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洱茶工艺和选购

  • A+
所属分类:普洱茶知识

关于普洱茶工艺和选购

之前准备写普洱茶制茶工艺,本着对普洱茶历史本身的尊重和对微信里朋友们的负责。写的过程中不断查资料、问老师。写着写着发现最后回到了一个很本质的问题。这个问题无论是茶叶门外汉、初入门还是老茶客,都在纠结。“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普洱茶,到底怎么选购。”

“选购”

如果作为把普洱茶当作一个人,把选普洱茶当作选朋友。

首先,应把她/他是个人作为前提。同样,普洱茶必须是普洱茶。

怎么判断是不是普洱茶?面粉都10块一斤了,售价9.5块一斤的面包,还是面包吗?

其次,交友首先选择的不是外在,而是内在的性格和人品。对应普洱茶,就像:长相好-香、身材好-甜、家庭背景-各种故事。

普洱茶当应先从从舒适度去考量,有没有头晕、胃凉、难受,如果没有,细细感受身体会不会有热感、舒畅感、精神会不会稳。这些就像形容一个人有没有教养、是不是尊重别人;是不是善良、有没有担当。

最后,所谓相由心生。大家都理解这句话,可是有时自己都看不准,市面整容的又多。大家接触的人(茶)又少,没办法总结归纳。

咋办?多见人啊。多去茶店喝。喝的多了自己体会也就多了。

“市场”

聊工艺前,聊下市场现状吧:乱、乱中有序。

我为啥这么说呢,乱是真正懂的人少,这部分人呢,衣食无忧,也不愿意抛头露面、花时间去说这些知识,更何况有时说了也不一定能劝的动那些局中人。有序是因为入口的东西骗不了人,和任何饮食行业一样,没人尝不出好坏,价格体系又分旅游区、茶城、工作室、其他四类,规律特简单易找。学生我在普洱茶交的学费和文玩比起来九牛一毛。

普洱茶这个行业里的现状。我做个比喻:某泉牌矿泉水公司广告说“xxx有点甜”,其他矿泉水公司就加点糖;另一公司说“弱碱性”,其他公司就加点碱。普洱茶也一样,所谓香、甜、甘等等不过在于表面。

关于聊工艺,几个老师都不同意我写出我们一直遵照的正归传统工艺。所以推迟了一个多月才发出这篇文章。

不是不想告诉我的朋友、也不是啥商业秘密。想知道的商家努努力、多较较真都知道了。可,世界上就是有人会伸手直接拿来挂羊头卖狗肉,而这样的人,在我们的世界占了大多数…

想真了解制茶工艺私信我或者来我店,我拿着书籍资料;带着我的老师、制茶师、评茶师跟您聊。我们知无不言。

普洱茶全称:大叶种乔木类晒青茶。

采摘

希望我的朋友以后脑补普洱茶树,是这样的画面。(左至右:易武高杆、冰岛茶树王、贺开一号,普洱茶绝对不是背着篓走在齐腰高的茶地里。)

我们的工艺:高生态位、短采、活采、春秋两季、料底挑选。

采摘从最后冲泡出的叶底直观反映,很简单。改天有时间单独拿出来说一下我们的工艺为啥纠结这么多并拿出历史留证。同时,我们可以一天教会您如何区分春、夏、秋、冬,活采、短采。

萎凋

这个环节如果需要就已经可以增加普洱茶的甜了。

在料底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延长萎凋的时间,使叶子更加软化,在叶子进行水分蒸发流失同时进行轻发酵。

但是我们依旧沿袭传统的工艺原则,正常按照传统时辰、方式、失水比例进行萎凋,为了保留普洱茶应该有的品质;平衡新茶的感官外在和将来转化做铺垫。

杀青

此时想要增加普洱茶的甜也有办法:控温和控制炒制时间。

例如:低温长炒。锅内低温、重力揉捏、长时间揉捏,这样充分揉捏就可以破坏叶片表面保护层让内含物质以汤水的形态溢出。使汁水包裹叶子。

以上只是一种办法,但杀青提甜的方法并不唯一。

我们的杀青工艺比较难说,是因为这个过程重要的是处理茶叶内涵的有害物质的同时、保留并提高茶叶的特点。从简单的来说,就是专业厨师和我做出的的河豚的区别,也类似糕点师做的面包和机器做的面包的区别。所以,鼓吹自己、自己奶奶、自己七大姑八大姨炒茶的朋友自重吧,如果这一步很简单的话普洱茶也就谈不上工艺了。

千万别存一批糊甜糊甜的树叶子,还用年份吹牛。

晾晒

目的在于在于进一步脱水,但是脱水方法很简单不一定晾晒,可以烘、焙。这个就容易理解了,高温可以提香也可以提甜。

同时晾晒的工艺目前我们也发现很多种,依旧不提我们的工艺。但原则在于一定要保留住茶叶本身该有的特性,并且不能因为产能高、成本低,放弃传统工艺下能够产生的韵味、体感等茶客应该追求的东西。

压饼

这一步想更甜一点怎么办?选择“真的是有点甜”的”甜水“,也就是选择本来就甜的“水”作为蒸制用水就可以了。

综述

说着说着把别人家普洱茶生茶如何做甜的办法说了一通。

普洱茶的香、回甘、生津这些表象,其实也类似,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办法。

但是,以上所述的各种环节上使用的各种办法,没有办法充分做到去除普洱茶本身对人体有刺激性的物质。也没有办法做到平衡茶叶的口感、气、韵。

陆羽是咋说的来着“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以上只是工艺改善,添加各种糖类、味素类、挥发类等等物质让茶叶变得更加“霸气”的做法,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说这种了…改天不爽时,我把他们用的添加剂名字发上来,大家看着配料表(如果他们敢写的话)对应个口感,一目了然。

另外,对于熟茶我完全没说,我们有个“大堆发酵“工艺我写完又全删了,私下聊吧。

选择

所以对于饮茶时选茶一定要先抛开香、甜、涩、甘这些特点。

像我们一开始说的。找媳妇时,媒婆一直形容一个人眼睛大、皮肤白、头发黑长直。但是,他可能都不是个女孩。

我们应先在她是个女孩的前提下去从舒适度去考量。

最后找个自己喜欢的,经济实力允许的范围内,带她回家吧。(作者:三桂,图来源:品购茶网图库;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