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茶汤上的漂浮物是什么?
最近小悦在泡茶的时候,借助光线角度的变化,都可以在杯子里看到茶汤面上有细碎的漂浮物。而且这种情况,不论是绿茶还是红茶都可以看见。
那么这些“漂浮物”到底是什么啊?
这些细碎无色的“漂浮物”,其实是茶毫!
茶毫,也叫茶毛。是茶树的嫩芽上面细小的绒毛。主要着生在幼嫩芽叶的下表皮,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物质。
某些茶叶会选取原料较为细嫩的芽叶制作而成,干茶时就可以看到有分明的毫毛遍布在嫩芽上,而冲泡后,毫毛在热水中脱落融入茶汤中。因此,就能成为可见的茶汤“漂浮物”。
茶毫与品质关系
茶毫对很多名茶的外形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工夫红茶、烘青、白茶以及许多名茶,都要求显毫。干茶毫的颜色与制茶过程中内含物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1)茶毫的颜色
绿茶制作过程中,鲜叶经杀青、揉捻,部份茸毛脱落,沾附于茶叶表面。因绿茶内部的茶多酚绝大部分未被氧化,而未氧化的茶多酚是无色的。因此干茶上可见,幼嫩芽叶上的茸毛颜色通常为白色;
在红茶制造过程中,鲜叶经萎凋、揉捻、细胞破碎,茸毛内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从而使白色茸毛变成“金黄毫”,因此由幼嫩芽叶制成的红茶,芽叶上的茸毛呈金黄色。
(2)茶毫与品质的关系
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毫多的干茶鲜爽度也会高一些,但是茶叶上茸毛的多少并不是判定茶叶质地好坏的唯一标准。
一般而言,茶毫较多的茶类有:碧螺春、都匀毛尖、白毫银针、月光白、金骏眉等。
没有或者比较少毫毛的有:铁观音、大红袍、水仙、单丛等。
茶叶的品质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单单是要看茶叶的茸毛、茶叶的嫩度。茶毫多或者显毫是某些干茶茶品的特点之一,我们可以去欣赏它,但也无需过分追求。
怎么区分茶毫和脏东西?
茶毫是可食用的,对人体是安全的。那么面对一杯茶汤,要怎么确定“漂浮物”是茶毫?又如何区分茶毫和脏东西呢?
在冲泡茶毫多的茶叶时,茶毫会漂浮在水面上,围绕着茶杯四周仔细观察汤面,借助汤面的反射,是可以看到根根分明的、短小的毫毛,茶汤依然透彻明亮的。
而如果是杂质的话,会遍布于整个茶汤当中,变得浑浊,而且时间较长。所以区分时,要看清楚是在表面还是内部。(来源:茶悦日历,图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