采茶路程遥远而无法及时萎调的问题,茶本身是好茶,可由于这些客观原因而形成的瑕疵,无法避免。
3、茶叶在杀青揉捻时水份揉得不干净,所以水份滞留在茶叶中晒干后显红叶红梗;这个原因还是可以归属为第二点,萎调工序做得不够到位或根本来不及做萎调使得杀青时叶片和叶梗的含水量过多。从茶叶采摘后到进行萎调,间隔时间过长,茶叶被捂到后再进行萎调造成杀青揉捻后红梗红叶比较多。
4、纯手工制作的毛茶,容易出现杀青不匀或摊晾不当而产生红梗红叶的现象,机器杀青揉捻制作的毛茶不易产生红梗红叶的现象,但纯手工制作的普洱茶,口感更加有活力,机器制茶,茶品口感活力不足,略显呆板。
因此,评判一款普洱生茶品质好坏要用一系列的综合指标来作为参考,而不要以综合指标的其中一项或几项来评判。普洱茶叶底的红梗并不是决定一款普洱茶好坏的标准。
相信经常喝茶的朋友都在普洱茶中看到过红梗红叶,于是便有很多朋友疑惑这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呢?
我们就再仔细看一看普洱茶中为什么会出现红梗红叶的现象。
首先是茶树本身的品种问题
普洱茶中有一类特殊的紫鹃、紫芽茶,这类茶有的是浑身都是紫,还有的是只有芽叶是紫的,这是由茶树本身的品类决定的,红梗是其中的一种,长在树上就红,做成干茶以后也不会改变它本身的特征。
茶树品种的因素导致的红梗红叶是这类茶本身的特点,是先天的,无法避免的。
这类茶中的红梗红叶对茶的品质、口感是没有影响的,但还有一些是后天因素导致的红梗红叶。
在普洱茶的采摘环节
茶农采摘的鲜叶并不是直接就拿回家摊晾的,很多都是背一个背篓或者夸一个挎包、袋子之类的,先将采摘好的茶叶放在包包(袋子)里,等采到一定数量了,再将茶叶倒入背篓或者麻袋里面。
茶叶长时间放在麻袋或者背篓里面,若是没有及时进行摊晾便会捂到茶叶。被捂到的茶叶就有可能会出现红梗红叶的现象。
其次是一些国有林深处的普洱茶。
到过国有林古茶园的朋友就比较熟悉了。国有林中的古茶树大多生长在深山密林中,山高路远,有些路车是无法前往的,只能步行。
这也就是说,鲜叶采摘以后到茶农家里开始制作中间会有很长时间的间隔,这些鲜叶采摘以后不能及时处理,再加上将茶叶运回家的路途中颠簸,茶叶与背篓或者袋子接触,茶叶会被磨破,这样的茶叶制作出来就会出现红梗红叶的现象。
在茶叶制作过程中,茶叶摊晾时间的长短也是非常讲究的
采摘回来的鲜叶,摊晾时间过长、过短都会影响茶叶的整体口感和品质。一般来说,摊晾时间过长就有可能导致茶叶中出现红梗红叶,但若是时间不够则有可能影响茶叶后期的杀青以及茶品的口感和后期转化。
同时,普洱茶在杀青时杀青工艺不好、杀青不到位、杀不熟、杀不均匀、过于低温长炒等;揉捻时时间长短、受力不均等,都有可能影响茶叶红梗红叶。
当然工艺方面还有可能是摊晾工序做得不够到位或根本来不及摊晾、杀青不匀或摊晾不当等原因而产生红梗红叶。
即便原料、工艺都做好了,茶叶也有可能会在存储的过程中由于存储不当或者其它原因而出现红梗红叶的现象。
当然,茶叶中出现红梗红叶的原因也许不止上面我们提到的这些,也欢迎各位茶友将你知道的造成茶叶中红梗红叶的因素留言与我们分享交流。
关于普洱茶中的红梗红叶究竟是好是不好,虽然业界目前没有人直接说,但总之如果叶底明显不均匀、不一致,红梗红叶过多,是代表着至少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也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普洱茶中是不可避免的会有红梗红叶存在的,即便你不待见它,它也可能时不时的出现在你的茶里,或多或少,如果红叶红梗过多,肯定会影响到口感滋味的鲜醇爽滑感。如果只是偶然见之,不影响品饮,不影响后期转化,我们认为也是可以接受的。(来源:网络,图片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