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普洱茶知识

茶和酒一样,把它喝掉就对了!
综观人一生,吃吃喝喝是最容易得到油然幸福感的。然吃有限/喝无限(一天三餐胃容量有限,而且好吃的东西大多伴随三高),故古人云:惟有饮者留其名呀。
以稀有性而言,山头纯料茶有其稀有性,但是光有稀有性是没用的,因为纯料茶的高贵,注定其流通性和品牌知名度都不强,众逐性是很重要的,众逐性需要很多的全面因素去支撑。
我的观察,目前普洱茶是以大益独尊,但那是炒作起来的,未来的陈化品质。
还有待岁月定论。
品茶要找高性价比,投资茶要找无性价比的东西。普洱茶近年来的狂涨,因此,未来的普洱茶走势取决于两个变数:普洱茶生产的速度vs土豪哥的仓库增建速度。
长期看来(30-50年的宏观),普洱茶还有许多的变数,厂牌不一定重要,搞不好仓储才是未来的马其诺防线!
茶海浩瀚,一般人不可能一饮而尽,参考资深茶人的说法是必要的。而且我认为参考茶评也挺有乐趣,喝某茶评人评论过的茶,跟自己的口感对比一下,感受一下茶评人到底是吹牛还是真有实力。当然,在笑骂评茶员的同时,先要考量你喝的茶跟评茶员的仓储是否一致。
另外,我要强调标竿茶的重要性,标竿茶不一定是最好的茶,而是一种定位。
普洱茶有标竿茶。
什么是标竿茶的标准?
1.要广为人知
2.要有点量
3.品质要稳定。
它就像一张色票,红橙黄绿蓝靛紫,台湾买的到的标干茶在北京也能轻易买到,于是有了标竿茶,就算两地相隔千里也能找到沟通基准,嗯,某某茶不输88青,某某茶比认真配方黄印有过之而无不及....标竿茶是普洱茶界沟通的基础,毕竟我们是活在一个只能相对才能比较的世界。
好普洱亦如是。现在的新式普洱跟新世界红酒一样,强调一开始就好喝,并且强调『好还会更好』,这是很矛盾的,至少无法说服我的逻辑和有限喝茶经验。
好普洱的重点不在于好不好喝,而在于有特色(个性)....你也可以说有韵味。
可喜的是,普洱茶的陈化期比红酒还长的多,在一百年之内,我认为所有有
韵味/有特色的好茶都有机会出头。
(普洱茶不需要喝,光用看的和闻的就能知道茶汤的七七八八)
买普洱也要考虑仓储,因为好的仓储才是普洱茶陈化的王道。
现在纯干舱当道,买茶起来简单的多,只要小心是否受潮,失了茶香。真正有技巧的是购买入仓茶,因为入仓的状况千奇百怪,很难做系统的分析,需要相当的选茶经验,买回来后要如何调整仓味,也是一门学问。
我做茶一般先取适量茶样,连续喝它几个礼拜(不是天天喝),从中慢慢琢磨此茶未来的陈化走向,是否具有特色?然后我会观察筹码的布局?有没有题材?(会着眼这里心中已经有买大货的想法,某些茶在某些人手上很容易上涨,某些茶在某些人手上是一滩死水,因此有些特定筹码型态的茶品就算是绝世好茶也不能妄下投资,这里面有许多非常专业的判断),如果情势大好,我会投钱中长线布局,然后持续关注此茶的筹码走向,好茶不一定会出头,就如同美人不一定会得到白马王子的眷顾。
把投资和自饮做个适当的区别,喝自己喜欢的,买自己有掌握的,要相信自己,又不能一昧的相信自己,多观察,少动作,该放胆就放胆,然后分寸衡量时局。依此而行,赚钱不难,赔钱很难。
有茶才有实力
大多数手上有好茶(老茶)的藏家都不想卖或者惜售,大家普遍有一种『卖掉了就买不回来』的共识,所以价格反而不是买卖老茶和好茶的首要考量,因此有心人想要在短时间内利用砸钱策略收购一定数量的好茶(老茶)便成为一项难以达成的任务了。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有钱不一定能买到如此量多又质精的好茶,因为收藏好茶(老茶)除了要有钱,更重要的是长时间的收购决心和执着。(作者:茶隐士,来源:三径就荒,图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