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在古树茶、生态茶和台地茶这个问题上,应属我们云南的专属问题。古树茶在中原地带和华南地区,古树已经在大力推广机械制茶那个火红的年代里被基本砍伐殆尽。现在我们的生态树基本也就是那个年代的台地茶,但随着近年来云南茶农和政府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云南很多地方都在改台地茶为生态种植茶,如保山市和普洱市人民政府近年就大力推广了共计十几万亩的台地茶恢复生态茶园试点推广项目。那么,如今的云南茶树就大致分成这三种:古树茶、生态茶和台地茶。
以上三种茶的行业内收购价格和市场零售价格的差异更是十几倍的差异,通常来讲,古树茶是生态茶四倍以上的价格,而生态茶也是也是台地茶的三倍以上的价格,是真的茶叶的树龄对品质的影响有如此巨大的差距而造成的价格差异吗?下面就讲讲树龄差异会造成茶叶成品有哪些差异的真相。
从目前科学文献的研究成果上来总结,年轻的茶树所含的对人体有益的可水溶物质,如氨基酸、花青素、芳香类物质都高于古树茶,这具体表现在鲜度、甜度和茶香上。如目前市场流行的安溪铁观音茶,为了追求成品茶的鲜香,他们会在茶树长到15年,过了丰产期和青春期以后,将茶树伐除,再重新种植上三年左右的小树苗。
原理也不难理解,自然界有生命的万物,都是由生到死,由盛到衰的一个过程,是自然规律,年轻自然更有生命力。人工矮化型茶树(我们平常的饮用茶树),在几百年生命过程中,要经历虫害、天灾、人为破坏(种粮食或盖房子、山火、修路等)和其他非正常死亡的风险,真正能健康活过七八十年(两三代人的时光)的已经是“福大、命大、造化大”的老人家了,你还指望他有多健康,“头发”发芽有多么的有营养,就简直是苛求其长盛不衰,这不符合自然规律。
那么说古树茶就“不健康”“没营养”了吗?也不是的,先说老茶树的“老而不死”的原因,不是什么茶树都会活几十年、上百年,首先,要符合生态种植的条件,要独株种植,株距要满足2.5米以上,其次,要尽量“阳坡阴生”(见陆羽《茶经》),也就是说要尽量与树冠大而高的其他树木间种,这样可以减少茶树周边山体的水分蒸发量,进行水土保湿。株距即可保证单体树长高大了以后的营养摄取问题,又可以有效的杜绝虫害和其他疾病的相互干扰和传播,合理的阳光和水分就会让茶树健康长寿。满足以上的生态种植条件,茶树就可以生存几百年,甚至千年(目前发现的独株生长的野生大茶树,有的胸径超过一米,年龄就估计超过3000年)。
这些古树茶的优势真相是什么呢?树大了,根就必然深,那么其所摄取的土壤里的稀土元素就更多样了,比如目前保健品界崇尚的硒,古树茶的含量就是生态树的1.5倍、是台地茶的2倍以上。另外茶树的年龄大了,发芽率就明显不如生态茶和台地茶的高,同样是“喝水、从土壤中吸取营养”,但是发芽率一低下来就会造成味道更浓,相同单位的茶叶里的有机物质和有益物质的含量(以多酚类物质和咖啡因类为主,氨基酸、花青素、芳香类物质不如年轻树的多)就会更多更浓。同时因为“树大根深”茶的寒性也就更足!有人说野生大茶树是“微毒”,不常喝茶的人喝了会腹泻,也是因为“茶性更足”,至今科学界也未检测出几十米高的野生大茶树有任何“有名有姓”的毒素。
简单对比一下:大树“根深性更足”,发芽率低,味道更醇厚,层次更分明,鲜、香、甜度不如“年轻树”,苦涩度略高于“年轻”树,但是更有韵味,土壤中的对人有益的稀土元素更丰富,“茶气”更足,喝起来“更带劲儿”。“年轻树”的氨基酸、花青素、芳香类物质含量更高,也就更鲜、更香、更甜,喝起来就“更爽”、更具有“健康的生命力”。应该客观的说:“老树有老树的好,缺点是毕竟不年轻了。年轻树有年轻树独特的优势,缺点是幼稚、单纯、没阅历、个性太强。”用时下网络上流行的话替老树说一句:“爷也曾年轻过,但,你小儿却未曾老过”。
那么既然各有各的好,为什么市场价值的差距却这么大呢?我理解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吧”,台地茶在中国种植数量大的惊人,生态茶在未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也就会越发展越多,而古人用生态种植法种植的古树茶却越来越少,目前已是“凤毛麟角”了。拿我们恒元昌的茶叶原料基地来举例,我们的大茶树和生态树是20棵生态树比1棵古茶树的比例,所以我们定价时基本上古树茶的价格是生态树的十倍以上(目前的市场流行趋势,是追求古树山头茶,造成真的古树茶求大于供)。
真相说完了,我个人觉得是一个“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益处大,还是一个“退了休的老处长”对社会的贡献多,这种比较有点儿无聊和没有意义。“退休处级干部”已经干了一辈子的革命工作了,“大学生”每年还将毕业几百万,而“小学生”(台地茶)更是无数“祖国的花朵”。谁的“味道”更好,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您更喜欢跟谁做朋友,那都是您不可剥夺的“权利”。(来源:恒元昌普洱茶,图来源:南茗佳人)