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法务总监周永馨
在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茶业知识产权保护论坛”上做专题报告
近年来,随着创新思潮的不断涌现,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理念逐渐提升,中国的知识产权行业发展势头也变得迅猛起来。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商标注册申请量为737.1万件,商标注册量500.7万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54.2万件,授权发明专利43.2万件;截至2018年底我国商标申请量1804.9万件,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60.2万件。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方面,2018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7.7万件,查处商标违法案件3.1万件,案值5.5亿元。
伴随我国知识产权运用的快速发展,茶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普及工作也已提上议程。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就茶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召开了首次专题论坛,小罐茶作为企业代表,结合自身品牌发展对行业知识产权现状进行了报告和分析。对此,茶周刊记者第一时间采访到北京小罐茶业有限公司法务总监周永馨,并针对行业关注的知识产权问题做了独家专访。
核心是保护,目标是运用
当前我国的专利授权量主要集中在电子和科技行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3369件授权量位居首位。可想而知,专利技术对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推动企业的创新驱动力,以获得更大的市场话语权。在市场上,华为与三星、王老吉与加多宝、北京稻香村与苏州稻香村的激烈互搏,正体现了知识产权的价值。
反观茶行业,“有品类,无品牌”、“靠天吃饭,无标准”是行业的发展现状,这一痛点需要全产业链的全新构建,包括农业生产、工业制造以及文化输出等,这个过程中,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维护企业利益,创造市场价值。
2018年“小罐茶专利被判决无效”事件引发行业关注。茶周刊记者了解到,此专利申请于2016年6月16日,是小罐茶申请的一项储备专利,并非小罐茶实际运用的铝罐罐体。周永馨表示,企业对储备技术进行专利申请也是必要的,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是小罐茶对待产品的态度,产品研发与专利申请同步,这是保护创新的必要因素。
小罐茶公司一直致力于创新,也深知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目前,企业商标注册400余件,专利申请100余件,著作权60余件;保护对象涉及品牌、产品结构、工艺与方法、设备设施、创意设计等。
维权是手段,保护消费者是目的
小罐茶的小罐包装+铝膜+充氮保鲜形态,给传统茶行业提供了新的产品思路,也成为了产业升级发展的典型案例。而当前,市场上充斥的各种“罐”装,却对消费者造成了困扰。
茶周刊记者发现,在线上电商平台搜索“小罐茶”,检索出的部分“小罐茶”并非来自小罐茶品牌,并且商品外观与小罐茶相似;在线下,也存在有厂商售卖与小罐茶品牌产品相似包装的现象。在此情况下,或许有不知情的消费者认为自己买到了小罐茶品牌的产品,但实际上却是其它品牌的“小罐装茶”,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和品牌自身权益。
对此,周永馨认为,这从一方面说明小罐茶的产品获得了行业认可,同时从侧面也提醒企业,要通过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断升级,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好产品,并且保护他们的权益。
在维权过程中,对于友商,小罐茶以督促为主,希望通过提升友商知识产权意识,完善市场环境;对于侵权数额巨大、影响十分恶劣的商家,小罐茶以法律为武器,坚决维权,继而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双方的权益。
维权,一方面是保护品牌的权益,可以促进良好的竞争秩序和营商环境,有助于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为消费者消除认知上的困惑,让大众安心选择、放心喝茶。
沟通是前提,共赢是目标
知识产权是企业间竞争的有力武器,同时也为企业创新合作搭建了桥梁。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开设茶业知识产权保护论坛,旨在通过优秀的知识产权保护案例,提升行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聚合行业的力量,共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推进产业良性、创新发展。只有行业蛋糕做大,企业分得的份额才会大。
基于此,周永馨希望通过本次茶业知识产权保护论坛,倡导行业联合维权,组织知识产权保护联盟体,重视创新价值,维护市场秩序。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尝试,除产业联合外,还需要企业、行业协会、第三方平台、新闻媒体、执法机构等联合共治,创造诚信经营的环境。
谈到对知识产权保护有哪些建议,周永馨表示,这需要茶企与行业协会、茶企与茶企之间更多地沟通,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发力。在周永馨看来,茶界友商们对茶叶品质、市场渠道都有自身的独到之处,而本次论坛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契机,可以进一步加强企业间技术层面的合作,包括知识产权共享、合理授权、共同抵制侵权行为等,推动产业做强做大。
如果将知识产权保护比作一把“利剑”,这把“利剑”不仅能够捍卫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维护品牌消费者的利益,也将为品牌长远发展遮风挡雨,保驾护航。小罐茶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以现代品牌思维做企业,在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层面都具有超前意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以创新驱动未来发展,小罐茶的尝试和突破,相信会对中国茶行业知识产权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带动行业从技术研发、品牌转型、市场标准化等方面找到升级关键。(作者:陈浩,图文来源:茶周刊,部分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