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款普洱新茶的后期转化能力?

  • A+
所属分类:普洱茶知识
如何判断一款普洱新茶的后期转化能力?
 
喝陈藏新,已经成为了很多茶友的习惯。然而一款茶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必须满足好原料、好工艺和好仓储三个条件,否则储存时间再久,这款茶也无法达到一个优异的转化。
 
怎样才能判断一款新茶的后期转化能力?我觉得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通过口感初步筛选
 
很多人都认为口感好的普洱新茶,在后期的转化能力一定会好。其实,这个想法并不正确。
 
普洱茶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茶叶和茶汤的颜色由浅到深、香气由杂到纯、茶汤越来越亮,滋味也会越来越纯,品质好的普洱茶,在存储得当的情况下,都会越陈越香。
 
普洱茶是通过从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晒干、挑黄片、压饼、包装等工艺制作而成,熟茶多一道发酵的工序。
 
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人为的特殊工艺,可以使当年的新茶产量提升,同时使茶叶产生一些特殊的香气。
 
这些制作出来的新茶,口感和滋味都不会太差,但是它们完全失去了后期转化能力,根本不会越存越香。所以仅通过新茶的口感去判断茶叶是否具有转化能力根本不够,这只能作为一个初步的筛选,我们还需要从其它方面继续着手判断。
 
二、原料粗细有致,搭配合理
 
内含物质的高低是普洱茶转化的能力基础。高级别的普洱茶内含物质丰富,转化快,低级别的普洱茶内含物质低,转化慢。所以一款新茶是否具备高的后期转化能力,首先要判断茶叶的原料是否优良。
 
当然原料的搭配,并不是越嫩越好。首先,幼嫩的茶叶拥有的内含物质不如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丰富。其次,茶原料过于鲜嫩,会在后期转化时较快的氧化发酵,茶饼缺少支撑,茶性容易变得松散,不利于茶品的充分发酵。而相对粗老的茶叶,被氧化发酵的速度会相对慢一点,能够起到支撑茶形的作用。
 
所以在原料搭配中,粗老茶箐和茶梗与幼嫩茶箐的合理搭配,粗细有致,才更有利于普洱茶的后期转化。
 
三、工艺影响很关键,学会观察叶底
 
在普洱茶的制作流程中,杀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即使茶叶的原料再优质,杀青的工艺不过关,它会直接影响茶叶的后期转化能力。
 
①区分茶叶采用杀青还是烘青
 
有些茶商为了提高茶产量,会采用烘青而非自然杀青,烘青会伤害普洱茶内的氧化酶等活性物质,导致其后期转化力降低。所以我们在购茶时,需要辨别新茶是否采用了自然晒青的工艺。
 
从颜色上来说,烘青的新茶颜色偏绿,口感甜度高、没有青味,苦涩度低,但是回甘生津的能力很差,耐泡度也不好。而采用晒青工艺的新茶会有明显的天然青味,汤质更加醇厚,回甘生津明显,耐泡度高。
 
②辨别杀青是否偏轻或者过度
 
在杀青过程中,杀青杀不透,或者过度也会严重影响普洱茶的后期转化能力。
 
如果杀青杀不透,普洱茶的叶底会出现红梗红叶状,因为杀青时没有完全终止鲜叶中氧化酶的活性,所以会出现红变的现象。
 
同时杀青也要注意温度把控,如果杀青的锅温不均匀,温度过高,使杀青过度,茶叶会黑变,并出现焦糊的味道。
 
红变、黑变的茶叶,可以直接从泡开的茶底上看出来,这种茶已经失去了酶活性,后期转化空间自然就小。所以根据茶底中红变、黑变比例的大小,就能够判断出这款茶是否具有后期转化力。
 
另外从口感上来说,红变对普洱茶的口感影响不大,它的汤色会比较漂亮,口感会很柔顺,但对于后期不会有什么大作用。而黑变的普洱茶,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都不会很好喝。
 
③熟茶还需看渥堆发酵
 
对于熟茶来说,渥堆发酵是它的关键工艺,对普洱茶的后期转化能力影响极大。
 
如果发酵过轻,茶叶的苦涩味物质在后期转化慢,喝起来会有明显的苦涩味,叶底泛绿或者呈暗绿色。如果发酵过度,茶叶内含物质损失过大,存放时间久也不会起到好的后期转化。
 
适度发酵的普洱熟茶香气纯正,汤色浓艳,口感厚实,饱满,水路滑顺,回味甘甜,叶底柔软,明亮有活性,呈红褐色或褐色。这样的熟茶才具有存放和转化价值。
 
另外,有一些熟茶采用了不同于传统渥堆发酵的工艺,比如离地发酵、竹筐发酵,用这些方法制作出来的熟茶,堆味轻、香气高、气韵强,更有利于茶叶的后期转化。如果发酵时使用的水质是山泉水,茶叶的滋味也会更加甜润,后期转化空间大。
 
总之,想要收藏新茶,先学会判断它是否具有良好的后期转化能力,否则你即使耗费十年的时间,也无法让品质不好的普洱茶在存放中滋味得到升华。(来源:普洱阿清,图片来源:南茗佳人)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