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听惯了“陈茶”、“新茶”的叫法,那你知道究竟什么样的茶才是越陈越好吗?
什么是新茶?
新茶,是指当年春季从茶树上采摘的头几批鲜叶加工而成的茶叶。为求其鲜嫩,一些茶农在清明节前就开始采茶,这样的茶被称为明前茶;雨水节气前采的茶,被称为雨前茶。
这类茶类的特点是色泽、气味、滋味均有新鲜爽口的感觉,含水量较低,茶制干硬而脆,手指捏之能成粉末,茶梗易折断。
什么是陈茶?
陈茶,指的是将上年甚至更长时间采制加工而成的茶叶,即使保管严妥,茶性良好,也统称为陈茶。
大多数茶类新茶口感和色泽都好于陈茶,大多数茶像绿茶、乌龙茶都是当年的新茶品质好,营养成分佳,隔年以后,因为光、热、水、气的作用,茶叶其中的一些酸类、酯类、醇类物质以及氨基酸、维生素发生氧化或缩合,形成了其他不溶于水或易挥发的化合物,人们需要的茶叶有效成分却减少了,不仅口味受影响,营养也打了折扣。
但凡事皆有例外,有些茶,只要存放得当,反而是越陈品质越好。
而这类陈年好茶特点就是因为接触少量空气氧化所产生的新风味。这就是茶的自然熟成。然而自然熟成对于红茶和熟普的全发酵茶而言,由于熟成空间不太大,也就是说时间的长短并不能使它们的滋味更美。
通常来说,能够随着时间而增长而变化的茶类则是白茶、乌龙茶和生普洱。
随着自然发酵过程中氧化的推进,新的滋味和气味都有可能会出现。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可以无节制的存储下去。储藏条件的不同会引起茶叶在自然发酵之中不同方向的变化,如果将储藏后茶汤变得更为美味称之为正向转化,那么几乎可以认为在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负面转化的可能就像是你前往目的地的岔路口一样。
一般来说,白茶和乌龙茶在一到两年之间就能得到一个很好的转化,此后时间越久,味道可能反而开始走下坡路。白茶甚至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这也就是说在越过了头两年的储藏后,白茶的气味会逐渐向药味转换。
这也就说,在自然发酵的过程之中,最好是每年都适当饮用些许,以此来判断茶叶的香气和口味的变化是否还是正向,以免一藏多年导致错过了好茶叶的最佳饮用时期。
随后就是提起陈年好茶不得不提的生普洱了。
生普洱的原料因为是晒青毛茶,青味会比较重,它的口感需要在氧化过程之中慢慢达到平衡,这也就导致了普洱的陈年过程十分漫长,并且饮用的最佳时机也就不存在唯一性,有些茶叶和工艺都极好的生普洱,就像是普洱王邓时海先生提出的“越陈越香”的理念,他用了二十年来使一部分人接受了这个观点,或许百八十年之后,中国的茶文化也能印证一番。(来源:茶物几何,图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