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大家好,我是面临中年脱发危机的黄老湿。太太给我买了款治脱发的网红洗发水,让我心中又燃起了茂盛的渴望。言归正传,那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在我走进王总家的路上就已经感觉到了周围的萧杀之气。压抑,紧张,早早的除我以外还来了两位朋友作为这场西门老王和独孤耳东巅峰对决的见证。作为主场作战的西门老王早已沐浴更衣,手持佛珠坐在主泡位上闭目养神。叮咚一声门铃声,来了!好家伙,看见耳东师傅手上那个背包鼓鼓的,我就知道这个夜晚不平凡啊,两人礼貌性的握了个手各自口中说着久仰久仰,仿佛不是几天前才从我口中简单得知彼此,那种自然而又热情的语气让我一度以为他两或许真的几年前就已在江湖上听过彼此的大名。
7点59分59秒,秒针终于艰难的向前再迈进了历史性的一小步。王总先发制人,竟然选用了老岩茶作为开场,细细想来王总是岩普双攻,而耳东师傅似乎并未听说他有喝岩茶。看来准备以己之强项先来个下马威,这款老岩茶我是知道的,王总经常在压轴的时候给我和其他茶友喝,是一款30年的肉桂。和平时一样,浓郁的培火香气混和着炼乳的奶香飘散开来。王总用的是展示技巧的盖碗,按他的话说,紫砂壶会加分,只有盖碗才能泡出本味。从洗盖碗,投茶,摇杯,醒茶,闻香,每一步都做得一丝不苟。三杯之后,到了评论环节,我和两位见证人都无不夸这茶的好喝。王总毫无表情的脸上视乎看上去云淡风轻,但眉眼间些微的笑意让我读出他成足在胸的把握。这个时候轮到耳东师傅发表看法了,耳东师傅的评论很简单,年份不够,工艺的痕迹太重,培火过度了。听到这我们都很惊讶,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评价。王总虽然不说话,但内心肯定是不服气的,很快耳东师傅在王总泡完12泡后把岩茶茶底倒出。并告诉我们他有国家级评茶师资格证,然后手捏了捏叶底跟我们从评审的角度解释到,这茶已经碳化了,完全没有活性,这个口感和年份是培火做出来的,并没有老岩茶该有的茶韵。听到这,我们都上手捏了捏,还真的摸上去茶底干硬,颜色发黑,弹性很差!至此大家都无话可说。
第二泡茶,为了挽尊,王总从隔壁茶房拿出了珍藏的老班章毛料,据说是他高价买的。好家伙,我还从没喝过老班章想想都有些小激动。这次的王总撸了撸袖子,再次开始洗茶,泡茶(王总采用的是头4泡定点注水,比较轻缓,5到8泡旋转注水,9到12泡,悬壶高冲,将茶滋味激发出来,这套泡茶大法一直是王总引以为傲的独家秘笈)。而此时的耳东师傅一副成足在胸的表情,仿佛在说,请继续你的表演。茶的滋味多年过去我印象不深,但记得当时我只觉得茶的苦涩比较明显,但能够化开,按王总的意思是茶滋味很丰富。喝茶的过程中我们三都热烈评论了茶的‘霸气’滋味。但耳东师傅一言不发,又一次在喝完之后让王总把茶底泡在了水里。这下王总心里有点慌了,喝茶多年没见过这么一个套路的。同时耳东师傅拿起他的百宝袋,取出专用泡茶盖碗,取出了一泡茶。看到这里王总自觉让出了自己的主泡座,准备看耳东老师出招。
在泡茶前,耳东师傅先是把之前泡好的老班章叶底取出一片摊开给大家看。然后说道,老班章跟普通的普洱茶树叶底不一样,叶脉的对数更加的多。老班章拥有14对脉络,而普通普洱茶叶只有7到9对,好的古树大概10到12对。因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老班章的古树都是有性繁殖的,和无性繁殖插秧培养出来的台地茶不一样。它的根系更加发达,所以叶底革质更强,脉络也更多。然后谈起了他和陈升号的老板陈升河交流的一些经历。
听到这里我们都蒙圈了,这老师怎么不按套路来啊,不谈苦涩滋味,谈起了生物学。紧接着在耳东师傅的引导下我们数了王总的老班章的脉络数,只有11对。当时茶室突然安静了整整3秒,最后王总很艰难的自我嘲笑到,看来自己的茶不太对啊。这点来看王总还是很大度的,毕竟可是发际线比我还要靠后的男人,阅历就是不一般啊哈哈哈。
轮到耳东老师泡茶了,我心中响起他来了,他来了,他带着17块的台地茶走来了!哎呦又是同样的泡茶手法(王总此时非常认真的观察着,因为他是个技术控),上次喝过的果汁味台地茶。泡的过程中耳东老师,骄傲而又仿佛不值一提的说到,这茶台地茶不是什么古树,是我17块钱买来的。在他降温泡茶法的加持下,这茶不论是甜度,胶质感,还是舒适度,还是香味的愉悦感都远胜于王总的‘老班章’。我们三位见证人即便水平都不咋样,但都能一口喝出两者的差距。更别说
王总了,我相信他当时内心是惊起了惊涛骇浪了。昂贵的‘老班章’再一次死在了17块钱的台地茶面前,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大侠用一片破烂竹剑击败了另一位身穿金丝锁子甲,手持精钢宝剑的大侠,水平高低立见分晓,这个事实给当晚的PK给出了最终的定论!之后的交流耳东师傅凭借科班出身的着渊博的知识开启了对王总的鞭尸之旅,不断从茶树生物学繁殖角度,阿萨姆种的历史起源,到茶叶化学内含物的成分,以及微生物发酵的作用,给我们灌输各种犹如天书一般的见解。这一刻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对耳东老师心服口服了,而我内心也最终做出要拜师的决定。
茶会结束后各自回家,这事总算告一段落,但这次pk对王总影响极为深远,之后的王总泡茶手法完全模仿耳东师傅,我再也没见过他用之前的手法泡过茶,但由于缺乏核心理论支持,王总泡出来的茶反而没有之前自己手法加持下的好喝。甚至给我有种四不像的感觉,不得不说我这次的邀约可能害了王总,对此我一直挺愧疚。
好了这期结束,下期讲我第一次拜师了。(作者:黄健/微博:酽净小黄,已获得作者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